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 王世彪
胃痛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發生疼痛為主症,也稱“胃脘痛”。寒性胃痛主要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外感實寒,二是內傷所致的虛寒,慢性胃痛、胃寒屬後者。素體不足、勞倦過度、飲食所傷、過服寒涼藥物、久病脾胃受損等均可引起脾胃虛弱,中焦虛寒導致胃失溫養,發生胃痛。近30年來,我用“溫胃散寒散”治療胃寒痛療效顯著。
具體為:附子、白芍、元胡各15克,肉桂、炙甘草各9克,乾薑、蒼朮、雞蛋殼各20克,厚朴、枳殼各12克,紅花、吳茱萸各10克,黃芪35克。上藥混合,研為粉末,每日兩次,各次9克,溫水沖服。可溫裡散寒、理氣、活血、止痛,主治慢性胃寒、胃痛。
附子、肉桂、炙甘草、白芍、元胡、黃芪有溫中散寒、和胃止痛、補氣健脾的功效。乾薑、蒼朮可健脾燥溼、溫化水溼。雞蛋殼有燥溼化飲、制酸止痛、益腎壯骨、收斂止血、消癰解毒斂瘡等功效,主治飲停脘痛、反胃等。吳茱萸可加強制酸止痛。紅花善活血祛瘀;配伍厚朴、枳殼行氣,幫助血液執行。諸藥配伍,將溫胃散寒、制酸止痛、補氣健脾、燥溼化飲、活血祛瘀融為一體,符合胃痛治療原則,因而取得較為滿意的臨床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忌暴飲暴食、飢飽無常;不可長期吃生冷、酒水、炙烤等食物;不能過度服用苦寒、燥熱傷胃的藥物。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