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10月28日賈言編譯】10月27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巴黎布朗利碼頭-希拉剋博物館(Musée du quai Branly-Jacques Chirac)主持儀式,旨在將阿波美王室寶藏中的26件文物歸還貝南共和國,這些文物在法國已有130年的歷史。
法國France24電視臺報道,當天,法國宣佈,將迄今為止儲存在巴黎布朗利碼頭博物館的阿波美王室寶藏中的26件文物歸還貝南。總統馬克龍親自出席並主持歸還儀式。這些具有象徵意義的文物最終將於11月9日離開巴黎,由貨運飛機運送“歸鄉”。就在文物歸還儀式開始幾個小時前,馬克龍在愛麗捨宮接待了貝南總統帕特里斯·塔隆(Patrice Talon),雙方“正式確認26件文物所有權的轉讓”,馬克龍指出。
法方還特意為26件藝術品組織了一次為期一週的展覽,馬克龍在觀賞展覽後表示,參加這一儀式“深受感觸”,“這個儀式被一些人稱作是告別”,然而,對於“期待這些文物已久的貝南來說則是“重逢”。
“合作”新時代
在布朗利碼頭博物館,馬克龍在出席文物歸還儀式的幾位貝南政界和文化界代表面前發表講話時堅稱:“這次歸還文物已經超越了簡單的‘歸還’範疇,它完全是一個合作計劃,有助於加強我們的關係,並且為雙方交流、會面和專案合作創造新的機會”。
“今天,法貝關係開啟了新的一頁。”出席儀式的貝南外交部長奧雷良·阿波農茨(Aurélien Agbenonci)進一步指出。同時,他盛讚兩國為國際上的合作模式提供了“一個樣板”。
這些文物中包括古代阿波美王國的圖騰雕像以及貝漢津國王的寶座,均是法國殖民軍隊於1892年洗劫阿波美王宮時所掠得。布朗利碼頭博物館館長卡艾瑪紐爾·薩赫魯(Emmanuel Kasarhérou)表示,“非常高興“將這些文物移交給貝南“專家手中”,同時,他還強調“每個國家的文化遺產在其國家都應該得到充分體現”的重要性。同樣,馬克龍還重申此次歸還文物的主要目的之一,即“讓非洲青年能重新感受他們的文化遺產”。“所有年輕人都需要了解本國曆史,以便更好地建設他們的未來”,馬克龍補充道。
漫長的歸還之路
2017年11月,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布吉納法索瓦加杜古大學(universitéde Ouagadougou)發表演講時承諾,將盡可能在五年內以臨時或最終的方式歸還法國保留的非洲文物。
依據塞內加爾學者法爾維·薩爾(Felwine Sarr)和法國學者本尼迪克特·薩沃伊(Bénédicte Savoy)提交的報告,馬克龍決定歸還貝南當局索求的26件文物。“四年前,誰能想象會歸還最負盛名、最美麗、最著名的貝南文物?沒有人。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事件”,薩沃伊稱讚道。同時,她還提到,過去,法國“長期對非洲的訴求置若罔聞”,如今,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向一個非洲國家歸還文物的國家”。兩位學者的報告制定了一個歸還文物時間表,並且對殖民者從非洲帶回的數萬件文物進行了盤點。當然,這份報告在收穫讚揚聲的同時,也招致來自一些博物館館長的批評,他們更關注“具有普世性”的“文物流通”。
最終在2020年12月,法國通過了一項法律,允許對公共藏品“不可轉讓性”原則有例外情況,因為這些藏品多是掠奪所得,從而使歸還這些文物成為可能。
還有6個國家提出文物歸還訴求
馬克龍當天強調,向貝南歸還文物,是其在新的基礎框架下重啟法國與非洲關係政策中的一部分。他指出“制定新的針對性法律”的必要性,旨在“確定明確的規則”,以便完成整個文物歸還程式。不過,他並沒有對此進一步詳細說明。馬克龍明確表示,“目的並不是將文物遺產重新國有化”,或是“清理所有來自國外的文物”。
根據薩赫魯的說法,兩名貝南博物館工作人員已經提前來法國一個多星期,以便組織文物“回家”。回到貝南後,這些文物將首先“被存放在一個倉庫。然後,它們將長期在其他地方展出:位於海岸的古老的葡萄牙堡壘Ouidah和總督府,這些都是奴隸制、歐洲殖民時期的歷史遺蹟,以便等待在阿波美建造新的博物館”。
據專家們稱,有85%至90%的非洲文物都散落在非洲大陸之外。自2019年以來,除貝南以外,還有六個國家:塞內加爾、象牙海岸、衣索比亞、查德、馬裡、馬達加斯加提交了文物歸還訴求。
據統計,至少有9萬件來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藝術品被法國公共機構收藏,其中,有7萬件收藏在布朗利碼頭-希拉剋博物館,這當中有4.6萬件是在殖民時期來到法國。
(編輯:秋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