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蔚天立
我與病毒擦肩而過
金秋十月是看胡楊的季節。
去內蒙、新疆都可以看胡楊,我選擇去新疆,我對新疆那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嚮往已久。無奈臨行前一天新疆有了疫情。小命雖不值錢,但不能去找死,更不能拿著國家的退休金去新疆給國家添亂,於是退了機票,考慮改道內蒙額濟納胡楊林。
此時,媒體上充斥著關於新疆疫情的新聞,一則報道讓我老伴直呼後怕。報道說,山西有個在新疆的旅行團被隔離在新疆伊利,回不來了。如果我們要是早一天去新疆,我們也有可能被隔離在新疆。十多天後就是老伴她媽的三週年。老家有個風俗,姑娘在父母死後三年內可以去墓地,過了三週年,墓地就只允許兒子,不允許姑娘踏足。老伴說,這是她與她媽的最後一面,以後就再也見不到媽媽了。老伴是個多愁善感、感情豐富而脆弱的女人,一想到她的媽媽就把自己哭成淚人,像三歲的小孩。
當我和她商量去內蒙額濟納,她堅決反對,理由很簡單,新疆就差點被隔離,如果內蒙不幸發生疫情,被隔離在內蒙,那她就真的見不著她媽媽最後一面了。我說,咱們計劃去新疆,結果病毒捷足先登,咱們改道內蒙,它會追到內蒙?病毒有那麼聰明嗎?況且,全國就新疆兩例,其它省市清零……我好說歹說,左說右說,橫說豎說,最後終於說動了老伴。
太原到額濟納沒有直飛航班,也沒有直達火車。算來還是坐火車划算。我在12306網站買了車票,網站給出的方案是太原——包頭——額濟納。我倆於10月9號到達包頭,10月10號到達額濟納。
額濟納的胡楊林遠沒有想象的那麼好,更比不上廣告圖片漂亮。11號早晨4點多就起來,乘計程車去居延海看日出,到了居延海想起了王維的詩:“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原來王維來過這個地方,並寫下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千古名句。那來這裡應該看日落才對啊,才能體會“長河落日圓”的雄渾壯觀,幹嘛要凍得全身發抖看日出呢?當然,我可以在景區待上一天,到下午看日落,可計程車司機還在景區門口等著我呢,況且這裡的餐飲、住宿都貴得離普,沒錢就不能任性,當天晚上帶著一絲遺憾乘火車離開了額濟納,原路返回了包頭。
在包頭等車,想起了我的父親一百多年前曾經走西口來到包頭。悠悠古道,漫漫黃沙,兇險的殺虎口,我無法想象當年我爹走西口的路途有多艱辛。他在這裡待了18年。這18年,他吃在哪?住在哪?幹活在哪?我決心要找到這個地方,以緬懷、追思一下他老人家的艱辛,也算是我對他不孝的救贖。
沉默寡言的我爹,從未向人訴說過他在包頭的細枝末節。我只模糊記得他曾說過“在復盛公當夥計”。僅此而已。我幾經周折,終於查清,復盛公是喬家大院的主人喬貴發創辦的商號。沒想到,我父親竟然曾經給喬至庸打過工,他打工的地方現在的位置是包頭市東河區喬家金街。我打車來到喬家金街,在這裡轉悠了一天。我想住下來,找一找靈感,寫一篇關於我父親走西口的文章。老伴堅決反對,她怕萬一這裡有了疫情,萬一被隔離在這裡……我三十年前死了爹,她三年前死了媽,我倆像沒爹沒孃的孩子,一個想在這裡找到爹的身影,一個想回家見媽最後一面。我倆爭吵得面紅耳赤,不過,最後還是我讓步了。
回到太原的第三天,中央電視臺報道了額濟納的疫情,我立即上網查到了被感染的兩個上海籍老教師的活動軌跡,10月11日,他們在額濟納的怪樹林景區遊玩,我和老伴在居延海景區。
更可怕的是,那個20多人被感染的桐楠閣餐廳我們也去過,幸運的是,進去時裡面座無虛席,我們只去了另一家餐廳。
我們與病毒擦肩而過。
十月17日下午,我們接到額濟納打來的電話,工作人員核實了我們的姓名、住址、電話等等,最後告訴我們:“根據國家防控政策的規定,本著對自己生命負責的態度、對國家對他人負責的態度,希望你們在當地做一下核酸檢測,打擾了,祝你們身體健康,再見!”放下電話,我被深深感動,在危難時刻,我倆沒爹沒孃、孩子不在身邊的孤獨老人,國家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想到美國華盛頓廣場上代表著75萬鮮活生命的75萬隻白旗,印度恆河上漂浮著的來不及燒掉的屍體,只覺得生活在我們這個偉大的國度真是幸福。
18日上午,我倆去省中醫院做了核酸檢測。下午5點,我開車和老伴去醫院取結果。老伴讓我去取結果,她說她的心理素質不好,害怕結果是陽性。我去取了檢測報告,回到車上,老伴一看是陰性,長長出了一口氣。這時,我又接到包頭市疾控中心的電話,因為我們曾在包頭逗留了一天,工作人員詢問了我們的詳細情況以及在包頭的活動範圍,最後問我們:
“請問你們的核酸檢測做了沒有?”
“做了,剛取了結果。”我說。
“結果是陰性吧?”
“是的”
“好的,那我們就放心了,祝你們身體健康,生活愉快,再見!”
掛了電話,我被感動得淚眼模糊,情不自禁地說了一句:
“祖國真好!像媽媽一樣關愛我們。”
本來老伴聽到電話已經開始哽咽,聽到我說媽媽兩個字,更讓她泣不成聲。我一邊遞紙巾,一邊安慰:
“別哭了,祖國是我們永遠的媽媽。”
沒想到,這句話反倒讓她哭得更厲害了。
作者簡介: 蔚天立,英語教師,呂梁市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於《人民日報(人民號)》《文學月報》《名家名作》《讀者文摘》《老年導報》及中國作家網、崑崙策、山西作家、騰訊網、搜狐網等。退休前供職于山西省文水縣教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