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類文明本源出發,重塑你的認知,在更高的地方看世界——這是一場關乎人類命運的終極論述!
我在前面所講的都叫世事之大觀。我們只有把眼光擴充套件到這個宏大的層面上,把眼光擴充套件到全域性的程度,我們後面講具體的歷史程序和文化的演進,大家才能聽明白。所以我前面的講課全都屬於擴大視野之大觀講課。
我們下面討論主題。大家知道中國史學界把中國歷史分為三大帝國:
第一帝國叫秦漢帝國
第二帝國叫隋唐帝國
第三帝國叫明清帝國
秦漢帝國
秦漢帝國時代,世界上只有兩大集團:一個就是中國的秦漢帝國,一個就是古羅馬帝國。當時世界人口中國秦漢帝國佔1/3,羅馬帝國佔1/3,剩下所有1/3的人分佈在其他的人類生存族群中。
在這個時代,當年的新巴比倫王國、古波斯帝國、印度孔雀王朝等等全都滅亡了。而其他帝國還未興起。
大家知道秦漢帝國是中國國家的奠基期。秦漢帝國的意義在於因統一國家的建立而形成的國家構造基本形態,與這一時代造就的精神文化基本形態,一同跨越並規範了其後中國兩千年的漫漫歷史。
當時的中國強大到這樣的程度,它影響整個世界格局。比如漢武帝,他打擊匈奴,然後在中國北疆的匈奴只好西移,移到東歐,今天的匈牙利這個“匈”跟匈奴有關,然後匈奴人繼續挺進到中歐,壓迫當年中歐的日爾曼蠻族和哥特蠻族,然後南下,滅掉了古羅馬——西羅馬帝國,可見當年的秦漢帝國何其強大。
大家看秦和漢,秦國以強力統一中國,由於它的強力狀態過猛,而如果沒有這個猛勁,它就不可能統一六合。這個過猛的趨勢使得它來不及收斂,於是它政權僅存在十五年,便驟然崩潰,漢帝國開始收攬中華文明。
後五年,天下定於漢——《史記·秦始皇本紀》
大家知道漢帝國對中國的貢獻極大。按理說我們應該把自己叫秦人、秦文化、秦字,因為秦是中國第一個統一帝國,而且我們統一文字也是在秦朝。可為什麼我們今天叫漢人、漢字、漢文化?是因為漢朝發生了五大文化事件,對中國文化存在起到奠基作用。
第一,《過秦論》
我一說《過秦論》,大家就應該想到賈誼,什麼叫《過秦論》?檢討秦國施政的過錯叫“過秦”,就是漢代早年檢討秦朝,馬上打天下,馬上治天下的錯誤,於是建立了漢代的柔合執政、無為而作的政權形態。這是它的第一個文化貢獻,從而使得漢朝前後歷經四百年的時間穩定。
第二,拾遺校勘
秦始皇焚書坑儒,歷史上把它叫“秦火”,要知道這一把秦火太厲害了。因為當時是郡縣制中央集權,中央一級一級要求各級官員燒書,所有的書都得燒,只留下醫書和極個別的書籍不燒。於是各級官員執行燒到什麼程度,竟然把民間藏書全部燒完。
大家知道你今天到孔廟孔府去看,有一個很有名的遺蹟叫“魯壁”。傳說孔家後代在秦火時代,把相當一部分著作刻在孔家的照壁裡才得以保留。有人認為在漢代的時候說中國第一本書《尚書》就是這樣保留下來的。所以漢代出現了兩本書,《尚書》一本叫《古文尚書》,一本叫《今文尚書》。
所謂《今文尚書》的這個“今天”的“今”不是指現在,而是指秦始皇統一以後的統一文字的那個書;所謂古文就是秦始皇沒有統一漢字以前的那個文字所寫的《尚書》,結果後來證明那是一個偽作。
換句話說,魯壁這個故事是一個傳說,不是史實。孔家也沒有藏住書,所以到漢代初期,中國先秦文獻幾乎丟光。好在秦朝只有十五年,先秦時代的老文人還沒有死絕,於是西漢早年就把那些老文人叫回來,重新把民間隻言片語的殘稿,以及民間文人背誦下來的文字重新復原。
這就是我們今天拿到手的諸子百家以及中國先秦文化的再整理的產物。可見漢代對中國文化的奠基和整理起到何等重要的程度。這叫拾遺校勘。
第三,獨尊儒術
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獨尊儒術,中國國教確立。
第四,司馬遷作《史記》
《史記》以歷史的方式把中國的血緣道統建立。我說這句話大家應該想到,“中國人都是炎黃子孫”這個說法,就是司馬遷在《史記》中確立的。
第五,佛教傳入中國
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到東漢中期,儒、釋、道之大觀完成。
我講這五項,大家就應該聽明白,漢代在中國的文化再造和國際奠基上,為什麼一點都不亞於秦朝開國的分量的原因。
這個時候第一帝國的中國勃勃生機,走在上升道上。中國作為東方文明,和古羅馬遙相呼應,成為世界文明最突兀的一支。
隋唐帝國
由於隋唐帝國取開放態度,於是隋唐帝國到唐帝國早期和中期極其繁盛,它繁盛到什麼程度?唐玄宗李世民打擊突厥,把突厥從中國的北部趕向西方。
現在的土耳其人只是突厥人的一個分支,而且在基因上可能是突厥血統最淡的一支,因為這支突厥人在西遷的過程中與亞美尼亞人、希臘人、波斯人以及斯拉夫各民族長期混居通婚,早已失去其血統的“純潔性”,而這支突厥人漸漸在生活方式、文化習俗方面也受到其居住地本地民眾的同化,和其中亞的“兄弟民族”日益疏遠。
突厥被趕過去,剛好這個時候大食(shi)帝國也叫大食帝國,也就是伊斯蘭帝國興起。突厥作為伊斯蘭帝國的奴隸軍得以保留。而在蒙古大軍滅掉伊斯蘭帝國以後,突厥勢力崛起,由此形成奧斯曼帝國的基礎。
大家知道唐代對世界格局影響到這種程度,而且唐代中國開始跟伊斯蘭帝國對接。這個時候世界上最大的兩大帝國——伊斯蘭帝國和唐帝國構成世界的兩極。然後這兩大帝國碰撞,這就是著名的怛羅斯之戰。
由高仙芝帶領的一支軍隊,跟大食帝國在西域相撞,高仙芝慘敗,三到五萬軍隊全軍覆滅。於是中國新疆西域原來信仰佛教的區域,全部改信伊斯蘭教。
這就是為什麼莫高窟,你到那兒看到的都是佛教的東西,而今天那一片地區的人卻都信的是伊斯蘭教的原因。而這一場對接產生了兩個效應:
第一,中國的文化和技術,包括四大發明,傳入西方。
第二,中國的絲綢之路從此中斷。
明清帝國
大家看第三帝國,它的中介是宋衰元侵——宋朝衰落,元朝侵入。成為明清帝國走向末路的發端。宋元這個朝代,就成為第二帝國向第三帝國轉進的一個重要契機。因此我們有必要仔細探討宋元時代。
第三帝國,明清時代,中國一路衰敗。這個話題我們後面再談,我在這兒只舉一個例子。大家知道,清朝它有一段很驕傲的歷史,這就是康乾盛世。可大家要知道,恰恰是在康乾盛世的時候,西方社會轉型和新思想全面生髮。
大家想,從哥白尼到牛頓,從洛克的《政府論》,主張主權在民,到孟德斯鳩主張三權分立,到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建立自由市場經濟的理論基礎,一直到約翰·穆勒的“代議制”討論,再到盧梭的《社會契約論》,這一些重大思想奠基在西方造成社會突進,恰好發生在康乾盛世的前後。
所以康乾盛世恰好是中國走向弱勢和徹底敗落的一個時間段。明清時代的敗落,以中國宋元走到文明最高階開端。所以請你記住一個走到極致的狀態,是一個最危險的狀態。我說這句話隱含這樣一個意思,人類今天的文明也走到極致,它標誌著一個重大的轉折會發生。
我們先看宋代,有學者說,康乾時代,中國的GDP就佔世界的33%,這個計算大致是成立的。因為那個時代離現在比較近,所以可查那個時代的GDP佔世界的1/3。要知道美國最強盛的時候,美國的GDP只佔世界GDP總量的22%。
還有學者說,宋代的時候,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竟然佔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75%。這個說法我不知道它根據是什麼?就我自己看,我覺得說得有點過分。但中國國民生產總值佔當時全世界大約50%左右是不會相差太遠的。
宋代繁華——"市井之盛,不可駐足",
可見宋代當年的經濟實力高到什麼狀態。要知道古書上也是有這樣的記載的,它講“比漢唐京邑,民庶十倍。”就是中國在宋代的時候,它的富庶程度比漢唐時代最興盛的時候還要超出十倍以上。
它用這樣的話來形容當時人民的富庶狀態,叫“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說販夫走卒穿的服裝都像士穿的服裝一樣,它說農民穿的鞋都是絲織的鞋,可見當時富庶的程度。形容集市,古書上原文叫“通宵買賣,交曉不絕。”就是買賣不光白天進行,交易活動整晚上也進行,直到拂曉時分都不斷。
中國四大發明全部完成,而且開始向西方輸出,以至於李約瑟博士——著名英國漢學家,說“談到十一世紀,我們有如來到最偉大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