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深圳繁華的都市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充滿野性鄉土的地名。這樣的地名,背後往往有著故事。
就比如“車公廟”,在深圳相信不少人第一時間都會想起深圳CBD的那些高樓大廈,同時也有不少人會問:“車公廟的廟呢?”
而在香港,“車公廟”不僅是地名(地鐵站名),還有著真正的“廟”,甚至那是一種神聖的存在!
從字面意思可知,這個“車公廟”是為了紀念“車公”。那麼,這個“車公”又是何方神聖?
江西籍將軍,忠勇車公
《九約竹枝詞》中寫道“車公廟畔水洋洋,徑口林深草木荒;共說神靈多庇佑,五更鐘響即焚香。”可見香火之旺盛。
香港的“仙”文化濃厚,廟宇也很多,供奉所及,有天后娘娘、黃大仙、洪聖爺、大王爺、北帝、譚公、魯班、城隍、關聖帝君、三山國王等,而與香港歷史關係最密切的神靈,應該是車公和侯王。
所謂“侯王”據說是南宋末年的國舅爺楊亮節,是楊淑妃(後封皇太后)的弟弟,即宋端宗(趙昰)的舅父。
而車公大元帥則是他麾下的一員猛將。
車公,又名“車恭”,籍貫江西南昌五福,少年時就立志報效國家,勤苦習文練武,“六韜三略無所不通,武藝特強”,被欽點為武狀元,封為龍虎將軍,後因勘平江南之亂有功,被封為大元帥。
後來,蒙古大軍壓境,長驅而入,勢如破竹,宋軍無法抵抗,節節敗退。宋帝(帝昰、帝昺)在左丞相陸秀夫和武將車公護駕下,一路南逃來此。
在隨宋帝輾轉的過程中,車將軍不幸染病身亡,新安一帶的居民視車公為忠義的化身,將他奉為神明,修建廟宇祭拜。
相關史籍記載,車公不僅忠勇護主,而且醫術了得,據說他所到之處,疫症盡皆消除。
到了明末崇禎年間,新界各地突然疫症流行,當時因醫學尚未昌明,人們不知是何種疫症。
後來鄉人研究史書及縣誌,發現宋朝有位車大元帥,不但平賊有功,所到之處,疫症亦立刻停止,因此請人塑了車大元帥的塑像,建車公廟,以鎮壓疫症。
廟成之日,疫症即不流行。除此之外,還有風水等多種傳聞與說法。
目前香港有三個有名的車公廟,分別是元朗橫洲二聖宮、西貢蠔湧車公古廟,以及沙田車公廟。其中西貢的那座是最早紀念車公的廟宇。
深圳原來有好幾座車公廟,其中下沙和東門老街的車公廟規模較大,後來都未保留下來,其中有一座在“七七事變”後被日本人拆毀。
如今的深圳幾乎已經沒有了車公信仰,“車公廟”對新一代深圳人來說最顯著的標籤就是“換乘站”,也是美食、時尚聚集地。
車公廟裡的“車公信仰”
據嘉慶《新安縣誌》記載:車公廟在的時候,這裡的本地村民,也都會在那裡燒香祈福,祈求風調雨順、家庭興旺。
現如今,香港的西貢蠔湧和新界沙田,車公廟依然香火鼎盛。每年逢年初二,就是車公的誕辰日,簡稱“車公誕”。
每到這一天,車公廟人山人海,祭拜車公儼然已經成了當地人的一種信仰。這種信仰甚至絲毫不會差於對天后、黃大仙、譚公等神仙崇拜。
現在在廣東很多地方都能見到祭拜車公的身影,除了車公,還有關公、康公、江西文天祥等等。
這種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它保持著對神明的敬畏,它寄託著對美好的期盼,更凝結著對古老文化的堅守與傳承,這種信仰是中國人的精神信仰。
一年從祭拜中開始,正是這古老的習俗,讓當地在歷史的流轉中保留了一份質樸真切的美好。
這讓我想起了我們江西人信仰的許真君,每每看到萬壽宮裡前往祭拜的人絡繹不絕,心中自然都會對這種神聖肅然起敬。
萬壽宮裡的許真君,車公廟裡的車公,都是我們在平行生活裡對美好向往與致敬,更是精神世界裡祖祖輩輩傳承的最堅實的希冀。
這就是“車公廟”為什麼叫“車公廟”,也是為什麼說“紀念的是一位江西籍的將軍”。
同時,它也不完全只是一座建築,它甚至可以上升與精神信仰層面。它留存於世的也不僅僅是那已過千年的故事,還有留給一代又一代當地人骨子裡的“忠勇”與“奮進”。
下次有機會路過車公廟的時候,我想你肯定會知道,為什麼會叫“車公廟”,這其中又有什麼故事。當然,這些故事與我們江西並無太多關係,但這些似乎也不太重要了。
只是,知道了這些,下次到了香港,你也可以去車公廟看看,那裡的車公一定“雙手握劍,帶鞘立於身前,目光深邃,直欲看透世情眾生。”
或許你也可以求得一個“轉運”風車:『到車公廟買風車轉運』
*本文由楚秋說江西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