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金融科技的發展讓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步子越邁越快,大資料和雲計算讓資料協同和業務協同的效率更高,支撐數字金融建設的技術底座越來越堅實。
時代滾滾向前,金融在科技創新路上奮蹄疾步,科技賦能者和銀行都是追趕者。
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技術型主角
在金融領域,高效能、高安全、高穩定等高要求都是基本條件。為了做好銀行的生意,一些實力雄厚的科技企業,或對金融科技有深入研究的機構將自身的軟硬體研發推向了時代的最前沿。
起初,穩定可靠的互聯互通是所有網際網路企業、銀行、支付機構等相關企業的基本需求。隨著科技的發展,線上業務量急劇增長,相關企業從自身業務的考量出發,為解決海量儲存、高併發,高穩定等問題,在技術方向上投入巨大,而這些投入不僅解決了自身的需求,也正好可以消解其他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難點和痛點。新的市場大門由此開啟,他們透過技術迭代實現了從滿足自身需求,到向外輸出能力解決行業痛點。
實現金融與科技的更深層次融合,讓科技為金融服務的故事已經越來越多,雲計算是故事的主角之一。
近年來,雲計算應用已經越來越豐富。除了傳統意義的IaaS、SaaS、PaaS等基礎佈局外,一些雲計算技術實力雄厚的機構還在區塊鏈、雲原生、資料庫、硬體儲存、晶片等方面做出了努力。
比如,阿里雲在今年的雲棲大會上推出了自研的5nm製程,128核的Arm架構伺服器CPU晶片,還有在保證雲服務高效能、高穩定的同時,實現虛擬化損耗為零的軟硬體一體虛擬化技術產品……
騰訊雲則在近年來連續推出了針對金融級的資料湖和資料庫產品,搭建了百萬級伺服器矩陣,奔赴生態“新連線”的戰場。
中國銀聯於2020年12月9日正式釋出了金融級雲服務“銀聯雲”,為產業各方提供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金融級雲平臺產品和服務。
據中國銀聯董事長邵伏軍介紹,“銀聯雲”服務平臺為金融業機構提供安全可靠、高效專業的金融級雲計算服務,為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持續賦能,與產業各方共同構建互聯互通的數字金融新生態。
另外,華為雲、百度雲、金山雲、青雲等國內雲廠商也在大資料、雲原生、軟硬體技術應用方面向國內銀行輸出了大量的服務。
去“IOE”和降本增效也是一個技術故事
除了滿足金融機構的“三高”需求,金融科技為銀行去“IOE”和降本增效提供了可靠的技術底座。
去“IOE”作為一個軟硬體國產化的工程,我們很難想象,如果僅僅是靠銀行自己去完成,那得多辛苦。
有技術人員在2018年發表觀點認為,談去“IOE”不現實,如果直接“去”,後果會很嚴重。但隨著國內政策的驅動,特別是數字化轉型的節奏越來越快,雲計算的發展也讓“IOE”逐漸顯出疲態,如果不“去”,那後果似乎也會很糟糕。“IOE”的系統不適合雲服務的橫向發展(即在多個數據庫同時執行),而這正好為雲服務應用的發展提供了可施展拳腳的空間。這在“三高”特徵明顯的金融行業,表現得尤為明顯。
雲服務提供者們經過多年的努力,讓國內的儲存、計算、網路等技術應變得十分成熟,相關技術全面實現了國產化。他們自身國產化的完成直接加快了國內金融機構的去“IOE”程序。這也是為什麼銀聯雲自發布伊始就將“自主可控”作為重點關鍵詞提出來。
除了技術的國產化,銀行堅持走數字化轉型路線的核心目標之一是降本增效。金融於科技的集大成者們利用自身的技術和生態的完備性給出了新的解決辦法——透過產業生態的互聯互通形成業務生態,實現場景的高效建設與銜接,幫助銀行在更大範圍內接觸獲客機會,並降低獲客成本。
有云廠商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們透過雲服務為某家城商行實現了46%的開戶轉換率,獲客數量達到16萬,人均獲客成本僅為2元。
如何定義為來?
雲計算發展的一條基本主線是雲服務提供商從解決自身需求到為市場解決痛點。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理解為,技術的進步就是在需求疊加和滿足過程中得來的。
某雲廠商相關負責人就曾表示,在為銀行做解決方案時,銀行總是會提出很多需求。他們深耕這麼多年後發現,解決這些需求往往是技術迭代更新的原始動力。他認為,誰先解決了銀行的需求,那誰就能定義了金融科技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