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全球就業嚴重程度恐遠超預估。
當地時間27日,國際勞工組織(ILO)最新發布的《ILO監測報告》(下稱“報告”)預測,2021年全球工作時間將比疫情前水平,即2019年第四季度減少4.3%,相當於1.25億個全職工作崗位,明顯高於此前的預估。
與此同時,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復甦進度不均,這對全球經濟整體復甦造成威脅。報告警告稱,若無切實的財政和技術支援,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間的就業復甦趨勢將持續存在巨大差異。
報告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高收入國家總工作時間比2019年第四季度減少了3.6%。相比之下,低收入國家和中低收入國家分別減少了5.7%和7.3%。
從不同區域來看,與疫情前的水平相比,歐洲和中亞的工作時間損失最小(2.5%)。緊隨其後的是亞太地區,為4.6%。非洲、美洲和阿拉伯國家的降幅分別為5.6%、5.4%和6.5%。
報告認為,這種巨大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疫苗接種和財政刺激計劃的重大差異造成的。
ILO在報告中指出,2021年第二季度,每14人全面接種疫苗,全球勞動力市場就會增加一個全職工作崗位。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經濟復甦。
ILO表示,在全球範圍內,如沒有進行任何疫苗接種,2021年第二季度的工時損失將高達6.0%,而不是現在的4.8%。 然而,疫苗接種的高度不均衡意味著,疫苗對高收入國家的正面影響最大,對中低收入國家可忽略不計,對低收入國家幾乎為零。
ILO估計,如低收入國家能夠更加公平獲得疫苗,其工作時間的恢復將在一個多季度時間內趕上較富裕的經濟體。透過加強全球疫苗團結,可以迅速有效地解決這些不平衡問題。
報告同時指出,財政刺激方案仍然是影響復甦軌跡的另一關鍵因素。然而,財政刺激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解決,全球約86%的刺激措施都集中在高收入國家。
估計顯示,與2019年最後一個季度相比,財政刺激平均每增加年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年度工作時間將增加0.3個百分點。
該報告還顯示,疫情對生產力、工人和企業造成影響,導致了更大的不平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間的實際勞動生產力之比預計從17.5:1擴大到18:1,創下2005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ILO總幹事萊德(Guy Ryder)表示:“勞動力市場目前的復甦軌跡停滯不前,出現重大下行風險,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間存在巨大差異。令人震驚的是,疫苗分配不均和財政能力不足正在進一步推動這些趨勢,兩者都亟需儘快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