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3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參加了記者招待會,當然,作為總統,在大洋彼岸朝鮮半島發生的戰事必然不會逃過記者的提問範疇。不過在回答這些問題時,杜魯門的一句話引起了巨大的國際風波:
“一直在積極考慮對中國使用原子彈......”
杜魯門當時講這句話的深層次原因已經無從考證,當是從時間點上看卻是對中國赤裸裸的核訛詐,因為此時的朝鮮戰場,麥克阿瑟正為他的傲慢付出代價。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此話不假,因為聯合國軍的頭頭麥克阿瑟就是一個狂到沒邊的人。
第一次戰役勝利,麥克阿瑟認為在強大的美國空軍眼皮子底下,不可能有大規模的中國軍隊過得了鴨綠江,少數一些“人民志願軍”都是自願的,小打小鬧的。然而事實是此時一個兵團的主力作戰部隊已經到了朝鮮半島的土地上。
這股狂勁兒,彭德懷看在眼裡,喜在心裡。彭德懷決定請君入甕,全面擴大戰果,計劃在西線將“聯合國軍”誘至大館洞、溫井、妙香山、平南鎮一線,在東線將其誘至舊津裡、長津一線,然後集中兵力各個殲滅。
雖然從11月初第二次戰役就開始了,但是真正的作戰從11月下旬才開始,誘敵深入用了很久。
11月21日,“聯合國軍”西線部隊進至嘉山、龍山洞至德川、寧遠一線,東線主力美陸戰第1師進至長津湖地區,被志願軍誘入預定戰場。
此時的麥克阿瑟被彭德懷的疑兵之計搞得更加狂妄,揚言不僅要讓士兵們感恩節吃上火雞,還要在聖誕前結束朝鮮戰爭,此被稱為聖誕攻勢。
11月24日,“聯合國軍”發起聖誕節前結束朝鮮戰爭的“總攻勢”。25日黃昏,志願軍首先在西線發起戰役反擊,第二次戰役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經過5天的較量,西線戰場在38軍、39軍、40軍、42軍等志願軍將士的英勇作戰下,從三面包圍了美軍第九軍,29日,美軍第8集團軍開始全線退卻,而美軍第1軍也撤至安州地區。
儘管東線的戰役剛剛打響,西線的戰役也還沒有結束,但是西線已經取得的戰果足以讓美國人恐慌,其中就包括麥克阿瑟和杜魯門。
麥克阿瑟,這位從一戰中成長起來的戰爭狂人,戰爭伊始,就叫囂不惜在亞太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並大放厥詞,要在中國本土投放原子彈。
而杜魯門,是這個世界上唯一兩次按下核按鈕的男人:
日本法西斯戰敗,但日本不接受向世界無條件投降。8月6日,美軍向日本廣島投放了一枚原子彈,8月9日,美軍又向日本長崎投放了一枚原子彈,最終,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兩枚原子彈,讓世界見識了這種新型武器的巨大威力,也讓美國有了攜原子彈以令天下的心,只是基於人道主義和世界輿論壓力,再一個忌憚另外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蘇聯的態度,一直到朝鮮戰爭結束,美國都沒有在朝鮮半島使用原子彈。
不過杜魯門一句正在考慮對中國使用原子彈的話殺傷力十足,杜魯門講話一結束,許多歐洲駐聯合國大使就圍住美國大使奧斯汀,詢問奧斯汀美國是否有機會避免戰爭的擴大。
雖然二戰,很多國家和美國是盟國,戰勝了德意法西斯,美國也成為了歐洲的“保護神”,但這時候美國和歐洲各國就有了根本利益的分歧。
朝鮮戰爭,可以說是冷戰思維的悲劇,美國不能讓蘇聯一家獨大,且美國本土從來沒有受到過外敵入侵,且美國憑藉著強大的工業體系,二戰成就了其世界霸主的地位。
但歐洲呢?經過二戰的洗禮,很多國家成為了廢墟,百廢待興,再一個是作為歐洲小國,其主要的潛在對手是橫跨亞歐大陸的蘇聯,所以這些歐洲小國不想捲入遠在亞太的朝鮮戰爭,連歐洲大國英國,美國的忠實盟友也是如此。
因為英國這個曾經的“日不落”老牌帝國,二戰結束後已經非常受傷了,百餘名議員聯名寫信給二戰結束後接任邱吉爾的艾德禮,堅決反對“在任何情況下使用原子彈”,因為使用原子彈就意味著戰爭擴大,而英國不想再介入一場遠在東方的大的戰爭。
前首相邱吉爾也認為,擴大亞洲的戰爭,會使歐洲的防禦削弱,威脅美國的安全。事實也是如此,朝鮮戰爭爆發後,大批北約的軍官和老兵被抽調至亞洲戰場,如果持續擴大戰爭,這種情況還會持續。
面對巨大的壓力,英國首相艾德禮飛赴華盛頓與杜魯門會晤。這次會晤,是美英這對鐵桿兄弟少有的針鋒相對的時刻。
經過幾天的會晤,艾德禮和杜魯門發生了激烈的交鋒,最終杜魯門承諾“不在朝鮮戰場使用原子彈”,但並沒有在朝鮮撤兵問題上達成明確共識,不過有了杜魯門不使用原子彈的承諾,美國在有利條件下不停戰,不撤兵的決議,艾德禮回國後也能有所交待。
儘管整個朝鮮戰爭期間,美國因為盟友阻撓、迫於人道主義壓力還有忌憚蘇聯等考慮,沒有使用原子彈,但是使用了除原子彈外的所有武器,但是並沒有從朝鮮戰場帶走勝利!
而美國的核訛詐也促使中國將核武器的研發儘早提上了日程,最終成功研製出了兩彈一星,再也不怕別國的核訛詐和核威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