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劍壁上掛,挑燈讀心經。會練的,未必會教。教人練拳,和自己練,不是一回事兒。自己練明白了,還得說明白,捋清條理,讓人聽懂,可操作,這並不容易。還有種情況,拳到深處,言語很難描述,於是很多高手,選擇了沉默。
活成一束光,變成一片海。自己練拳,自己觀照自己。腦內安神,體內安心。外雖動,內猶靜。松靜至深,可查覺血在流動。精神內斂,如抽絲剝繭,不敢散亂,漸入拳定,氣血自然充盈,這是養氣養心,培養體感的法門。
仰望星空,內觀己身。人貴在不斷覺悟。每一次,你有了突破,都是一次脫胎換骨。還是那套拳,運動原理提高了,身體內部,就不一樣了。拳,就是研究如何動。動手指,還是動胯,還是胯法形於手指,這完全不同。
譬如,打乒乓球,削球一個勁,抽球又一個勁,深究起來,都是人體動態學。高明的教練,他會告訴你,怎麼去動,怎麼換勁,才能打出好球。操控球拍的,畢竟是人,想提升技藝,必須研究人體。一套拳法,就是一套動態。不是哪種拳高明,而是哪種動態高階。
一動就知,一靜就覺。古人管練拳,叫知覺運動。又說,懂知覺運動,而後懂勁。知覺,自覺己身。按現代話叫,自我觸覺。內外皆有觸覺。沒人碰你,也能自己感知自己。用知覺打拳,才是回覆先天。你還沒說話,他透過體態,就知你想幹嘛,這也是知覺。
言為心聲,動為身言。同樣是高手,兩人坐一坐,聊聊天,感覺感覺,能知道對方程度,八九不離十。自己練拳,自己參悟,一邊練,一邊查照,竅動了嗎,丹田呢,走沒走胯,時常問問自己。某一天,你內觀身體,一切執行,井井有條,你就是自己的神。
尋溝覓縫,洞裡乾坤。發力不是粗勁,而是竅勁。彈勁,不是亂抖肌肉,亂顫一氣。發力,彈得是竅,竅內崩彈。鎖窩肘窩,髖臼膕窩,丹田命門,都具備彈性。發力時,竅內疾速開合,或飛速旋動,產生了一種冷,脆,透的功勁。
不著急發力,練出竅勁,會用竅勁打拳了,自然懂了發力。很多高手,沒見怎麼動,瞬間彈人兩三米,都是竅勁冷彈。練摘開,練松撐,練擰絞,都是練竅功能,開發竅空間。記住一個理念,彈抖的力道,源自竅勁。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多揣摩小勁,小勁就是竅勁。練肩胛開合,釋放胛縫力道。掖腹股溝,猶如拉皮筋,突然蹬胯崩出,勁似彈丸。擰絞小臂,激發肘窩發力,這也要練。落胯沉墜,膕窩大筋騰起,這也是蓄勁。太極拳有個肩靠勁,肋條一抖,肩頭崩靠。
發力,不是外部動作有多快,而是竅啟動迅速。譬如書法,很多高手,看似手無縛雞之力,但筆勁堅挺,力透紙背,用的不是粗勁,而是關節巧妙運動,作用於筆尖,運出的一種力道。發力是筋骨勁,而筋骨勁的起源,就是竅的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