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起各省份代表酒,很多人可能會如數家珍,比如貴州的茅臺、習酒,四川的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江蘇的洋河,山西的汾酒等。不過雲南卻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省份,當地不是沒有白酒品牌,而是幾乎沒有人知道,最出名的反而是他們的自釀酒。
往誇張裡說,雲南似乎每家每戶都會自己釀點小酒,還會往酒裡新增各種各樣的材料,水果和藥材,只能算是“入門級別”;如果有幸到一位“釀酒高手”家中做客,你會發現他們泡酒的材料幾乎囊括了“海陸空”,萬物皆可成為酒罈中的材料。
根據相關資料,雲南省酒市場規模在120個億左右,其中自釀散酒就佔據了60個億,完全稱得上是半壁江山。但事實上,這種自釀酒、散裝酒其實存在著不少的安全隱患,首當其衝的就是甲醇問題。
因為自己釀酒所用的工具、技術都沒有正規酒廠來的成熟,而糧食、水果或多或少都含有果膠,這種物質在生產過程中會經過麴黴菌的作用產生甲醇。如果在釀造過程中過濾沒有做到位,就會殘留過多甲醇、對人體危害極大,如果不小心攝入過多,還有可能失明。
事實上,類似的悲劇也發生不止一起了。除了因為甲醇超標導致不得不送入醫院救治以外,有的還是因為喝了浸泡有“毒性”材料的自釀酒,導致身體出現問題。這是因為某些藥材雖然具有益處,但必須嚴格把控用量,很多人釀酒的時候不懂這一點,最終造成了嚴重事故。
針對一系列亂象,雲南也開始嚴查,並且緊盯白酒生產加工小作坊、散裝白酒經營、餐飲服務經營、農村集體聚餐“產、供、銷、購”重點環節進行整治。
在這次整治中,雲南官方從嚴從重嚴厲查處超範圍使用甜蜜素和用工業酒精、甲醇等非食品原料製售假酒等違法違規行為。只能採用固態法進行酒類釀製,同時也不允許用塑膠管及塑膠桶接、裝酒,以更好地保證酒體的安全性。
此外,還加大了對農村集體聚餐採購散裝酒的檢查力度,防止各種“三無”(無合格檢測報告、生產廠家不明、未經登記備案的白酒小作坊生產加工)散裝白酒流入聚餐的餐桌,從各個渠道盡可能地截斷三無自釀酒的出售。
換而言之,除非只是釀完酒自己喝、不用於盈利目的,否則都不能隨隨便便自己釀酒了。可能部分人會覺得這樣有點苛刻,但其實這種做法是保障了更多酒友的人身安全,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