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腸道是吸收營養以及排出廢棄物與毒素的重要器官。
我國7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胃腸不適,每年新增大腸癌患者達40萬人次。
腸道健康至關重要,出了問題不僅給個人帶來不便,還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在人民網舉辦的一場與腸道健康有關的線上訪談中,李蘭娟院士指出,“每一個健康人腸道當中都有一公斤細菌。它們對人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腸道菌群能夠幫助人體產生抗體,提高免疫力,抵禦外來細菌的侵蝕。
腸健康,才能常健康
腸道是健康的基石,人體99%的營養需要腸道吸收。80%毒素依靠腸道排出,70%的免疫力來自腸道。所以,林國樂教授形象地說:“腸健康,才能常健康。
李蘭娟院士細數起危害腸道健康的行為,一日三餐不均衡,不是過量,就是“餓著了”。缺乏鍛鍊,別說肥胖,就算微胖的人,腸道微生態也會改變。胡亂攝入抗生素,過量飲酒,睡眠不足……
種種情形,涵蓋了當今社會形形色色的人群。上班族、宅男宅女、好酒貪杯者、經常吃外賣者、長期熬夜者。當然,也包括身體機能走下坡路的老年人、邊遠地區的貧困群眾……總而言之,過快的生活腳步、淡薄的自我保護意識、抱有的僥倖心理,無一不是腸道健康的大敵。
如無節制的飲食,對高脂、高糖、高鹽食物來者不拒,就會破壞腸道菌群平衡,給細菌和病毒乘虛而入的機會。輕則出現腹痛、腹瀉、便秘、口臭、消化不良等問題,影響生活質量,重則可能誘發腸癌、老年痴呆等病症。
腸損傷具體症狀
應激性潰瘍
應激性潰瘍是指機體在嚴重應激狀態下,如大手術、創傷以及危重疾病,引起消化道黏膜糜爛、潰瘍等,導致出血,甚至穿孔等病理狀態。
應激性潰瘍占上消化道出血的第一位,發生率較高,其高發人群為中老年人,但是年輕人也有患此病可能,尤其在創傷的情況下,其發病率約10%左右,其中2%-5%的病人會發生大量出血的情況。
炎症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主要是在結腸出現黏膜炎症潰瘍的表現,屬於免疫方面的疾病。潰瘍性結腸炎,近些年逐漸在增多。侵犯的人群主要是年輕人,20-40歲的年輕人比較容易發病。
主要表現是腹疼、有膿血便。特點就是,潰瘍結腸炎是瀰漫性分佈的,腸炎會連續的分佈,如果做腸鏡,可以看到腸道黏膜連續的糜爛,或者出血,或者潰瘍這樣的一些表現。
因為跟免疫有關係,有一些病人可能會有一些免疫疾病,比如可能有一些病人會有強直性脊柱炎,有的病人有類風溼性關節炎,或者有一些病人會有一些,像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或者硬化性膽管炎這些免疫病,會容易合併潰瘍性結腸炎。
克羅恩病
克羅恩病,也叫克羅恩氏病,是根據研究者的名字來取的。克羅恩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腸道炎症性疾病,在胃腸道的任何部位均可發生,但好發於末端迴腸和右半結腸。
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等,部分病人可同時合併高位肛瘻。本病病因未明,可能與自身免疫系統有關。克羅恩病最具特徵的表現為結腸鏡下可見類似鋪石路樣的潰瘍。
出血壞死性小腸
急性出血壞死性小腸炎是一種以廣泛出血、壞死為特徵的腸道急性蜂窩組織炎,病變以小腸腸壁出血壞死為特徵,有時可累及結腸。
以急性嘔吐、腹脹、腹瀉、便血、發熱為主要臨床表現。本病多見於夏秋季節,兒童較成人更多見,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認為是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系由c型產氣莢膜梭菌(welchii桿菌)所產生的B毒素引起,此外還有蛋白質攝入不足、營養不良、食物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劑等可能性。
其他病症還有慢性胃炎、胰腺炎、十二指腸炎、結直腸炎、複雜性腸瘻、放射性腸炎等等。
幹細胞可有效調節機體免疫穩態修復受損腸道
間充質幹細胞(MSC)是目前多能幹細胞的研究熱點之一,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已被廣泛研究。
臍帶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因其取材方便,低免疫原性,無道德倫理爭議,可獲取的細胞數量多、增殖能力強、免疫調節作用大,分泌細胞生長因子的總量也非常高,便於擴增和傳代,同時又沒有配型、排異等問題,已成為間充質幹細胞的理想來源,用於調理炎症性腸病的作用機制主要包括遷移歸巢、免疫調節及損傷組織修復。
眾多的研究證實,在炎症環境中MSC會釋放各種炎症介質(免疫抑制分子、細胞生長因子、外泌體、趨化因子、補體和多種代謝物),可以明顯降低促炎因子水平,來調節固有免疫和獲得性免疫應答,從而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和再生,改善腸道組織的病理。
幹細胞調理腸道損傷的作用原理
1.刺激體內休眠腸道幹細胞活化增殖,加快消化系統組織細胞的損傷修復;
2.釋放大量活性細胞因子來維持腸道穩態,減輕炎症反應和組織水腫;
3.促進胃腸粘膜上皮組織細胞修復再生;
4.發揮免疫調節作用,調節胃腸免疫應激反應;
5.改善消化系統消化、吸收、排洩能力。
間充質幹細胞綜合調理腸道炎症的有效性及研究
2010年,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開展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用於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的長期有效性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使用後的近期有效率達到87.5%。
該成果在《Experimental andTherapeutic Medicine》上刊登。
研究背景
潰瘍性結腸炎臨床治療的主要目標之一是修復受損的結腸粘膜。間充質幹細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並且可透過分泌大量細胞因子,調節免疫微環境,發揮減輕炎症反應、促進組織再生、抑制組織纖維化形成等作用,在臨床醫學中具有極大的應用潛力。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炎症反應主要因機體的免疫系統紊亂造成,最近研究資料表明,間充質幹細胞透過細胞因子效應和細胞-細胞間接觸等方式,充分調動樹突狀細胞,T淋巴細胞和NK免疫細胞等參與免疫調節機制。
修復方案
這項研究共納入80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組I,34人)和對照組(組‖,36人)。所有患者在接受間充質幹細胞前均接受過氨基水楊酸鹽調理治療時間超過4周。
研究者為試驗組患者進行2次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調理,第一使用為體積50mL,細胞數量為3.8±1.6×10~7個,第二次透過導管介入腸繫膜上動脈回輸,使用體積10mL,細胞數量為1.5×10~7個,兩次調理間隔7天。對照組患者接受同等劑量生理鹽水的干預效果。所有患者在細胞使用後的第一年每3個月隨訪一次,在使用後的第二年每6個月隨訪一次。
調理效果
細胞使用1個月時,幹細胞組中30人臨床症狀得到改善,具體表現為:胃痛、腹瀉得到緩解,粘液性大便改善。細胞使用3個月後,幹細胞組臨床有效(Mayo臨床積分下降≥3)或緩解(Mayo臨床積分0或1分)率顯著高於對照組(85.3% vs15.7%; P = 0.007)。
試驗組(組I,n=34)與對照組(組II,n=36)患者的臨床有效率(Mayo臨床積分下降≥3);
試驗組患者細胞使用前結腸鏡檢查可見腸黏膜瀰漫性深潰瘍,幹細胞調理後3個月結腸鏡檢查觀察到症狀得到顯著改善。
2年的隨訪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患者在接受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回輸調理後,患者的結腸鏡檢查、組織學評分、Mayo評分和IBDQ評分均得到顯著性改善,所有接受幹細胞綜合調理的人均未發生過敏 、排斥及其他嚴重不良反應。這表明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調理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是安全有效的,且優於常規醫學治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