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青妤原名閻青,1966年生人。她祖籍山東,生在北京,長在四川,之所以在不同的地方成長,是因為父親在軍隊工作,經常調動單位,因而閻青妤從小就有“走南闖北”的經歷。
80年代初,高中畢業的閻青妤有志於影視表演,便獨自從老家來到北京闖蕩。剛到京城時,閻青妤四處投親靠友,居無定所,提著行李包不知道搬了多少次家。她曾透過熟人引見,找到文藝界的前輩、名家,想借此進入影視圈,然而,迎接她的是一盆盆諸如“你條件一般,幹不了這行”的冷水。
閻青妤沒有氣餒,她參加了1982年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的專業考試,初試複試順利過關,到三試時,因體重不夠被刷了下來。後來,閻青妤又報考了中華社會大學表演專業,這是一所民辦大學。雖然通過了專業考試,但由於沒有北京戶口,沒能被錄取。不久後,事情有了轉機,該校表演專業有插班生的招生名額,系主任李白水覺得閻青即是個可造之材,便破例錄取了這個沒有北京戶口的小姑娘。
閻青妤在中華社會大學表演系接受了三年正規的表演訓練,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這所大學是不包分配的,而閻青妤又沒有北京戶口,想進北京的專業文藝團體工作難上加難。閻青妤熱愛表演藝術,並不在乎有沒有單位,只要有戲拍就行。於是,閻青妤做起了北漂,成了一名個體演員。
閻青妤第一次“觸電”,是在當時的大片《垂簾聽政》中亮相。該片是大陸和香港的第一部合拍片,由香港大導演李翰祥執導,劉曉慶、梁家輝主演。閻青妤在片中飾演宮女雙喜,一個有名有姓的大龍套。拍攝期間,有一個月的時間沒有閻青即的戲份,製片部門稱不能養閒人,不能白拿補助費,於是把閻青妤“下放”到服裝部門去打雜。每天早晨天還沒亮,瘦弱的閻青妤便到服裝組去抬箱子,幹一些體力活兒。笨重的服裝箱常常讓閻青妤不堪重負,她不停地告訴自己,人,不是生下來就會走,總是先學爬,再學站,最後才能跑。
繼《垂簾聽政》之後,閻青妤陸陸續續參加了一些影視劇的拍攝,但都是不起眼的配角和龍套。第一次演女主角,是閻青妤用血與淚換來的。那是電視劇《虹》,該劇講述的是紅軍小護士帶領傷員過草地的事蹟。為了還原真實的歷史場景,導演決定到川藏高原實地拍攝。原定的女演員不願去,便主動放棄了。不怕苦的閻青妤頂了上來,她隨劇組來到海拔6000多米的高原,在那裡待了一個多月。高原氣候惡劣,饅頭蒸不熟,米飯煮不爛,閻青妤只能靠喝銀耳面片湯充飢。劇中第一個鏡頭是小護士為傷員取藥奔跑,拍攝時,由於高原缺氧,閻青妤跑了幾步就頭重腳輕,喘不上氣,臉都發紫了,鏡頭拍完,導演剛喊一聲OK,她全身一軟、癱倒在地。這一個多月的拍攝中,閻青妤不僅在泥塘臭水中爬滾,在冷水中浸泡,還遭遇盤山公路塌方,患上關節炎……這一個個磨難,成就了閻青妤的第一個女主角——紅軍小護士何瑛。
1991年11月,因為在電影《珍珍的髮屋》中的精彩表現,閻青妤獲得了隨中國電影代表團出訪模里西斯的機會。由於沒有工作單位,出國費用只能自己承擔。閻青妤不想放棄這次出國交流,便把自己的所有存款取出,又向朋友借了幾千美金才湊齊了機票費。她成了中國第一個隨電影代表團出訪而自掏路費的人。對此,閻青妤說道,能參加文化交流,這種榮譽與信任是多少錢都買不到的,它是對我演藝生涯的一種認可。
因為不是體制內的演員,閻青妤曾在劇組受到過歧視。在拍電視劇《皎皎白玉蘭》時,她不小心摔在地上,尾骨骨折了,此時,她默默地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拍完,不能讓別人小看自己是個體演員。於是,她站起身,按照劇情的設定向前奔跑,而腰間是陣陣撕心裂肺的疼,淚與汗混在一起不斷地往下淌。拍完這場戲,閻青妤在醫院裡躺了三個月。
閻青妤曾在一次訪談中坦言,我在藝術道路上遇到了太多的困難,外人看來這很不幸運,可沒有這些經歷,哪有今天的我?感覺上天的厚愛,賦予我多彩絢麗的生活,使我真切感受到了苦、辣、酸、甜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