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愛做飯嗎?
還記得上一次在家做飯是什麼時候嗎?
一項研究提示,常做飯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愛做飯的人會更長壽,死亡風險可降低50%。
01
在家做飯越多越長壽
發表在《Public Health Nutrition》雜誌上的一項佇列研究表明,愛做飯的人活得更久。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1888名參與者進行了長達十年的隨訪,發現與從不做飯相比,做飯能顯著降低死亡率,而做飯頻次越多,死亡風險越低。
每週做飯超過5次,死亡風險降低近50%。即使是調整了身體功能、認知功能、經濟狀況以及婚姻狀況等變數,做飯次數仍然與死亡率降低有顯著相關性。
導致這樣結果的原因,專家分析或與這3點因素有關:
做飯也屬於運動的一種,做飯、洗碗就連倒垃圾都可以消耗150~200千卡,利於促進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相反,飯後直接癱在沙發,更容易發生腹部肥胖。
外出就餐與在家吃飯相比,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增加、粗雜糧和蔬菜消費顯著減少、肉類消費顯著增加、油鹽超標,使得肥胖、高血脂等的風險增加。自己做飯會更注重營養搭配,合理膳食。
經常自己動手做飯的人,比不做飯的人幸福感更強,這是因為製作食物時付出的努力提升了價值感。
溫馨提示:炒菜時油煙過大對身體有害,甚至可能增加患肺癌的風險。建議烹飪全程開抽油煙機,開窗通風,做完飯後要繼續開10~20分鐘,避免油煙殘留。
02
做家務也可以延年益壽
事實上,每天做些瑣碎家務活,是一個防病又養生的好習慣。
發表在Lancet雜誌的一項研究顯示,家務勞動、上班走路、飯後散步等體力活動,可以降低死亡風險和心血管發病風險。
研究人員對來自全球17個高、中、低收入國家的130843名35歲到70歲成年人,透過國際身體活動問卷對其運動水平、心血管發病率和全因死亡率進行了長達7年的追蹤。結果顯示,相比於久坐的人,每週運動時間達到150分鐘,全因死亡風險降低28%,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降低20%。而且,該研究強調,體育活動的形式並不重要,如果想要改善健康狀況,做家務、散步、走路上班都可以降低過早死亡風險。
當然,做家務也分輕重。發表在Plos On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重型家務和輕型家務對全因死亡率和癌症的影響是不同的。重體力家務可降低男性死亡風險。
重型家務:吸塵、擦地板、拖地、擦洗窗戶、洗車、搬動傢俱、搬煤氣罐等等。
輕型家務:撣灰塵、洗碗、手洗衣服、熨燙、晾衣服、做飯、買日用品等等。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2867名65歲以上的沒有糖尿病、心臟病、中風和癌症患者的成年人分析發現,對男性來說,參與重型家務死亡風險降低52%。然而,對女性來說,重型家務依然是個壞訊息,死亡風險增加20%。研究進一步調整BMI,體弱指數,生活安排和休閒時間活動並沒有改變結果。而且,男性做家務時會更快樂,心理壓力也較小。
因此,做家務是價效比最高的運動,尤其適合老年人。
03
體育鍛煉也很重要
那麼問題來了,不少年輕人表示:我運動量比不上爸媽,甚至比不上我奶奶……
爺爺奶奶輩不僅愛遛彎兒、步數多,還愛跳廣場舞,踢足球也不在話下。而年輕人不上班時,癱在床上不想動,熬夜玩手機、打遊戲、吃外賣,更別提做家務了。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編制的“全美國年輕人體育運動指導”推薦每天至少運動60分鐘。運動金字塔的5級幫助你理解5類體育運動,它們能增進健康的不同方面並帶來不同的健康益處。你可以選擇不同型別的運動以達到每天60分鐘的推薦標準。為獲得最大益處,每週應當做金字塔所有部分的運動。如你所見,金字塔底部或接近底部的運動比那些靠近頂部的運動需要以更高的頻率或更長的時間進行,才能達到相同的運動量。
你的運動量達標/超標了嗎?沒達標的話也沒關係,從回家吃飯、做飯開始吧!
另外,好好吃飯,也要注意控制體重。
編輯/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