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綜藝節目,我最害怕看到兩個人的名字。
一個是黃渤,另一個是孫紅雷。
我真的一點也不想在綜藝裡看到他倆。
原因很簡單,因為喜歡,所以害怕。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國內的影視業颳起了一股「不務正業」的妖風——
偶像明星去演戲,演員名角上綜藝。
我想觀眾和我應該都心知肚明,這股風氣因何而起——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說到底,還是一個「錢」字。
偶像明星們靠著選秀、熱搜獲取了流量和知名度,一炮而紅後為了維持熱度,他們最好地選擇便是產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代表名作。
而唱歌、跳舞在市場上,不僅曝光度、話題度比不上影視作品,而且賺的還少,演員便成為了最好的香餑餑。
至於成名已久,有著傍身大作的名演們,他們已經不缺作品,那賺錢當然怎麼輕鬆怎麼來。
以前苦了,現在不得享受嘛。
以前風裡來雨裡去拍一部大片,掙得還不多,現在只要照著劇本、提詞器演個真人秀,就可以盆滿缽滿,那聰明人應該都知道怎麼選吧?
但,看著這「其樂融融」,偶像、演員們雙贏的畫面,我的心涼了一半。
01、
演員需要保持神秘感。
「神秘感」這詞,算是陳詞濫調了,有人說這是故弄玄虛,有人對此嗤之以鼻。
但不管他人如何評判,我仍認為這是一位好演員必備的條件之一。
在暑假檔期中,最熱門的電視劇莫過於孫紅雷主演的《掃黑風暴》,但這部劇除了劇情出圈之外,觀眾討論最多的,是對孫紅雷的表演頗有不滿——
程式化的假笑,綜藝式的一驚一乍,尤其在表達溫情、無可奈何或者別的細微情緒時,就一個表情,一套表演模式,看著別提多難受。
(《掃黑風暴》劇照)
要知道,12年前,孫紅雷主演的《潛伏》一度讓人把他和演技派劃上了等號。
(《潛伏》劇照)
但12年過去,為什麼孫紅雷的演技不進反退?
一切的起因,可能都要從人設說起。
孫紅雷在2015年加盟《極限挑戰》之後,徹底在這部綜藝裡爆發出了自己的無厘頭喜劇性格,備受觀眾喜愛,並在大眾腦海裡烙下了「帥雷雷」的印記。
但何謂真人秀?
就是即使所有人都知道劇本的存在,但是大家還是會誤以為螢幕上呈現的性格,就是演員的真實性格。
而孫紅雷的喜劇形象過於深入人心,導致了觀眾對其產生了「偏見」,以前你演餘則成,演那些苦大仇深的角色,觀眾不會出戲,因為跟你不熟。
但現在你一出演類似的角色,觀眾心目中的「帥雷雷」人設早已根深蒂固,角色的性格與演員的人設產生了劇烈衝突。
齣戲,也就順理成章。
舉個例子,孫紅雷最受好評的5部作品,大家不妨注意一下時間。
反之,孫紅雷最近幾年的作品,其水準算是斷崖式下滑,甚至上一部有口皆碑的劇,還要追溯到2013年的《全民目擊》。
無獨有偶。
與孫紅雷陷入同樣「綜藝陷阱」的,還有鄧超。
在錄播《跑男》之前,鄧超其實是一個塑造性極強的演員。
鄧超對於觀眾來說,他在觀眾心裡沒有一個固定的刻板印象,和同時期的黃曉明、陳坤相比,鄧超的長相稍顯普通,沒有格外的記憶點,戲路也就寬泛許多。
(《李米的猜想》劇照)
古裝能演,現代能演,懸疑甚至喜劇也都能演,這是一個極大的優勢。
例如《李米的猜想》裡的方文,《烈日灼心》裡的辛小豐,《少年天子》裡的順治皇帝福臨……
(《少年天子》劇照)
但是《跑男》的大爆,既成為了鄧超事業的頂點,也成為了他演藝生涯的終點。
在《跑男》中,鄧超的喜劇人特質被無限放大,讓「逗比」這一印象成為了他身上最大的標籤,也因此,模糊了他演員的屬性。
鄧超作為演員,是有野心的,在2017年拍《影》的時候,鄧超一人分飾兩角,甚至為了角色的形象塑造而減重40斤。
其不可謂不用心,不可謂不敬業。
(《影》劇照)
但即使如此,在電影上映後,依然有不少人評論道——
坐在電影院,但腦裡卻響著「we are 伐木累!」。
02、
但綜藝最可怕的,是它不只會奪去演員的神秘感,它更會奪走演員的魅力。
黃渤在觀眾的印象裡算是一個什麼演員?
我想幾乎99%的人會是同一個答案:喜劇演員。
但當你翻開黃渤的作品集,你就會發現,喜劇其實只是黃渤的一小部分。
(《瘋狂的石頭》劇照)
比起沈騰、周星馳來說,黃渤甚至算得上「全棲演員」
從《瘋狂的石頭》一舉成名之後,黃渤接連出演了《鬥牛》、《人在囧途之泰囧》、《無人區》、《親愛的》等等耳熟能詳的電影,其中除了喜劇片,還包括生活片、犯罪片、懸疑片。
(《親愛的》劇照)
但是為什麼在觀眾的心裡,黃渤就應該是一個喜劇演員?
原因也很簡單。
因為從《極限挑戰》到《王牌對王牌》,再到最新推出的《一年一度喜劇大會》。
黃渤給觀眾展現的,就是一個「喜劇演員」的形象。
所以一旦他不再出演喜劇片,那他對於觀眾的吸引力便會大打折扣。
你還記得上一部黃渤擔任主演的電影是什麼嗎?
除去客串綠葉的《奪冠》和大拼盤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上一部黃渤擔任男一的電影,是2019年譭譽參半的科幻片《被光抓走的人》。
這部電影的票房有多慘?
總票房7000多萬,甚至連有些電影的首映都還達不到。
(《被光抓走的人》劇照)
當然,對於演員來說,參加綜藝並不是只有壞處。
得益最明顯的,應該就是沈騰了。
沈騰也是一個綜藝老常客,從《歡樂喜劇人》,到《咱們穿越吧》,再到《王牌對王牌》,年年不落。
但是沈騰作為一名純粹的喜劇演員,他在綜藝的人設和電影中的人設幾乎是高度統一的。
就像有觀眾評價《你好,李煥英》說的那樣——
沈騰不說話,只要站在那,我就覺得好笑。
很顯然,沈騰在綜藝中經營的喜劇形象,在影視作品裡得到了放大。
(《你好,李煥英》劇照)
但這對於沈騰來說,其實也是一把雙刃劍。
在以後的作品中,沈騰的發揮空間會被大眾的固定印象極限壓縮。
在觀眾的認知中,沈騰就應該演喜劇片,演別的片都不合適。
所以,如果沈騰今後仍只有喜劇,那麼綜藝並不會影響他作為演員的底色。
但,一旦沈騰打算踏足別的領域,那麼喜劇的標籤就會成為他最大的敵人。
03、
那麼究竟什麼是神秘感?
在我看來,神秘感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朦朧,是「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多樣。
神秘,不是讓演員和觀眾產生隔閡,而是讓演員在觀眾和自己之間隔一層紗。
透過這層紗,觀眾看到的不是演員,而是角色。
周星馳在一次電影宣發的活動中,被記者問道:
”星爺你為什麼不多參加活動,增加曝光?“
星爺愣了一會兒,反問道:
“觀眾看作品就好,看我有什麼好看的?”
作者:十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