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記者 尹晗
“普通老百姓在疾病早期沒有腎病的意識,當他們發生嚴重水腫或者全身乏力或者噁心嘔吐,來看病的時候,可能已經由早期慢性腎炎進展到腎功能衰竭了,這時再來醫院也沒有特別好的療效能讓腎臟功能恢復,主要治療手段大多是延緩腎功能進展。基層醫院需要普及的觀念就是讓廣大老百姓早期發現疾病,提前預防和治療,讓治療效果達到最好。”
陳澤,漢川市人民醫院腎內科青年醫生,2011年畢業於湖北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後來由神經外科轉至腎內科學習。因為有外科基礎,在加入腎內科之後,他幾乎“承包了”科室的大部分手術,對於腎病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見解。
多去基層、多做義診,讓百姓更瞭解疾病
腎內科的很多疾病都是拖到晚期才被發現,稱得上是隱形的殺手,尤其是對一些患有慢性腎炎、CKD早期的患者而言。陳澤認為,基層醫院如果能夠在各個社群或者鄉鎮,多做一些義診,多一些體檢的機會,讓老百姓提前透過體檢發現疾病,像普通的尿常規,早期就可以發現尿蛋白,在病情較輕的時候就進行早期的預防和治療,可以更好地延緩、控制疾病的進展。
在日常的工作經歷中,陳澤曾遇到有些患者二十多歲就得了尿毒症,一查發現他可能已經有三到五年病史了,慢性病並不是一天形成的。尿毒症在早期會有一些症狀,比如頭暈、乏力、噁心、嘔吐、血壓偏高等,可能患者自己覺得還年輕、扛得住,休息一下就好了,並沒有在意,結果拖成了大病。
陳澤認為,醫生應該多向公眾普及一些醫學知識,讓大家知道提前預防的重要性,對於疾病的治療和預後都有很大幫助。比如,尿液裡面有很多泡泡,就需要引起重視了;如果二三十歲血壓就達到160mmHg,就需要查詢高血壓的原因了,有可能就是由腎臟病引起的,如果患有高血壓病超過十年,就有可能導致腎功能的損害;如果早期發現有尿蛋白,或者是尿潛血、腎功能進展等症狀時,從早期開始吃藥可以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腎病患者生活自律,按時服藥很重要
陳澤說,有一例患者令他印象特別深刻:這位患者發現腎功能不好的時候,肌酐值已經很高了。他規律吃藥七年,現在已經七十二歲了,肌酐仍然保持在300umol/L多,離透析還有一定的距離。這位患者的生活特別自律:早睡、早起,飲食低鹽、低脂、多吃優質蛋白,服藥也特別規律,每天三次,嚴格做到八小時吃一次藥,晚上十點會起來吃一次護腎排毒的藥物。今年是他患病的第八個年頭了,仍然還沒有到需要透析的程度。這一方面得益於治療方式的準確,另一方面他的自律也是很重要的。
貧血是慢性腎臟病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有些腎臟病患者的貧血症狀無法完全治癒,高血壓也會加快腎臟病的進展。因此,定期對患者進行血常規復查十分重要,應儘量把血紅素控制在110 g/L左右,堅持飲食清淡,定時定量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等藥物,對於延緩腎功能衰竭有顯著療效。
改善創新藥物的可及性,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陳澤說,腎功能衰竭目前沒有特效根治的藥物,要根據患者病情采取治療措施,延緩疾病程序。有些患者患有先天性腎臟疾病,或者早期得了急性腎炎沒有徹底治好,等到年紀相對大的時候,腎臟功能就會比別人差一點,會逐步出現腎臟的病變,尿蛋白也會慢慢增多,因此多數以調整目前的身體狀況、延緩病情為主。隨著我國創新藥物研發能力的不斷增強,腎性貧血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療選擇,輸血不再是唯一的治療方式。
對於當好基層健康守門人,陳澤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將心比心,一定要考慮到老百姓醫療費用的支出問題。很多農民和在外面打工的,一年只能賺幾萬塊錢,很多人的小病都會拖成大病,或者乾脆就不看了,所以我們治病要多為老百姓著想,想方設法為患者節約費用,期待未來有更多國產創新藥物造福中國患者!
“走訪健康守門人”專欄由《醫師報》主辦,致力於展現我國廣大醫生的職業風采,講述來自不同治療領域的數十名醫生,如何用高超醫術和仁愛之心,突破醫療條件限制,幫助患者實現“讓健康觸手可及”的先進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