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了和我國竟爭加上後來的疫情,瘋狂印錢,當時說是無限量供應美元。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美國印美元等於向全世界收稅。嚴重推高物價,把全世界都拉進通脹深淵。
當然通脹還有其它原因。例如因為疫情很多地方都大量減產,讓商品供應從幾十年來的嚴重過剩一下子變成了嚴重不足。從一個極端到了另一個極端。減少了供應必然漲價。
本來想著疫情緩和,大家開始恢復生產就會緩和供應不足吧。不曾想到,一開始生產當然就要買原料,要運原料。這又出現了一個極端,需求達到最大,而供應一時跟不上,這必然產生嚴重的供需不平衡。突然加大的運送量讓海運價格漲了5倍。這無疑讓原物料價格雪上加霜。以石油為例,上一年4月因為疫情原因跌到6.5美元一桶,現在最高去到85.4美元一桶,未來普京還說上看100美元一桶。其他金屬,煤炭,天然氣等都上漲了,連電價都要漲了。
既然原料,電價,運費都漲了,為什麼我們還沒有感覺物價上漲。第一是因為原料端漲價傳達到消費端是要有時間過程的。第二是廠家不會一下子把壓力全轉到消費者身上,因為這樣人們可能就不買了,買其它廠的了,他們只能用溫水煮青蛙的辦法去漲,例如只漲5%,過幾個月再漲5%,再過幾個月再漲,一點一點來,等你有感覺時基本要半年一年的時間。如果你看美國的商場就知道了,基本都漲20-30%,有的漲更多,更離譜的是有的商品都斷貨了。第三個原因是國家在調控,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不然“蒜你狠,姜你軍”又要出來了。
其實物價上漲原理很簡單。例如電費貴了,運費貴了,豬肉廠當然要把差價轉嫁到豬肉上,豬肉就貴了。做快餐的看到電貴了,肉貴了,也要漲價來維持利潤。賣菜的啊姨看到其它的都漲價了,她也要漲價來轉嫁物價壓力,最後之個壓力都會轉嫁到消費者頭上。這樣只能要求老闆漲工資,再把這個壓力轉到其它人那裡去。老闆看到人工成本高了,當然就要商品漲價來轉嫁物價壓力。最後吃虧的就是物價漲工資不漲的這批人。
我的想法,第一,這是供不應求導致的,當供應上來後,自然會跌價。所以高通脹不會永遠,不過按週期來看估計要兩三年。第二,全世界放出來了這麼多水,雖然說會大部分會回收,但還是會比原來多很多。物價一定比所有一切開始之前要貴。第三個問題是工資能不能漲,如果物價漲20%,工資又漲20%,這平衡了就無所謂了,但問題是老闆會不會給你漲工資,會給你漲多少工資。第四,高通脹下基本上所有公司業績都會下跌,因為人們沒有錢消費,會比較省錢,不過這時有一類公司可能業績大漲,就是打平價路線的,例如拼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