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中美聚焦
近日,即將卸任的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主導了多場對華外交的重頭戲——一週之內先後與中國國家主席與國務院總理影片連線。與默克爾的“倒計時外交旋風”遙相呼應,歐盟另一巨頭——現任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也於此期間趁熱打鐵,在10月15日與中國國家主席通話。從會談內容來看,默克爾和米歇爾全力維繫對華關係的急切之情溢於言表。
但頗為弔詭的是,在實權巨頭急於鞏固對華關係之際,歐盟內部卻傳出極不和諧的“雜音”:10月21日,歐洲議會以580票贊成、26票反對、66票棄權的壓倒性多數通過了首份“歐盟-臺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報告呼籲歐盟應強化與臺灣的經貿和科技合作關係,並“強調臺灣海峽的軍事衝突不僅會造成影響歐洲利益的重大經濟混亂,而且會嚴重破壞該地區基於規則的秩序。
如果說透過上述“歷史性決議”本身已然構成了對中歐關係基石之重大沖擊的話,那麼在決議稽核表決期間,包括歐委會副主席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在內的部分歐盟高官對此前肆無忌憚挑戰中國紅線的“投機分子”立陶宛的無條件袒護則更是火上澆油。
需要指出的是,歐盟在對華關係方面的種種亂象並非新奇之事。事實上,自拜登(Joe Biden)入主白宮以來,亂象就層出不窮。
一方面,是歐盟實權巨頭如德國總理默克爾與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不同場合發出對華關係的理性之聲:比如默克爾就屢次在美歐領導人會晤時指出“歐盟與華府在對華政策上沒有共同之處”,馬克龍也在拜登當局試圖將北約改造為某種程度的“制華同盟”時,尖銳發聲稱“中國並非北約優先目標”。
但另一方面,歐盟內部某些“不安分”的行為卻在對華關係上持續“暴走”:3月下旬,歐盟理事會就新疆問題公開制裁中國。在遭到中方對等反擊之後,歐洲議會迅即宣佈無限期擱置對《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審議工作。3月末,以波羅的海三國、捷克和斯洛維尼亞為代表的部分東歐成員國也迫不及待地加入了由華府主導的,旨在揭批“世衛偏袒中國之黑幕”的大合唱之中。
在4-5月間,歐盟理事會同樣一度試圖就香港問題對中國發難。自今年8月起,東歐小國立陶宛又在臺灣問題上屢屢挑戰中國紅線。凡此種種,無不反映出當下歐盟在對華關係上某種窘境:即因內部“引擎失靈,邊緣反蝕”造成其在對華戰略自主能力上的全面失衡。
這一“引擎失靈,邊緣反蝕”的症狀主要表現在三大維度,其中又以法德引擎的內部失靈為根本誘因:近來,法德引擎都因臨近大選換屆而出現國內政局波動。
以德國為例,由於默克爾欽定的繼任者拉舍特不具備如前者的權謀與魄力,德國政壇風雲變幻不再明朗。此前長期延續的由聯盟黨(基民盟&基社盟)一支獨大主導下的“德式穩定”走向終結,各路邊緣勢力紛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其中由綠黨帶來的“綠色風暴”最為引人矚目,憑藉激進前衛的環保政策主張,綠黨成功吸引了大批年輕選民的支援。在最近的聯邦議會大選中也以僅次於傳統大黨聯盟黨和社民黨的戰績迅速躥升為第三大黨,併成為後兩者都急於拉攏組閣的“香餑餑”。
但正如默克爾黨內重要盟友兼經濟政策顧問奧特(Max Otte)在選前所警告的那樣,綠黨究其本質來說“毫不關心德國的根本利益所在,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充當了華府在柏林的戰略代言人”——這一點在之前綠黨全力配合拜登當局“圍剿”北溪2號工程的表現中得到了充分映證。
而在對華關係上,秉持“價值觀優先”外交理念的綠黨幾乎是華府所需 “反華急先鋒”的不二之選——這一方面在近來綠黨主席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種種對華的強硬表態已見端倪。
與德國類似,明年四月即將迎來換屆選舉的法國也是暗流湧動。雖然法國的“內部失靈”不似德國那般於對華關係上產生直接影響,但因馬克龍疲於應付勒龐(Marie Le Pen)領導的國民陣線(強硬民族主義勢力)的持續衝擊,原本志在接替默克爾歐盟領導權的意圖也暫無暇顧及,從而使得當前的歐盟在很大程度上陷入“領導力真空”的紊亂狀態,進而導致在對華關係上出現“政出多門,令行不一”的尷尬境地。
法德引擎的“內部失靈”給予了美國“長臂管轄”歐洲內政的充足空間,兩相結合進一步造成歐盟在另外兩大維度上陷入“引擎失靈,邊緣反蝕”的窘境:其一是不同成員國之間的“混亂互搏”,如表現為東歐小國立陶宛在臺灣問題上的“暴走”。而布魯塞爾方面受制於維繫“聯盟團結”原則的“政治正確”,只能不斷為維爾紐斯方面這一無條件附隨華府的“政治投機”行為強行背書。
更有甚者,成員國之間的“混亂互搏”已不限於通常意義上的“東部邊緣”,就連義大利這樣歐盟絕對核心圈的三駕馬車之一的國度也開始在對華關係上出現“詭異動搖”:今年6月14日,剛結束G7峰會行程的義大利新任總理德拉吉(Mario Draghi)公開表示“羅馬方面將重新審視此前對一帶一路的參與情況”,並將中國形容為“一個不遵守多邊規則的非民主國家”。
其二是歐盟層面不同權力機構之間的“無序爭鬥”。雖然迄今為止,作為歐盟核心行政執行機構的歐委會在對華關係上仍然保持著最大限度的理性平和,但包括歐洲議會與歐盟理事會在內的另外兩大歐盟支柱卻在對華關係上不斷上演“荒誕鬧劇”,其中尤以素有“民主清談館”之稱的歐洲議會之表現最為“令人稱奇”。
除了在新疆和香港問題上的“日常攪局”之外,近來的歐洲議會步立陶宛後塵,於臺灣問題——這一關乎中國戰略紅線的問題上也持續“作妖”,10月21日透過的“歐盟--臺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堪稱上述“作妖”行為的巔峰之作。
令歐委會頗為無奈的是,由於歐洲議會是名義上的歐盟最高權力機構,前者在絕大多數時候不得不為後者“衝動埋雷”的行為勉為其難地善後背書——這一點與其為立陶宛的類似行為背書頗為相似。
綜合來說,由於當下的法德引擎先後進入暗流洶湧的大選換屆週期,歐盟於對華關係上這種亂象叢生的狀況將持續相當一段時間。與此相應,中歐關係中歐盟方面這種和氣相迎、背後使絆的表現恐怕將成為新常態。
獲取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海國圖智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