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很喜歡看考古節目,在我國廣闊的土地之下,埋藏著太多的未解之謎。有人說考古是重新書寫歷史最直接有力的證據,那三尺黃土之下隱藏著多少帝王將相的叱吒風雲,又埋葬著多少無名英雄的悲壯慘烈!
2010年在湖北宜昌的一段高速公路建設現場,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暴雨不期而至。大雨過後施工人員在清理現場的過程中,竟然意外發現了多具人骨殘骸。隨著大家清理速度的加快,發現的遺骨越來越多,幾乎堆滿了整個施工現場,驚慌不已的工人們急忙報了警。
警察的到來並沒有解開這堆積如山的白骨謎團,而是迅速地通知了當地的考古專家。隨著專家們的到來,一個七十年前慘烈的現場被還原了,現場所有人對眼前多達三千多具的遺骨頓時肅然起敬,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三千忠魂是對日本侵略者最有力的回擊
這三千具遺骨如果不是因為要修建高速公路,而又在施工現場突降暴雨,恐怕就要永遠埋藏在深深地下了。2010年在湖北宜昌市,一段全新的高速公路正在緊張的施工中,突然一聲驚雷響起,隨後暴雨便傾盆而至。雖然工程施工時間很緊,但是出於安全考慮,大家還是暫停了施工。
第二天,雨停了,工人們吃罷早飯,早早地來到了工地現場清理被暴雨沖刷後的淤泥。忽然一個工人大聲驚呼道:“你們快來看啊,這是什麼呀!”驚呼聲很快引來了大家的圍觀,離得稍遠的工友也被驚呼聲所吸引,紛紛放下手中工具跑了過來,人越聚越多。
“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這就是幾塊人骨頭,這個在咱們施工現場我見得多了。”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友顯然並不覺得這是什麼特別的事情,在施工現場挖出古墓甚至集中的墓葬群早已司空見慣。當所有人都認為這不過是一個普通墓葬群的時候,接下來的一幕則讓大家瞠目結舌。
由於地勢低窪,大雨過後高處積攢的雨水不停地向著發現人骨的地方匯聚而來。隨著雨水的不斷沖刷,裸露出地面的白骨越來越多,幾乎遍地都是。看到四處堆滿的白骨,工人們感到事情可能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簡單,連忙撥通了當地警方的電話。
當地警方接到報案後,迅速派出了偵查人員來到現場。經過技術人員的鑑定,發現這些屍骨的年代比較久遠,基本排除了刑事案件的可能。不過由於屍骨數目太多,警方還是找到了當地的文物保護部門,很快一批考古專家也來到了現場。
專家到來後,立即組織大家展開對遺骨數量的統計工作,經過統計,現場一共找到遺骨3000多具,這些遺骨主人的死亡時間超過了60年,極有可能是解放前死於戰爭或者瘟疫的集體墓葬群。
隨後考古專家連夜趕到當地文獻室,查閱相關資料。最終專家們的意見達到了統一,那就是工地現場暴露的3000多具遺骨的主人全部都是抗日烈士,民族的英雄,他們犧牲於同一場慘烈的戰爭。
抗日名將傅正模
那麼,這些抗日烈士究竟是犧牲在哪場戰役之中呢?為何會被集體掩埋?建國後為什麼沒有人知道這裡還埋葬著許多烈士呢?在揭曉這些謎底之前咱們先要認識一位抗日名將,因為這場戰役正是由這位將軍親自指揮的。那麼這位名將是誰呢?他就是在當年抗日戰場上立下過赫赫戰功的傅正模將軍。
1904年,傅正模出生於湖南省醴陵縣鍾愛鄉班衝村。在他青少年時期他深受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響,立下救國救民挽救中華民族的志願,態度堅決地投入到了大革命的浪潮之中。
傅正模
1923年,19歲的傅正模高中畢業,父母希望他回到家鄉當一名普通的教員。然而,當他得知時任孫中山大元帥府軍政部長的程潛創辦了大本營陸軍講武學堂正在招收學員的訊息時,年輕的傅正模再也坐不住了。他說服了自己的父母,和他幾位同鄉的學友一起前往廣州,立志投筆從戎,報效國家。
這裡我們要多說一句,在和傅正模一起南下投軍的同學中,就有一位日後成為人民解放軍著名將領的年輕人。這個人就是後來我軍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最高將領“左權”將軍,當然這是後話,咱們在這就不過多贅述了。
黃埔軍校舊址
他們來到廣州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924年的6月,黃埔軍校正式建立。經過程潛同意,傅正模等12位年輕軍人,作為講武堂代表晉見了黃埔軍校的校長蔣介石,請求轉入黃埔軍校學習。不久後蔣介石同意了他們的請求,傅正模正式成為黃埔一期第六隊的軍校學生。
和很多黃埔生一樣,傅正模的成長之路那可是在歷經一場場硬仗中打磨而成的。北伐戰爭爆發時,22歲的傅正模已經是一位營級軍官了。1932年傅正模擔任八十七師獨立旅第二團團長,“一二八事變”後,在抗日名將張治中將軍的領導下,多次在戰場上重創日軍。
1937年,東三省的廣袤土地已經無法滿足日本侵略者貪婪的野心了,日軍在慾望的驅使下,於1937年的7月7日發動了震驚世界的“七七事變”,妄圖快速佔領全部中國。
板垣徵四郎
在國家危難關頭,國共兩黨終於捐棄前嫌,開始了再次合作,很快全民統一抗日戰線形成,向日本侵略者正式宣戰。此時的傅正模已經升任國民黨八十三師副師長,並被授予少將軍銜。在與日寇的正面交鋒中,傅正模奉命參加忻口會戰,他們的對手是日寇最精銳的板垣徵四郎的第五師團,雙方血戰十餘日,戰況異常慘烈。在此次戰役中國民黨第九軍軍長郝夢齡和第五十四師師長劉佳琪均壯烈殉國,而傅正模帶傷上陣,終因舊傷復發,被命令住院治療。
此後傅正模將軍傷愈後,再次重返前線,先後參加了武漢會戰、棗宜會戰等著名戰役。可以說以作戰勇猛著稱的傅正模在抗日戰場上立下過赫赫戰功,是一名讓敵寇聞風喪膽的勇將。
青山處處埋忠骨
1940年,日寇為實現迅速滅亡中國的野心,向湖北宜昌發動了猛烈的總攻。此時駐守宜昌黃華鄉的正是傅正模。前面我們說過,每次戰爭都會遺留下大量的傷員,而黃華鄉為了收治傷員,就地建造了一座戰地醫院。
在戰場上負傷的官兵被陸陸續續送往黃華醫院,然而這所醫院很快便被日寇探知,並被列為重點打擊物件。日軍並沒有實施常規的火力襲擊,而是採取了圍剿切斷物資供應的卑鄙手段。這使得本就物資缺乏的黃華醫院供給變得更加雪上加霜。
一些重傷員由於得不到藥品的救治,陸續死去。在剛開始的時候,犧牲的將士還能每人一穴單獨掩埋,可是隨著死亡人數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戰士遺體無法及時得到掩埋,傅正模迫於無奈只能命令在附近挖了一個大坑,把犧牲的將士集中安葬。
這個集中埋葬抗日烈士的墓坑,前前後後共埋葬烈士遺體多達3000多具。後來據當地老人回憶,建國初期此地也曾有過墓碑,後來由於年久失修逐漸被人所遺忘,若不是此次因為修建高速公路,這埋在地下的三千烈士恐怕還要等待更久的時間才能重見天日。
回顧我們13年的抗日之路,中華民族付出的代價已經無法用冰冷的數字來描述了。那些長眠地下的無名英雄們恐怕遠遠不止3000名這個數字。這些為了民族和國家解放而獻出生命的先輩烈士,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驕傲和英雄,他們不該被遺忘,也永遠不會被遺忘。
2014年12月,夷陵區南邊抗日將士陵園主體工程全面竣工,這意味著3000多位無名烈士遺骸,將被全部移送陵區安葬。這份遲來的榮譽終於可以安慰這三千壯士的在天之靈了,他們的英雄壯舉將被後人永遠銘記和敬仰。
宜昌市夷陵區南邊抗日將士陵園
起義將軍傅正模
三千遺骨的故事雖然可以暫時告一段落了,但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傅正模的將軍的傳奇還遠未結束。抗日戰爭勝利後,仇共已久的蔣介石悍然發動內戰,剛剛看到和平曙光的中國人民再次陷入戰爭的漩渦,苦不堪言。
但是蔣介石太低估民心的力量了,由於國民黨在國內民心盡失加之黨內幫派林立。不到三年時間,便被解放軍打的節節敗退,顏面盡失。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後,國民黨在長江以北地區已無任何控制權,解放軍勢如破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渡過長江,解放全中國已經指日可待。
面對國內逐漸明朗的形勢,傅正模沒有像其他國民黨內黃埔系將領一樣,對蔣家王朝表示愚忠。此時駐守在湖南衡陽的傅正模在深思熟慮後決定發動起義,從而徹底結束內戰,還全國人民一個全新的清平世界。
陳明仁
傅正模起義後,被我黨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一兵團副司令員。和他一起起義的陳明仁則被任命為司令員。後來傅正模被送往中南軍政大學學習,畢業後調任漢口,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參事。
1954年後全國裁撤了大行政區,傅正模出任武漢人民政府參事,後來增補為全國政協委員。
1955年全軍第一次授銜時,由於傅正模已經離開了軍隊系統,所以並沒有被授予軍銜,和他一起起義的陳明仁將軍則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有人說傅正模如果沒有離開軍隊系統,至少也會被授予中將軍銜。
後記
近年來隨著全面改革的深化,我們對待歷史的態度也變得越來越客觀和公正,我們不再回避國民黨愛國將士在抗日戰場上的犧牲和付出,歷史證明只有中華民族緊密團結在一起,才能夠真正實現我們的大國復興夢想。而那些為民族為國家解放事業獻出生命的英雄,將會被永遠銘刻在每個中華兒女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