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女孩走入趙州橋景區,左看看右看看,好奇地問導遊:千年古橋趙州橋在哪裡?
導遊白了她一眼:你腳下不就是趙州橋嗎?
女孩滿臉疑惑地說:是我穿越了還是趙州橋穿越了,這明明就是一座現代化大橋嘛。
女孩翻出手機上儲存已久的照片,無法將它和眼前的鋼筋水泥橋聯絡在一起。
站在一旁的老者走到女孩身邊,說:你知道嗎,一樣是石拱橋的雷雅託橋,直到13世紀才出現在威尼斯河上,我們的趙州橋足足比雷雅託橋早了800年。
趙州橋建於公元595-605年,當時隋文帝和隋煬帝楊廣皇權之爭白熱化,隋朝熱搜榜第一位是:隋文帝到底是怎麼死的?
設計者李春在當時被稱為“工匠”,放在如今也是名譽世界的著名設計師了。
趙州橋橋長50多米,有9米多寬,中間行車馬,兩旁走人。
這麼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橋下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
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28道同樣形狀的弓拼合在一起,做成了一個弧形的橋洞。
每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一道壞了,其他各道不受影響。
橋洞是半橢圓形,像一把張開的弓,因而橋面的道路沒有陡坡,更便於車馬行駛。
大橋洞左右兩邊,還各有2個拱形的小橋洞。河水從大橋洞流過,遇連日暴雨洪澇侵襲,還可以從4個小橋洞流過。
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既減少了水流對橋身的衝擊力,保護橋樑不會輕易地被大水沖垮,又避免了實砌工序,節省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
同時,拱上加拱,就像一彎彎彩虹附著其上,襯托了橋身唯美柔和的美感。
唐朝的張(zhuó)鷟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雲,長虹引澗"。
女孩聽得入迷,彷彿看到了1400年前的隋朝,著名設計師李春帶著一群工友,在蛟河上日夜趕工的樣子。
她對腳下的橋有了敬畏心,眼見不一定為實,自己忽略了趙州橋存在千年的文化基礎。
老人看她一臉凝重的樣子,拍拍女孩的肩膀:給你講個老故事。
傳說,工匠祖師魯班,為解河北趙縣人民的洨河洪流之急,一夜間,就造好了石橋,百姓廣為傳頌。
這個奇蹟也驚動了“八仙過海”的張果老。他把“太陽”“月亮”分別放進驢背兩邊的口袋裡,又約了柴榮,推著載有“五嶽名山”的獨輪車,要在橋上走一走,驗收建設結果。
他倆上橋後,橋被壓得搖搖欲墜。魯班用手使勁托住橋身東側,才使這兩位仙人帶著日月和五嶽名山順利透過。
張果老的驢蹄印和斗笠顛落壓成的圓坑;柴榮因推車力過猛,一膝著地壓成的膝蓋印和車道溝。
還有魯班託橋的手印。後來,除了因為東側一度塌毀,手印已經不見,其餘的仙蹟“都留存下來。
從此,橋上留下了幾處人們津津樂道的“仙蹟”,這些 “仙蹟”成為遊人必覽的內容之一。
老者接著說:1976年唐山大地震,給我國的山川大地造成不可彌補的重創。橋南岸的關帝閣在後世的戰爭中,被摧毀、坍塌。現在人們所能見到的,只是孤零零的一座石橋。
趙州橋之所以延續至今,也離不開歷朝歷代的不斷修葺、整理。其中1953年至1958年大修復的方案和實施,與愛國建築師梁思成先生的“修舊而舊”理念有所差異。
由於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經費匱乏,急需大力發展農工業經濟。
所以,當時採用了舊橋覆“新衣”的方法,使得千年古橋得以加固延長壽命儲存至今。
橋體修葺時的全面翻新,卻令梁先生相當痛心。
然而,歷史不能重來,但在修葺工作中,這方面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不能說不是一個遺憾。
石橋靜臥,河水流轉。
是非成敗,留與後人說。
在巨大的動盪與民族融合過程中,中國的建築記憶幾乎被完全抹去。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絕大部分宮殿廟宇、幾乎都無法告訴我們中國古建曾經的真實面貌。
但他們依然延續著生命,這是為什麼?
女孩和老者告別後,開啟微博,寫到:事實很明顯,趙州橋還是中國的趙州橋,全盤否定自我是一種非理智的應激反應,而徹底失去自我將意味著精神上的滅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