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在外吃飯餐具經常洗不乾淨,吃飯前可以燙個碗,能夠起到殺菌消毒的效果。
真相:很多細菌的耐熱性不低,燙碗時,由於溫度低時間短,很難充分滅菌。
很多人在外吃飯的時候,總是習慣餐前先用開水或茶水來燙洗碗筷,認為這樣能起到消毒清潔的作用,燙完就能安心就餐了。這習慣在全國各地都十分常見,尤其是在廣東地區,商家為了配合消費者這一餐前行為還貼心地準備了專用的盛水容器。那麼這種燙碗殺菌的行為,究竟只是一種儀式感,還是真的有滅菌效果呢?
細菌是誘發食源性疾病的常見因素,其存在不容忽視。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致病性細菌有: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腸桿菌、李斯特氏菌、溶藻弧菌、蠟樣芽孢桿菌等。由於生存能力很強,這些細菌在自然界分佈廣泛,這些菌本身或其產生的毒素能導致各種疾病甚至致人死亡。
圖蟲創意
殺滅不同細菌所需要的溫度和時間有差異,比如李斯特氏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都是典型的耐熱菌。李斯特氏菌能在1℃ ~ 45℃範圍內生長,不怕酸也不怕鹼,還能耐受較高的滲透壓,在-20℃低溫下仍能部分存活,對熱耐受力也很強,60℃ 持續20分鐘或70℃持續5分鐘才能殺死它們。
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溫度範圍為6.5℃ ~ 46℃,對外部營養要求不高,即使在乾燥的空氣中仍可存活數月,需在80℃下持續30分鐘才能完全將其殺死。其中, 30% - 50%金黃色葡萄球菌會產生腸毒素,這也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腸毒素耐熱性極強,即使100℃下持續30分鐘仍不會破壞。
除此之外,其他常見的致病性細菌,均需要加熱到至少100℃持續5分鐘才能徹底殺滅。除了細菌本身的耐熱性外,在惡劣環境中細菌還會變成孢子(一種休眠體),細菌孢子的環境抗性更強,具有高度傳播性,細菌孢子比細菌本身更耐熱,煮沸加熱5分鐘仍舊能存活。
瞭解了細菌和它們的孢子有多頑固多耐熱,我們就自然能夠明白,短短几十秒的熱水燙洗,也許可以帶走餐具上的部分灰塵,但溫度和浸泡時間遠達不到殺滅細菌的要求,自然也就沒法達到期望的滅菌效果。
當然,很多人已經養成了在外吃飯前要燙碗的習慣,這倒也沒有必要非得糾正。
本文由“科學闢謠平臺”(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