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日報-川觀新聞
智庫名片
盤古智庫成立於2013年,是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社會智庫之一。
作為中聯部“金磚國家智庫中方理事會”成員、財政部“美國研究智庫聯盟”理事單位,盤古智庫曾榮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研究專案組”(TTCSP)亞洲最佳智庫,在國內多個智庫排行榜中位列影響力之首。
川觀智庫研究員 熊筱偉 李媛莉 攝影 李媛莉
推進新型城鎮化,是貫穿《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全文的一項要求。其中既包括像“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6%左右”這樣的總體目標,也有“推進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等具體任務。
談這個話題,盤古智庫理事長易鵬無疑是合適人選。作為原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人員,他始終保持了對中國城鎮化的關注和熱情。
近日在盤古智庫北京總部,易鵬就這一話題接受了川觀智庫專訪。
成渝躋身全國特大城市的背後
城市人口將從“齊漲階段”轉入“篩選階段”,城鎮間分化進一步加速
研究城鎮化一個不變的視角,是觀察人口流向。
從資料看,成渝地區如今是人口“流入地”。《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十三五”以來成渝地區發展駛入快車道。到2019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0%。而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重慶市和成都市常住人口僅次於上海和北京,分列全國第三、四位,雙雙進入超大城市名單。其中成都市常住人口更是首次突破2000萬,10年間增加了逾580萬人。
易鵬對此並不感到意外。他進一步提出未來人口還會向成渝地區、向成都和重慶聚集,“北京常住人口現在是2100多萬,成都(常住人口)超過北京可能就是這幾年的事。因為首都在推動人口疏解,而成都還在不斷匯聚。”
“不意外”和“看好未來”的理由類似:超大城市的形成自有其規律,“通俗的講,吸引人口進城主要有三點:小孩讀書、自己工作、父母看病。城市越大,往往越能更好滿足這三點。”易鵬認為成都和重慶有相對更好的公共服務水平和產業聚集情況,若沒有政策限制,人口向成渝主城區聚集的趨勢短期內不會發生逆轉。
這裡說的是“主城區”,那主城區外的其他地區呢?
易鵬沒有馬上回答,而是先談到自己的整體觀察,“不要因為過去而只看到未來的美好,我們也必須要看到未來某些結構性的挑戰。”在他看來,中國正在進入城鎮人口格局大洗牌時期。如果說過去受益於人口紅利和城鎮化、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全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人口都在增長,那如今城市人口將從“齊漲階段”轉入“篩選階段”,城鎮發展會按“二八原則”加速分化——約佔總數八成的城鎮會因人口流入而繼續蓬勃發展,其餘兩成則會因人口持續流出而逐漸衰落甚至消失。這背後的驅動因素包括老齡化、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進入新階段等。
在此基礎上,易鵬認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發展也將符合這個大趨勢。其中成渝主城區會繼續吸引大量人口流入,其他城鎮則會出現分化,“要有面對的心態,這不是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
至於哪些城鎮會“興”,哪些城鎮會“衰”?易鵬認為傳統的普遍規律同樣適用:位於城市群腹地、資源型城鎮化、有交通節點的城鎮、口岸城鎮……這些城鎮會更有機會。除此外,還需考慮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這一關鍵因素。他特別提到《規劃綱要》中的目標,即推動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優勢互補、分工合理、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能(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找到自己位置、和大城市實現有效產業分工的城鎮,就能實現更好發展。”易鵬表示這裡的“產業”不僅說的是工業,也包括康養等各種服務業。
避免“人口過多”的新課題
成渝中心城區人口密度不宜過大,推動“兩核多點”、協調發展
上述趨勢帶來的新課題,對成都和重慶兩座特大城市來說重點是如何避免“人口過多”。
易鵬認為成渝中心城區人口密度不宜過大。這是出於宜居、安全等考慮,也有“大城市病”等過往案例可為參考。關鍵是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對此易鵬認為有必要在成渝中心城區周邊建設多個衛星城,“隨著成渝發展也開始進入‘溢位’階段,大力發展衛星城現在恰逢其時。”
具體而言,易鵬建議每個衛星城可保持50萬至100多萬人規模,組團發展,同時要特別注重保持原有生態本底,“衛星城要想吸引人,還是要把城市搞得精緻漂亮,保持山水之間的感覺,不要搞密密麻麻的城市建設。”此外他提醒要注重基礎設施特別是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建設,以及在衛星城提供“小病能看、學校能上”的基本公共服務和相應的產業支撐。他特別提到如今成都東部新區建設,其實就是一個可參考的案例。
對成渝地區的其他城鎮來說,重點在於如何推進“協調發展”。
“城市群內各城市間的落差不能太大,太大會出現新的問題。”易鵬表示,從戰略上看成渝地區應該有更多支撐點,為此可借鑑長三角地區“一核兩極多點”模式,在成渝地區推動形成“兩核多點”,“多點支撐有利於縮小地區間落差、縮小城鄉落差。”在他看來未來農民和市民應該沒有太多差別。生活在農村,應該不比在城市差。
實現目標,需要經濟圈內各城鎮思考並推動前文提到的分工與互動。在這過程中,易鵬提醒還是要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政府角色更多是進行引導,在創造制度環境、建設基礎設施、編制發展規劃、提供公共服務、加強社會治理等方面發揮作用,同時加大力度推動行政體制改革,實現更多的簡政放權。此外他提醒成渝“兩核”需進一步加強政府間協同。
政府工作過程中要遵循三項原則
尊重規律、把握節奏和學會“留白”
最後,易鵬建議成渝地區相關政府部門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時可遵循以下三項原則——
尊重規律。成渝地區各級政府既要看到“興”的規律,也要看到“衰”的規律,不要逆規律而行。同時作為國內少數超大城市,成都和重慶在城市運營管理中要有更多世界眼光,去參考全球頂尖超大規模城市如巴黎、東京等地的經驗,向它們看齊。
把握節奏。中國城鎮化經歷了一個較長時間的突飛猛進,“前些年全國包括成渝地區城鎮化速度都非常快,過去幾十年成都市區面積增長應該比過去幾千年的都大。”易鵬認為過去的高速度有其合理性,但如今這個速度應該要緩下來,在節奏上追求穩中有進,同時把質量進一步提上去,加快補齊短板,推動新型城鎮化實現高質量發展。
學會“留白”。易鵬所說的“留白”,既是指對成渝地區山水的保留,同時也是應對新型城鎮化推進過程中一些分歧的有效策略。
易鵬表示由於城鎮化的複雜性和系統性、多樣性問題疊加,當前在一些問題的認識和推進上容易出現分歧。其中的最大分歧,他個人認為是源自新興產業發展帶給城鎮化未來的不確定性——如大資料支撐的商業模式改變、資訊科技快速發展帶來的資訊時代等,是否會改變之前工業化時期的城鎮化路徑?又是否會改變人口遷徙的方向?這些問題現在還沒有科學而完整的答案。與此同時,城鎮化一個很重要特性就是不可逆性,“蓋好了房子如果再拆,損失就很大了。”因此他認為對已經有共識的事項要大膽推進,但對目前還沒想清楚的事則不用急著上馬,可以借鑑畫畫中的“留白”手法,暫時不動。在他看來適當“留白”有利於城鎮化質量的提升,也完全可以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所實踐。
【圈外話】
炒成渝地區房地產賺大錢?不靠譜
房地產,是城鎮化繞不開的一個熱門話題。
易鵬認為雖然人口仍在不斷湧入成渝地區,但投資者們不用想著靠炒當地房地產發財了。做出這一判斷的原因,除了中央“房住不炒”的定位、該地區的房屋存量等因素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房地產作為投資選項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房地產的黃金時代也已經過去了。”當然具體要不要買,還看個人選擇。
房地產價值,和城市發展前景密切相關。訪談中他也分享了個人判斷城市競爭力的三個主要指標:一是人口淨流入還是流出,“一個城市的核心要素是人,有人才有城市”;二是該地區上市公司市值,“這反映資本市場對你的認可度”;三是看居民存款,“這反映的是當地老百姓收入水平”。他認為這三條直接、簡單,但是管用,可以讓研究人員快速判斷一座城市的基本情況。
本文來自【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