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幾天我軍高強度的出動數十架次戰鬥機執行跨海峽對臺飛行的餘波還沒有過去,從這個月的16號開始,休息了一週的我軍航空兵,又開始了每天的例行對臺飛行,半個月下來也只間斷了一天,如果從上個月開始算起,那我軍實際上已經連續執行了兩個月的常態化對臺巡航了。
面對這種高強度的行動,對面的空軍那是相當疲勞,現在基本已經是一副發個新聞就躺平無所謂的樣子了;當然了,連續觀看了兩個月我軍的臺海飛行行動,大家也難免會有些審美疲勞,所以我軍這幾天的對海峽飛行行動當中,開始有全新的面孔露面了。
這次被臺空軍發現的,倒不是什麼全新的特種機或者電子戰飛機,也不是什麼全新的戰鬥機(有他們也不一定能發現),,而是在我軍當中挺常見,但是還從來沒被臺空軍在海峽上空發現過的直升機;26號的我軍在海峽上空的飛行當中,除了最常見的殲-16和運-8特種機外,還出現了一架臺空軍之前從來沒有通報過的直-10武裝直升機和一架米-171運輸直升機,讓對岸感到意外的同時,又增添了不小的壓力。
考慮到實際上直升機飛行高度更低,速度也更慢,而臺空軍現在又缺乏足夠的抵近確認和監視能力,我軍在當天的跨海峽飛行當中,實際上派出的直升機,很可能還要更多,只不過密集編隊下只被臺軍的雷達看見兩架而已。
這種機型上的新增,顯然不會是沒有目的的隨意增加的,我軍在海峽上空的每一點的動作,顯然都會立足於實戰的目的出發去進行;很顯然的是,運輸直升機和武裝直升機會是我軍跨海峽執行兵力和火力投送的重要方式之一,武裝直升機要負責為我軍的灘頭作戰提供反裝甲反工事的火力支援,運輸直升機也要承擔起空中突擊的垂直投送任務,哪一個都很關鍵。
就是因為這種特殊的角色,所以對岸對我軍現在開始將直升機也納入跨海峽的飛行訓練當中,也顯得格外的緊張,尤其是第一次抓住蹤跡,我軍的直升機就已經飛過了對岸一直宣稱的海峽中線,飛到了需要他們喊話驅離的海峽東側去,顯示出強烈的針對性訓練飛行的氣息。
而且這次的跨海峽飛行是從陸上出發,,是對陸航直升機部隊的遠端飛行能力的一次絕好鍛鍊;我軍在未來的海峽登陸行動當中,兩棲艦艇等能供直升機起降的平臺數量肯定會顯著少於投入的直升機數量,有不少的直升機要跨過海峽來回飛一個幾百公里的往返陸上起降,全程還基本都是無參照物的海上飛行,難度已經可以類比戰鬥機部隊跨越飛行兩三千公里進行超遠端作戰了,不進行充分的訓練,顯然是不行的。
這種常態化的飛行訓練,對於實戰化練兵來說真的非常有用,說的簡單一點,這就是大考之前熟悉考場的一種行動,在海峽上空按照實戰下的飛行線路進行模擬飛行訓練,一來 是熟悉路線上的氣象,風速的飛行條件資訊,二來是對飛行線路探索和熟悉之後,真的飛起來也更穩不慌,實戰下能飛的更好;這種模擬做的多了,實戰到來的時候,才能飛的更好更熟練不會慌,所以說;隨著直升機也開始在我軍的海峽飛行訓練當中出現,我軍的常態化對臺飛行實戰化程度,又有所上升了。
說到這種對直升機來說已經算遠端的飛行任務,那就不能不提我軍直升機的航程效能指標;直升機在我軍的跨海峽飛行當中是一個全新的面孔,不過也不足夠讓人感覺奇怪,畢竟當年我軍的兩棲艦艇和各種直升機平臺還沒有充沛和富裕起來的時候,我軍各種自研自造的直升機,都將能在海峽獨立飛行往返作戰,當作一項效能指標。
直-10武裝直升機最後也確實在重重限制之下,成功的達到了能飛過海峽在灘頭執行一段時間任務,然後再返航飛回海峽西側的超遠航程,算是創下了武裝直升機作戰航程的記錄。雖然說在這種超遠端作戰的情況下油量充足但是攜帶的彈藥量要受到嚴重限制,實際上還是影響了持續作戰能力,跨海峽一個往返算上作戰超長的任務時間也比較耗費飛行員精力,也在防護設計啊等等方面造成了負面影響,但是有總是要比沒有好上很多的。
所以這次能在跨海飛行的名單當中看見直-10的影子還是很讓人高興的,說明我軍的基本功還是沒有忘,也說明在未來的海峽行動當中,即使我軍的海軍艦載武裝直升機還沒有明確的訊息,075和071在武裝直升機上還會空缺蠻久,但是至少我軍在灘頭不會缺少直升機的火力掩護,開始苦練實戰化跨海飛行的直-10,就是將來行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