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脂肪液化不是切口感染
處理方法:
每日檢查切口,由切口兩側向中央擠壓,觀察有無滲液,如有淡黃色油性液體滲出,應注意有無紅腫、壓痛、硬結,結合體溫、血象,並常規作滲出液細菌培養,排除切口感染後,每日擠壓切口1-2次,每次儘量將液化脂肪擠淨,然後於切口表面敷蓋聚維酮碘(PVP-I) 紗布, 並予切口頻譜儀照射30分鐘,一日二次。
滲液較多或持續時間較長者, 酌情口服或靜脈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一般於術後8-9天先拆除未滲液處切口縫線, 滲液處縫線於滲液完全停止2-3天后拆除。
預防方法:
1) 作腹壁切口時儘量一次性切開皮下脂肪全層, 避免反覆多次切割脂肪層;
2) 脂肪層止血時避免過度電凝;
3) 手術時注意用鹽水紗布保護脂肪層;
4) 縫合脂肪層時應對合良好,避免錯位;
5) 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多發生於肥胖病人。
切口液化的預防
高頻電刀致切口癒合不良原因分析:
利用高頻電流在患者機體組織產生熱效應。高頻電切和電凝產生的區域性溫度可達200-1000℃,高頻電刀與皮下脂肪接觸時間長,反覆、大功率灼燒可造成皮下脂肪淺表性灼傷及部分脂肪細胞因熱損傷發生變性。
同時脂肪組織內毛細血管因熱凝固作用而發生栓塞使本身血運較差的脂肪組織血供進一步障礙,術後脂肪組織發生無菌性壞死,形成較多滲液,影響切口癒合,由於術後患者體質弱,切口液化進一步發展可繼發切口感染及其他感染。
切口癒合不良的預防
除精細操作,仔細止血,縫合時不留死腔外,可以認為以下處理措施有利於減少術後切口癒合不良的發生。
1) 嚴格控制使用電刀,需用電刀時,應將電刀的強度調到以恰好能切割組織為佳,切勿以高強度電流切割組織。同時應儘量縮短電刀與脂肪組織接觸的時間並避免反覆切割組織,以免造成大量脂肪組織破壞,如同本文做法,在皮下組織層僅使用普通手術刀及結紮止血;
2)關腹時,生理鹽水沖洗切口及幹紗布擦除遊離失活的脂肪組織;
3)儘量縮短切口暴露時間;
4)術前30min使用抗生素。
α糜蛋白酶的應用
α糜蛋白酶是從牛胰臟提取的生化製劑,為蛋白分解酶,能迅速分解壞死組織使其變得稀薄,利於引流排除,加速創面淨化,從而有利肉芽組織生成,因此現用於創傷或手術後創口癒合、抗炎及防止區域性水腫、積血等。
先用生理鹽水沖洗裂口兩遍,再用無菌紗布行裂口清創,吸淨滲液,若表皮未裂開,可不開啟,而是將創口內滲液擠出,然後將α糜蛋白酶粉2mg均勻灑於創面,最後用無菌蝶形膠布固定創口,消滅死腔,3、5天后換藥。此方法治療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方法簡單,療效滿意,值得推廣。
高滲糖在脂肪液化中的應用
應用糜蛋白酶治療脂肪液化是個好點子,但我們用高滲糖治療脂肪液化數十例效果也不錯,首先明確傷口脂肪液化無感染。拆除液化處縫線,給予清創換藥數次,待滲出減少後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幹紗布拭乾,將適量50%高滲糖倒入傷口碟形膠布拉合對攏。
其原理是利用高糖使傷口周圍細胞處於高滲狀態,減少創面滲出,並有粘合作用,配碟形膠布拉攏消滅殘腔更利組織癒合。
來源丨醫脈通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