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楊女士,最近隱隱察覺自己的眼睛出了問題,看東西有點模糊不清,視野也好像在向內收縮。楊女士到眼科就診,醫生告訴她的眼底視網膜發生了病變,楊女士百思不得其解,完全沒想到,造成眼部病變的元兇是她正在服用的抗風溼藥——羥氯喹。
有些朋友會疑惑,既然羥氯喹會造成眼部病變,醫生在給楊女士開藥時,難道沒有提醒她嗎?醫生肯定會,但楊女士服用的羥氯喹,並不是醫生給開的!
楊女士確診類風溼關節炎,是在2年前。當時,沒有明顯的誘因,她雙手手指、手腕關節出現對稱性腫痛,她是四川內江人,在當地醫院確診為類風溼。醫生開了藥,可醫生的治療方案楊女士並沒有堅持,而是按照一位同樣患有類風溼但病情控制還不錯的親戚的藥方,自己買藥吃,其中就有羥氯喹。
楊女士給自己制定的療策略是,疼痛明顯時吃藥,疼痛緩解了就停藥。然而,兩年時間下來,病情不但沒好轉,反而雙踝、雙膝、雙肘、雙肩關節都開始疼痛,還出現了眼部病變這樣的藥物副作用,楊女士才知道,自己的治療策略錯得離譜。
服用羥氯喹治療類風溼關節炎錯了嗎?並沒有,羥氯喹確實可以用來治療類風溼關節炎,但用藥要講究適應症,要關注藥效反饋,還要檢測不良反應。楊女士用的都是類風溼藥物,錯就錯在用藥不當上。
結合楊女士的經歷,我們今天就來介紹一下羥氯喹,看看這種藥對類風溼的效用,如何正確使用,以及除了眼部病變還有哪些副作用,又該如何避免副作用。
(一)氯喹和羥氯喹,抗瘧疾藥為何能抗風溼?
氯喹和羥氯喹的區別在於,羥氯喹是在氯喹的基礎上,用羥乙基替代一個乙基而誕生的,這兩種藥物,最初都用來抗瘧疾。
抗瘧疾藥氯喹/羥氯喹是怎麼用來抗風溼的?
氯喹的抗風溼作用,還是偶然發現的。當時正處於二戰時期,為了預防瘧疾侵害士兵影響戰鬥力,美國研發了米帕林(甲氯苯氯喹)給士兵使用,然而沒想到的是,一些患有風溼病計程車兵,在使用米帕林後,皮疹和關節炎症狀竟然得到了緩解。由此,科學家開啟了氯喹治療風溼病的探索。
隨著醫學的發展,抗瘧疾藥氯喹正式用於治療風溼性疾病。與氯喹相比,羥氯喹的不良反應相對較少,除了仍用於瘧疾的預防和治療外,羥氯喹也廣泛用於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乾燥綜合徵等疾病的治療。
氯喹用於類風溼關節炎的治療,可以追溯到1951年,近年來,在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羥氯喹被廣泛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羥氯喹更是系統性紅斑狼瘡的一線治療藥,在抗風溼治療中佔有重要地位。
羥氯喹是如何對抗風溼病的?
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了羥氯喹具有多個作用機制,包括:
- 可直接抑制Toll受體啟用,從而抑制Toll受體啟用後的炎症因子產生、抗體產生與轉變。
- 具有親溶酶體作用,從而抑制α干擾素生成等,抑制免疫啟用。
- 可限制磷脂酶、拮抗前列腺素、穩定溶酶體膜、減少巨噬細胞釋放纖連蛋白、阻滯超氧化物釋放,從而直接抑制炎症損傷。
- 具有調節血脂、抗血凝、輕度降血糖的作用。
說這些大家可能一不定看得懂,其實也不需要太懂,總之,羥氯喹的抗風溼作用是經過驗證的。
在治療類風溼時,與甲氨蝶呤相比,羥氯喹在控制症狀和保護關節破壞方面有所不如,但效果肯定且副作用相對小,加上具有一定的調節血脂、抗血凝、降血糖作用,所以仍然是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的治療選擇。
不過,羥氯喹副作用相對較小並不等於沒有,像文章開頭提到的楊女士,就是羥氯喹使用不當導致眼部病變,接下來我們就來講講羥氯喹的副作用。
(二)羥氯喹不良反應多,尤其注意眼底監測!
看到標題,細心的朋友會發現一個“矛盾點”。那就是趙醫生前文剛講了,與甲氨蝶呤相比羥氯喹副作用小,現在又說羥氯喹副作用多,哪一個說法錯了?
其實都沒錯!副作用相對小,是指羥氯喹不容易出現讓患者拒絕使用的嚴重副作用,但不代表副作用少,可以忽視。好比一場拳擊比賽,對手雖然不愛出重拳,難以KO自己,但多次前手刺拳命中同樣可以拿高分,將你淘汰!
羥氯喹的不良反應一般包括:皮疹、脫髮和白髮、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頭痛、頭暈、失眠、精神緊張、視力模糊及肌無力等。趙醫生要重點強調,也是患者要重點注意的,是羥氯喹對視網膜的危害。
氯喹和羥氯喹在口服後吸收迅速且完全,廣泛分佈於組織中,因為對富含黑色素的組織具有很高的親和力,因此容易沉積到視網膜等組織中,進而損傷視網膜。羥氯喹導致視網膜病變的機制可能包括:
- 羥氯喹在視網膜色素上皮聚集並結合黑色素顆粒;
- 視網膜色素上皮吞噬功能的缺乏和感光受體外層脫離;
- 髓樣體在細胞內聚集影響視網膜色素上皮代謝;
- 視網膜上皮細胞功能不足導致視椎及視杆細胞丟失。
羥氯喹導致眼部病變後,可表現出複視、視網膜點狀或團狀色素沉著,視野由周圍向中心縮小,也出現永久性視力損害及角膜藥物沉積等。
不過,羥氯喹對眼部的危害並非絕對,近年的臨床研究表明,只要合理用藥及做好監測,羥氯喹的視網膜危害是可以避免的。早期的視網膜病變,和大多數羥氯喹不良反應一樣,在停藥後多可恢復正常,但如果像楊女士一樣用藥不當、忽略監測,則可能造成永久性危害,停藥後仍會繼續發展。
羥氯喹的副作用一般不嚴重,在停藥後多可緩解,患者在服藥後每3~6個月做一次眼科檢查,這樣羥氯喹的安全性還是比較有保證!
(三)類風溼患者使用羥氯喹,時機劑量要把握!
這一部分,我們主要講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在哪種情況下需要使用羥氯喹,及羥氯喹的正確用法。
什麼時候該用羥氯喹呢?
類風溼關節炎在剛剛確診後,能否及時將炎症控制住,關係到患者病情會不會發展到晚期,出現關節畸形甚至殘疾,因此,一般首先推薦藥效更強的甲氨蝶呤,如果甲氨蝶呤效果不好或者患者有禁忌症,則考慮單用柳氮磺吡啶或來氟米特,如果效果仍然不好,但沒有明顯的預後不良,則考慮聯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傳統抗風溼藥,如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甲氨蝶呤+羥氯喹,柳氮磺吡啶+羥氯喹等。
具體該不該使用羥氯喹,什麼時候使用羥氯喹,患者之間是存在差異的,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個性化治療。
羥氯喹該怎麼用?
氯喹和羥氯喹在人體內代謝較慢,療效一般在3~6個月後才出現,如果半年以上無療效,則不建議再使用。氯喹通常每日飯後一次服用0.25克,羥氯喹每日0.2~0.4克,分1~2次服用,如果長期維持治療,每日0.2克即可。
按照推薦劑量使用羥氯喹,即使服藥2年以上,也很少出現眼部病變,但如果用藥過量,結果就不同了。
氯喹在成人中過量死亡的風險為20%,羥氯喹雖然要低不少,但過量攝入還是可能造成視力永久喪失、癲癇發作、呼吸停止、心臟問題等嚴重副作用,羥氯喹致死的案例雖少但也並非沒有!因此,患者務必正確使用羥氯喹,避免濫用,同時做好眼部副作用監測,做好類風溼關節炎複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