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這句話是我中華的極簡史。幾十年的歷史稱為現代史,對應中華人民共和國,百年到兩百年的稱為近代史鴉片戰爭以來,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兩百年到千年的為近古代史,對應宋元明清時期,千年到兩千年的稱為中古史,對應秦漢魏晉南北朝和唐五代,兩千年到四千年的稱為上古史,對應夏商周,三王時期,四千年到一萬五千年為遠古史,對應五帝時期。一萬五千年年以上的歷史為太古史,對應三皇時期。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儲存者幾百年以上所寫的歷史典籍的國家。紀錄中國歷史的最早的書是《尚書》 《尚書》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彙編。最早時它被稱為 《書》,到了漢代被叫做《尚書》,意思是“上古之書”。後來有《周易》《春秋》《史記》。史記中有《五帝本紀》,沒有三皇本紀,唐代的司馬貞補寫了《三皇本紀》。《史記》寫的五帝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三皇本紀》寫了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
我們公認是炎黃子孫,炎黃二帝是定論,黃帝是軒轅氏,姬姓,炎帝是神農氏,姜姓。既然叫炎帝,就不能列為三皇之一,應該是五帝之一才對呀。那麼史記應該寫六帝,加上炎帝,那就是三皇六帝。三皇本紀更加錯的離譜,把炎帝寫成三皇之一。等於把大將寫成元帥。那麼什麼是皇什麼是帝,還有後來的一系列帝王稱號都是什麼呢?
什麼是皇呢?皇者,光明也,大也,開始也。輝煌也,上天也。美也,正也。上帝也,大君也,始王也,先主也。用現代話說就是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高尚的,初始的帝王君主。是第一級別的高大上。
第二級別是帝,締造者也,天帝也、上帝也,先王也,天神也。《說文解字》認為:“帝,諦也。王天下之號也。帝”由天帝、天神引申指人間的掌管、控制部落、國家等大權的人,例如“堯、舜”,帝有權力和稱霸的意思,如“帝國”。帝和皇並稱三皇五帝,秦始皇開始稱皇帝,如“秦皇漢武”。
第三級別是王,比皇帝功績次一等的,道德弱一點的是王。主要是道德,例如大禹治水,功績不可謂不大,但是和堯舜一比較,差了一點,主要是他的兒子啟沒有遵守禪讓的規則,自己繼承了王位,如果按貢獻,應該是遵守約定把王位傳給當時貢獻最大的伯益。夏商周的天子就只能稱王了。
第四級別是後,“後”與“後”,古已有之。“後”字,原指君主,引申指“君主的妻妾”;“後”字,前後、後面之意。如后土,后羿,后稷,因為女媧的關係,摶土造人是后土,又是伏羲皇的配偶,後來專指帝王的配偶,女皇,呂后,武后。把後者反轉寫,並賦予新的讀音就是司。這是因為夏王室出身於“司空”家族,是“群司”(司空、司徒、司馬、司稷等)之一,為了表示子孫後代不敢與皇祖大禹比肩等列,故以“司”的映象“後”作為自貶一級的稱號。“司”有“子承父業”的意思,“後”也有同樣意思,符合夏后氏“家天下”的統治理念。後來爵位裡面有個侯,來源於後。后土和后稷演化出社稷,江山社稷,后土為社神,后稷為稷神,社是土地神,稷是五穀之首。五穀者,稷稲黍粟菽。北京有祭祀社稷的祭壇社稷壇,和天壇,地壇,日壇,月壇並列。
第五級別是伯,河伯,風伯,歧伯,伯益,專業的地區的區域性的王或者神,現在演化為老大,大哥的意思。後和伯大多表示神仙,著名的黃河河伯馮夷,洛神賦裡有”馮夷起舞,女媧清歌“之句,河伯娶妻是《西門豹治鄴》中最精彩的部分,出自《史記 滑稽列傳》,帝王就不再用了。家裡的長子稱伯,伯仲叔季少用於家裡的年齡排行,一二三四五的意思。諸侯可以封五等爵位,五爵中有伯爵,五爵是公侯伯子男。伯有把持權力的意思,後來演化出霸,春秋五霸,西楚霸王。
第六級別是公,帝王的子弟或大功臣封為公,如周公,姜太公,召公,如春秋五霸的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三公,是中國古代地位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禮記》等書以為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古文經學家則據《周禮》以為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史記》中的“燕召公世家”中就有記載“其在成王時,召王為三公:自陝以西,召公主之;自陝以東,周公主之。”也就是說,以陝地為界,以東歸三公中的周公管,以西歸三公中的召公管。而被封為太師的姜太公則有著代替周天子四處征討的權力。秦朝統一天下後,重新設定了三公。秦朝的三公是“三公九卿”中的“三公”,分別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權、軍事權和監察權。
第七級別是君,諸侯王的子弟或者大功臣封為君,如商君,春申君,信陵君,平原君,孟嘗君。“君”上“尹”,下“口”,尹像手執權杖,本義是治理;口表發號施令。上下兩合表示古代大夫以上據有土地的各級統治者之通稱。《荀子·禮論》:“君者,治辨之主也。“一國之國君,即最高統治者。”古代帝王崇尚無為之治,具體的事都由手下人來辦理,這些主持辦理具體事務的人就是“君”。君代表了崇高的地位,因此,具有崇高地位的人被稱作君子。後來引申為道德高尚的人,君子人工。再後來民間夫婦之間,朋友之間都稱君,《鄒忌諷齊王納諫》”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李白《將進酒》”與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傾耳聽“,鄧麗君,”何日君再來“。
第八級別是主,偏安的王也稱主,如李後主李煜,諸葛亮稱劉備先主,後來翻譯的伊斯蘭經典把伊斯蘭的最高神安拉譯為真主。基督教稱耶穌為主。古字形像燈中有火炷的樣子,是“炷”的初文。對於燈來講火頭是最主要的,因此引申指最基本的、最突出的,又引申轉指君主,再引申指對奴隸或僕役擁有所屬權的人,還引申指當事人。主也用作動詞,義為負主要責任,即掌管、主持。一說,主的古字形像神主的牌位,引申指君主,也可以引申為“為首的”。又引申指家長,一家之主。
最後回答題目的問題:真正的三皇五帝是誰呢?開天闢地以來,從盤古氏,天皇氏、地皇氏、泰皇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軒轅氏黃帝、青陽氏囂帝、高陽氏顓頊帝、金天氏摯帝、高辛氏嚳帝、陶唐氏堯帝、有虞氏舜帝、到夏后氏大禹,完成了華夏文明的奠基過程,所積累下來的成果稱為華夏文化。三皇之道,凡是有盤古氏到大禹的後代子孫,受華夏文化、三皇之道滋養而成長的稱為“龍的傳人”“炎黃子孫”“華夏後裔”。
盤古氏為獨一無二,開天闢地,天皇地皇泰皇為上三皇,有巢燧人伏羲為下三皇,炎黃到堯舜為八帝,後世為了湊五行之數從下三皇和八帝中抽出五個,稱為五帝,青、赤、白、黑、黃五帝,東方青帝伏羲太昊,南方赤帝炎帝,西方白帝少皞,北方宣帝顓頊,五帝每位有一個副手助理,東方句芒,南方祝融,西方褥收,北方共工,中央后土。與上三皇並稱三皇五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