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束文傑(整理)
編者按 2019年5月,編者在舒城縣史志館查詢資料時,無意在1987年舒城縣郵電局出版的《舒城縣郵電志》一書中,發現了一張“舒城縣城關鎮平面簡圖”(下稱“《簡圖》”)。
縱覽全圖,其中標題旁註“85.11 描”,地圖右下角有“上圖考證約為民國卅七年製作”和“複製:王家華”等字樣。綜合資訊,該圖製作於民國三十七年(1948),原作者不詳;1985年11月,王家華複製、描摹。從圖中標註的資訊來看,全面展現的是抗戰勝利後,舒城縣城(城關鎮)及近郊的基本情況。雖然在比例和細節上有所失真和偏差,但對於地方歷史,特別是城市發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文化意義。該圖在民國舒城無志史的情況下,補充了大片空白,亦彌補了軍事測繪的簡略和不足。
首先,彙總和整理《簡圖》中出現的地名:
街道:丁字街、古樓街、雲路街、南門大街、西大街、西門小大街、南門外大街、碼頭、東閘外街。
衖巷:懷古巷、小洪水巷、大洪水巷、考棚巷、知縣巷、獅子巷、梅花巷、萬隆巷、甘蔗巷、祝謝巷、一人巷、東閘巷、樊家巷、水巷口、大牛集。
公路:安合路。
城門:北門、大東門、永安門、小東門、南門、西門。
橋樑:鳳凰橋、周瑜橋、迴龍橋、得勝橋、石頭大橋、龍義橋、龍津橋。
河流:城河、玉帶河。
機構:參議會、縣黨部、司法處、田糧處、徵稽處、鎮公所、公園管理室、汽車站。
學校:省立舒城師範、中正學校。
寺廟:觀音寺、福音堂、天主堂。
其他:白家塘埂、藕塘埂、三拐塘、帶肚堰、王家壩、得勝圩。
在呈現《簡圖》前,《舒城縣郵電志》還附錄了一篇文字,闡述了當時城關鎮的路、街、巷情況。這一內容對同時期已出版的《安徽省舒城縣地名錄》,進行了少量的考證和補充,在此一併整理分享:
一、街
1、中大街:指從十字街以南至周瑜橋止,曾用名和平街、南門大街。
2、西大街:指西門的一條老街至舒曉公路止,1958年曾改為中大街。
3、碼頭街:指從周瑜橋向南至安合公路止,曾用名南門外大街,文革改稱瑜橋街,現仍恢復為碼頭街。
4、鼓樓街:又書曰古樓街,指從十字街以北至舒曉公路止,文革改稱向陽路,現仍名鼓樓街。
5、三里街:指碼頭街龍津大橋以南的一條小街,該街以居民為主,屬碼頭街管轄。
6、東門街:指小東門的一條老街。
7、雲路街:指東至基建局大樓,西至糧食局大樓止。
二、路
1、龍舒路:指十字街東西方向的一條大路,一九五八年改為躍進路,文革改舒茶路,1984年又改為龍舒路。
2、梅河路:指從汽車站環城到西門口,原名舒曉路。後因城市規劃,從農機廠以南至西門外橋頭止,稱春秋路。
3、飛霞路:原是城關城牆埂頭,1983年削埂成路。此路北至一中大橋頭,南至小東門。
三、巷
1、大洪水巷:北至縣政府,南至基建局。
2、肖家巷:東至古樓街,西至縣醫院。
3、懷古巷:縣針織廠南面,原福音堂隔壁的一條小巷,鼓樓街向東。
4、東衙巷:北至肖家巷,南至龍舒路。
5、西衙巷:北至公安局,南至龍舒路。
6、羅漢巷:北至第二小學,南至縣醬品廠。
7、瞿大巷:北至梅花巷,南至西大街,第一小學西面。
8、西大巷:西至梅花巷,南至西大街,城關影劇院以西。
9、椿樹巷:北至縣法院,南至梅花巷。
10、梅花巷:東至中大街,西至雲路街。
11、獅子巷:東至東門街,西至中大街。
12、萬隆巷:東至人民銀行,西至中大街。
13、甘蔗巷:東至小東門,西至中大街。
14、缺井巷:北至獅子巷,南至甘蔗巷。
15、井讓人巷:北至萬隆巷,南至城關鎮政府。
16、一人巷:鎮政府對面,南至碼頭街。
17、水巷口:碼頭街至南城河大橋,原柳樹園。
18、大牛集:東至水巷口,西至衛校。
19、牛角巷:水巷口東南的一條小巷。
20、樊大巷:北至帶肚堰,南至碼頭街。
21、趙大巷:北至鎮麻紡廠,南至碼頭街。
22、大官巷:碼頭街至南城河沿。
- 作者:束文傑(整理)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出外龍舒人工作室
▼ 歡迎讀者粉絲加入頭條圈子「廬州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更多話題交流和線上下活動等著你~
(此處已新增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