日本作為一個自然資源十分匱乏的島國,四面環海,人均耕地面積還不及我國的1/3,同時日本人口有1.27億,農民只有200萬,再加上日本人主食以大米為主,在這種十分不利的客觀條件下,他們卻做到了大米產量完全能夠滿足國內的需求,那是相當不容易的。這得益於日本對農業的重視,我們知道日本是一個非常發達的國家,在工業、科技、教育發達的同時,日本農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從上世紀50年代的農業弱國,短短几十年時間就變成了農業強國,令人佩服。
日本從農業弱國變成農業強國,離不開先進農業機械的幫助,日本依託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和先進的設計理念,發明了許多功能實用的微型農機,大大提高了他們的農業生產效率和生產量,那麼日本的大米實現自給自足,他們又是如何做到呢?
日本和我國南方地區一樣,以種植水稻為主,但與我們的種植方式存在一定的差異,日本水稻種植實行工廠化流水線生產,從播種插秧到收割曬稻穀全程機械化操作,再加上實行精細化管理,日本水稻種植就是以這樣的新方式實現了產量的大豐收,保證了他們大米的需求量完全能夠自給自足,他們農業的強大真的讓人佩服。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日本農民是怎樣種植水稻的呢?
首先是水稻秧苗的培育,日本實行的是工廠化流水線式的秧苗培育,這與我國有很大的區別,這個過程需要用到一臺育秧機,將稻種、培育土、有機肥放進機器的物料倉裡面,機器啟動之後,在物料倉下放一個塑膠托盤中,然後依次放入培育土、肥料、種子和培育土,最後淋水,整個過程全部由機器完成,用這樣的方法進行育苗,保證了規範統一,也保證了出芽率,而且速度還相當快,接著將塑膠托盤放入發芽機裡面,過一兩天稻種發芽後,將其全部轉運到溫室大棚裡面進行育苗。
溫室大棚裡面不僅能夠提供充足的光照、溫度和溼度,而且還能夠保持穩定,這樣的溫室大棚就像一座工廠,裡面進行的是秧苗生產,經過20天左右,每一個塑膠托盤中的每個孔裡面長滿了綠油油的秧苗,而且秧苗大小基本沒啥區別,從源頭上就保證了統一。
接下來就是插秧,日本全部實行的是機器插秧,不像我們國內還有很大一部分地區實行的是拋秧或者手工插秧的方式,從大棚裡面將一盤一盤的秧苗運到田邊,然後將塑膠盤放在插秧機的指定位置,調整並啟動插秧機就可以了,甚至可以實現無人操作,一次能插4~6行,效率還挺高的。
等到收割的時候,就需要用到收割機,日本有很多種收割機,有大型聯合收割機,有壓縮稻杆的,有捆紮稻杆的,還有手推式的,每一種收割機都很實用,尤其是那種手推式的非常適合我國的山區農田。
在日本,收下來的稻穀是不需要在太陽底下晾曬的,而是直接用烘乾機烘乾,所以不會受到天氣的影響,最後就加工成大米,但為了保留稻種,他們還會將割好的水稻晾曬到架子上,曬乾之後,用脫粒機脫粒,這種方式收割的稻穀用來做來年的稻種。
以上就是日本水稻種植的新方式,每一個步驟都做到機械化,精細化,實現流水線式的生產,正因為這樣,他們的生產效率和產量高也就不足為奇了。大家認為,我們有必要引進日本這樣的農機或者種植方式嗎?歡迎評論區留言。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講到這裡,如果您覺得內容不錯,請點選關注我,螢幕下方點贊、評論並轉發,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