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是影視作品創作中的總負責人,負責組織圖劇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技術人員和演出人員,令大家各司其職,完成影視作品的創作。而演員,則是導演表達自己思想的作品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可以說,演員,是導演用於表達的一種介質。因此,選擇什麼樣的演員來表達,應該是導演說了算的。但很離譜的是,事實大都不是如此。
李誠儒在《戲儒人生》中拿自己同學趙寶剛拍攝警匪言情劇《永不瞑目》時選角色的故事舉例子,當時趙寶剛導演為了選女主角費盡心思,但始終找不到滿意的。
李誠儒看他悶悶不樂,便幫他在照片堆裡找主角。在翻看了幾百張照片之後,終於挑出了兩張他認為還不錯的照片。但是把照片上的女演員叫來現場一看,才發現是"照騙"。
談及這個問題,李誠儒坦言自己在電影學院讀書時,表演系的學生們對於身高外貌的要求都是比較高的,但是現在的演員卻經常出現一些條件沒那麼好的女演員。
其實時至今日,藝術類院校表演系對學生們的外貌要求始終都沒有降低過,每年藝考時也經常有青春貌美的應考生因為姣好容顏衝上熱搜。但是在影視劇作品中,在當下的娛樂圈裡,我們卻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身高不足160的女演員,為什麼會這樣呢?
科班出身的演員在娛樂圈中只佔了一部分,還有很多演員並不是科班出身。有的演員是從群演做起,助演、群演一步一步走上來的。還有的演員則直接就是資本的力量了。甚至於導演都不能選擇自己的演員,女主角沒有科班背景,也沒有經典作品,大量的資本就壓在了她的身上。
但資本也不能培養出天才演員,這樣的被資本推上來的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主演,往往並不能很好的勝任自己的角色。在這樣的能力下,還不能認清自己的條件,反而對配音演員和其他輔助的工作人員加以苛責。這樣如何能拍出優秀的影視作品呢?
我們似乎常常在批評"資本",但是"資本"為什麼就成了一個貶義詞呢?無論是影視作品也好,其他表現形式也罷,資本都是製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而且是最基礎的部分。有了資本,才有可能有其他的一切。優秀作品的誕生,也是離不開資本的。
但是正因為資本的不可缺少性,使得資本的注入有了附加條件,有的是打幾個廣告,有的則是往劇組裡塞幾個演員。這樣的附加條件多了,本來應該只是基礎的資本,就開始慢慢走到了臺前,而它們在臺前的表現,從來都不是以為了創造更好的角色為目的的,自然,也就破壞了作品的完整性。
如何才能讓資本與作品表現和諧共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