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家德效騫推測發生於羅馬軍與安息之間卡萊戰役之後,羅馬軍大敗後被送到帕提亞東部邊境地區的羅馬俘虜可能曾經與漢族士兵發生過沖突,此假說稱為古羅馬第一軍團失蹤之謎。
德效騫引用了班固《漢書》所載“明日,前至郅支城都賴水上,離城三里,止營傅陳。望見單于城上立五采幡幟,數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餘騎往來馳城下,步兵百餘人夾門魚鱗陣,講習用兵。”他認為文中的魚鱗陣可能是指羅馬軍隊作戰時的龜甲陣(testudoformation),猜測這些被漢朝俘虜計程車兵後來於永昌縣驪靬村定居下來。但是,德效騫的假設未被現代學者普遍認可。目前,尚無有力證據證明此假設,而在測試驪靬村附近男性居民的脫氧核糖核酸後,結果亦不能肯定此假設。
古羅馬軍團方陣
卡萊戰役為公元前53年羅馬共和國和安息帝國(帕提亞)在卡萊附近進行的一場重要戰役世界軍事史上著名戰例。由羅馬統帥克拉蘇對陣安息帝國名將蘇萊那,最終安息軍幾乎全殲羅馬軍。克拉蘇被俘殺,羅馬軍團的鷹旗被奪,是羅馬帝國最羞辱的戰鬥之一。這一戰被視為東西方軍事體系的一次對抗,也是羅馬與安息之間最早以及最重要的失敗。
卡萊戰役
卡萊戰役使安息帝國威名遠揚,一度成為羅馬的剋星。然而,安息軍隊的弱點也很明顯。他們的技術力量薄弱,缺乏攻堅能力,騎兵一旦到了山地便難以發揮作用,因而羅馬和安息在西亞的權力依然呈現均勢。同時,和東方人的戰爭亦使羅馬人逐漸意識到自己的一些弱點。此後的一百餘年中,羅馬軍隊大幅度增設弓箭手,大型機弩以及投石機等遠端火力。鐵甲騎兵亦逐漸出現在羅馬軍中,屋大維成為羅馬元首之後,朝野上下一致要求和安息開戰以雪卡萊之恥。不過屋大維很清楚羅馬軍隊的優劣,明白和安息作戰的勝算太小。他頂住了各方面壓力,堅持透過外交斡旋,終於使卡萊戰役中的羅馬戰俘獲得釋放,使羅馬軍團被繳獲的鷹符得以歸還。此時,卡萊戰役已經過去了二十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