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召開在即,全球碳排放大國在本次大會上,究竟會做出多少承諾,成為了近段時間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這不僅是因為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的負面影響,已經對人類社會造成了巨大傷害,更重要的是世界各主要經濟體都因為能源轉型而出現不同程度的能源緊張問題,再加上國際傳統能源大宗交易市場的持續暴漲,迫使各國都不得不更加嚴肅對待節能減排議題。
可遺憾的,根據10月28號的最新報道來看,印度和澳洲都明確拒絕設定減排倡議,兩國都以“經濟發展”為由,而美國則是更是奇葩,拜登政府高層內部甚至因為是否要在氣候變遷議題上同中國合作而發生了內訌。
據英國BBC本月28號釋出的報道稱,印度政府至今還沒能提交有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最新計劃,作為全球僅次於中美的第三大二氧化碳排放國,印度對於石化燃料的需求極為嚴重,再加上印度僅次於中國的人口數量,使得該國的碳排放總量十分龐大。
可是對於印度而言,節能減排理應是已經完成工業化的國家承擔更多責任,印度顯然不在此列,印度認為所謂的“排放強度”應該和國家經濟增長聯絡在一起,否則不足以體現出公平比較。至於澳大利亞則非常直接,根據路透社本月28號的報道稱,澳大利亞宣佈拒絕加入歐盟和美國牽頭提出的,到2030年減少30%甲烷排放量的倡議,理由是“此舉對澳洲農牧業造成影響”。
至於美國內部的亂象就更加令人無語,據美媒近日披露,拜登政府氣候問題克里向拜登建議,如果想要達成既定的氣候目標,中美關係的改善是一個先決條件,可是身為國家安全顧問的沙利文以及一眾白宮幕僚,卻對克里的言論產生了質疑,認為這種方式根本沒用,美國應該持續在臧疆港臺等議題上繼續對華施壓。其實拜登的智囊團出現內訌也實屬正常,畢竟克里和沙利文分管不同領域,再加上美國“各自為政”的氛圍極其濃厚,意見對立也是稀鬆平常。可是無論這些國家的內部如此激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是,中國將在本屆氣候變化大會上成為真正的主角。
作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國家,我國已經明確提出了雙碳目標,也就是在2030年之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而在今年的7月份,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這也宣告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就此成立,更不用說在此之前我國還宣佈今後不再新建境外煤電專案。
而根據今年10月召開的第五屆國際低碳大會,我國氣候變化特使解振華提供的最新進展,截止到2020年年底,我國單位生產總值的二氧化碳排放比重,比較2005年下降了48.4%,超過了此前對國際社會承諾的40%—45%的減排目標。再加上中國近段時間為了控制排放而採取的針對性限電措施,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的決心和意志,因此在今年的氣候大會上,中國不僅要成為議題的引領者,也要向世界展現中國方案,繼續在新能源領域佔據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