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病人朋友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明明已經帶了當地醫院的檢查化驗結果,為什麼到了大醫院,醫生又讓我做檢查化驗呢?這樣不是又多花錢又耽誤時間嘛,該不是醫生們都是為了給醫院創收才故意為難我們?
其實大醫院醫生讓您加做、重做這些檢查專案往往是非常必要的,主要原因是您自帶的檢查可能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一、 不夠“全”
地方醫院的醫生由於專科診療水平和醫院檢查裝置的限制,往往並不能完成某些細分專科疾病的全部檢查專案。
比如高精度磁共振儀器價格高昂,但對於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等疾病的診斷是必須的,部分地方醫院並沒有配備這樣的高精度磁共振儀器;比如肌電圖對評估周圍神經病變部位、損傷程度等非常重要,但由於高水平肌電圖技師培養困難、裝置價格高,很多地方醫院也沒有配備。
所以這些高精尖的特殊檢查就必須要在較高級別的醫院補充完成了。
二、 不夠“新”
CT、磁共振、X線片、血常規、電解質、肝腎功能等這些檢查、化驗都只是採集了那一個時間點的部分身體資料,但疾病的病情處於不斷變化中,因此幾乎所有的檢查、化驗都有特定的“時效性”,超出太長時間往往就不能準確反應病人身體的狀態,相應也就影響醫生對病情的判斷,這個“時間節點”根據您的病情變化、檢查專案不同而不同。例如:如果沒有特殊情況,腰椎磁共振檢查最好是3個月以內的,血常規、肝腎功能化驗最好是2周以內的。
所以醫生肯定希望您的檢查、化驗結果越“新”越好,好讓醫生更準確評估您的身體狀態和病變情況。那麼是不是說您之前的檢查化驗結果就都沒意義了呢?
當然不是了。比如:如果1年前您的胸部CT發現微小結節,1年後再複查胸部CT,發現結節沒有明顯變化,醫生會建議您繼續定期複查就可以了;但如果發現突然變大、出現毛刺樣改變,那醫生就會建議您儘早手術切除了。
三、 不夠“精”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越來越個體化、精確化、微創化,這對檢查、化驗的精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疼痛專家李娟紅主任醫師經常做的“頸腰椎脊神經根脈衝射頻治療”,這項技術對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等慢性疼痛的治療效果非常好,僅1個多小時即可完成治療,不全麻、不出血、不留疤,但治療時要將0.3mm的脈衝射頻電極準確放置到病變神經3mm附近的範圍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過近有可能損傷神經,過遠手術效果會大打折扣,因此對手術者的技術和磁共振、CT的檢查水平要求非常高。
另一方面,病人做磁共振檢查時是按照2-5mm一層的級別進行掃描的,一套檢查下來會拍攝幾百張影像,這麼多影像結果要列印成膠片可能得有上百張,所以不可能都列印成片子讓病人帶走,只會選擇一部分有代表性的,縮小以後列印成2-4張膠片,這區區幾張縮小後的片子一般也就能用來確診腰椎間盤突出症,但要詳細評估病變程度、制定具體手術方案,最好還是看醫院系統裡那些原始影像結果,想分析哪個層面就可以放大、對比。
第三,像磁共振檢查這種高精尖儀器,可不是“人躺到裡面,按一下按鈕”就完事了。透過長時間磨合,影像專業技師會根據醫生提供的病人資訊,調整機器角度、窗寬、灰度、層數等各種引數,將醫生想看的病變最真實、準確地展現出來,協助醫生做出最佳判斷。因此,越是對檢查、化驗結果精度要求高的專業,醫生們就越是喜歡看自家醫院出的影像、化驗報告等檢查結果,這跟您用慣了自己的手機,突然換一部別人的手機就會感覺非常彆扭是一樣的道理。
醫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醫生們也都只是擁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而不是擁有“透視眼”、“順風耳”的“神”,所有這些必要的檢查、化驗就是醫生們的“眼睛”、“耳朵”,讓醫生獲得全面、及時、準確的檢查結果非常重要。醫生在這些檢查結果上越是“較真”,越是認真研究、對比病人的檢查資料,越能準確判斷病情,制定最適合病人的治療方案。
北京世紀壇醫院醫生提醒:現在國內很多檢查化驗都可以互認,但由於前面提到的“全”、“新”、“精”的問題,有些專案還是需要重複檢查;請您就診時帶齊檢查片子、化驗單、報告等結果,由您的醫生根據您的具體情況判斷是否需要補做、重做檢查,以獲得最佳的療效。
(疼痛科 楊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