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柬埔寨,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便是旅遊勝地吳哥窟。
其實,除了聲名遠揚的吳哥窟外,柬埔寨還擁有著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洞裡薩湖。
洞裡薩湖位於柬埔寨的心臟地帶,湖的面積相當於4個新加坡那麼大,水產資源豐富,被柬埔寨人民譽為“生命之湖”。
然而,就在這樣一個美麗的湖泊中,卻“藏著”一群有家不能回、有國不能歸的人們。
在碧波浩渺的洞裡薩湖上,約有70萬人“飄浮”在水上,衣食住行全在水上解決。
他們沒有國籍,沒有身份,世世代代生活在水上,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他們從哪來?為什麼要選擇過這樣的生活?
這一切,要從柬埔寨和越南的淵源開始說起。
1.
柬埔寨和越南作為鄰國,仇恨早已根深蒂固。
1978年,越南為了實現自己稱雄東南亞,重現印度支那聯邦的野心,發動了入侵柬埔寨的戰爭。
20萬精銳大軍橫掃柬埔寨,使得柬埔寨傷亡慘重,屍橫遍野,失去了大量的土地。
直至現在,在柬埔寨國內依然隨處可見反對越南的遊行示威。可以說,柬埔寨人對越南真的是恨之入骨。
而這些居住在水上的人們,他們的祖輩便是在戰亂時代從越南逃過來的。
雖然免去了戰亂之苦,但戰爭結束後,越南政府便以“叛國者”為由,拒絕將他們引渡回國。
而柬埔寨這邊則給他們扣上了“間諜”的帽子,同樣不願意收留他們。
正因如此,他們世世代代只能在水上苟活。雖然湖泊在柬埔寨境內,但他們並不能享有柬埔寨公民的權利。
他們無法上岸工作,也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只能在水上繁衍生息。
這一切,都意味著他們的求生之路困難重重。
2.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當生產力滿足不了日常所需時,上天的饋贈顯得尤為重要。
漂浮在洞裡薩湖上的人們,他們抱團取暖。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水上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村莊——“浮村”。
浮村裡的居民們其主要收入都來自於捕魚。他們會把捕撈上來的魚蝦等生物賣給柬埔寨人,以此來換取一些錢財。
但因沒有國籍,又不被接納,柬埔寨的官員們時常會來到洞裡薩湖上和他們進行對峙,告知他們要繳納賄款,只有這樣才能換取在洞裡薩湖捕魚的權利。
居民們生活在沒電、缺淡水的環境裡,吃喝拉撒都只在自家的小船上完成。
洞裡薩湖的孩子從出生那刻起,就已經被剝奪了在陸地上奔跑的權利。
因為出生於水上,生活於水上,游泳就變成每個孩子的必備技能。
對於生活在陸地上的同齡人來說,游泳可能是興趣愛好,而對於浮村的孩子們來說,游泳是求生技能。
即便如此,浮村的兒童死亡率依然非常高。
洞裡薩湖的水面上漂浮著數以萬計的垃圾,又因浮村的居民們排洩和飲水都在同一塊水域進行,這就使得洞裡薩湖的水質汙染十分嚴重。
病從口入,很多孩子因為食用了不乾淨的食物導致身體出現了問題,浮村又沒有良好的醫療資源,且不被允許上岸看病,兒童生病根本得不到相應的治療,他們無法向外界進行求助,只能“死扛”。
在浮村生活的居民中,因為生病沒得到良好治療而造成終身殘疾的人也有很多。而這些失去勞動力的家庭,只能不斷生孩子,希望下一代身強力壯,能撐起一個家。
週而復始,形成了一個“越窮越生,越生越窮”的死迴圈。
存活下來的孩子必須很早就要學會捕魚,畢竟這是他們唯一賴以生存的技能,他們的一生註定圍繞著水。
但生活在陰溝裡,依然也有仰望星空的權利。
一艘艘小船裡,承載的是浮村居民們對生活的憧憬。
3.
數以萬計的小船中,藏著和陸地一樣的生活場所,有雜貨店,有理髮店,甚至還有教堂和足球場。
在困苦的生活中,他們學會了苦中作樂,在水上“享受生活”。
他們利用有限的盆土,在漂浮的花園裡種植盆栽辣椒和木瓜,用竹編的籠子飼養雞和鱷魚等。
隨著柬埔寨旅遊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浮村。
於是,當地的居民們漸漸地開啟了新的生活方式。
為了貼補家用,家中的女人和孩子會划船去接慕名而來的遊客。
一些頭腦聰明的人們,在水上開起了“移動商店”,他們向遊客出售一些零食和水果,兜售一些小食品與紀念品。
很多孩子會在身上掛一條比他們自己還長的蛇,讓遊客拍照,從而收取一定的費用。
經過越來越多的媒體報道和關注,國際慈善組織關注到了浮村孩子們的教育問題。
為了讓孩子可以接受到正常的教育,志願者們在這裡建立了一所五年制的水上小學,暫時只教授越南文和數學。
即便教學內容比較簡單,但這對於從未接受過教育的浮村孩子們來說,已經是最好的禮物了。
他們早起划船去學校上課,和同齡的小夥伴們一起探討學習的樂趣,迫切地汲取著知識的饋贈。
就在所有人認為浮村的居民們日子正在一點點好起來時,一則新聞徹底打破了人們的幻想。
4.
今年6月份,當地政府以環境問題為由,下令拆除洞裡薩湖的“水上浮村”。
這次“心血來潮”的拆除行動並未提前告知浮村居民們。
看這臭氣熏天的垃圾和汙水,洞裡薩湖的環境問題確實堪憂。
行動負責人表示這次拆除浮村並不是突發奇想,而是為了2年後即將在此地舉辦的東南亞運動會做準備,新建的體育場離浮村僅幾公里,總不能讓浮村的居民們折了國家的臉面吧?
浮村的居民們表示,如果可以提前一個月通知,他們還有時間尋找下一個“立足之地”。但此次拆除行動無比神速,據《高棉日報》的報道,截止到今年8月8號,已經有95%的村民被迫搬遷。
面對村民們的發聲,柬埔寨和越南政府也未給給出合理的解決方式。
他們只能背上重重的行囊,划動小船,走哪是哪。
雖然過著漂浮不定的生活,但面對鏡頭時,他們仍會給出一個大大的微笑。
殊不知,笑容的背後是咬緊牙關的靈魂。
這些浮村的居民們無疑是戰爭和歷史的犧牲品,誰來為他們的生活買單?文/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