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年初提了美版10.5代雅閣混動,我就一直想寫個中美同款車的對比。無奈國產版當時還沒改款,直接對比有失偏頗,於是這一拖就是大半年。現在國產10.5代雅閣已上市,廢話不多說,馬上填坑。
對比車型
國產版:2022款雅閣混動銳領版,指導價21.98萬元,動力總成和整車均為本土生產。
美版:2021款雅閣混動EX,指導價31535美元(摺合人民幣20.18萬元),動力總成從日本進口,整車在美國生產。
中美市場的雅閣混動都提供了4個配置級,我選的這兩款都是各自的次低配,是其中價效比較高的型號。同動力前提下,國產版貴了10%,考慮到廣豐凱美瑞2.0L(17.98萬元)賣得比美規2.5L(26320美元/16.85萬元人民幣)還貴,這個差價還不算太大。
外觀差異——國產版勝
1.尾燈:美版改款後尾燈依然沿用老款造型。而國產版則換成了新樣式,調整了燈組結構並光源也升級為全LED(現款剎車燈和轉向燈為鹵素燈泡)。看來廣本也知道雅閣這尾燈飽受詬病啊。作為美版車主,廣本這個改動我還是很羨慕的。
2.混動身份標識:美版仍然沿用老款的“Hybrid”,而國產版換成了“e:HEV”。
雖然只有兩處不同,但和老款相比,新款雅閣的中美差異更醒目了,目測美國電商平臺不久後就會有國產版尾燈總成上架。
配置差異——各有千秋
盲區監測+倒車側方預警:實用性極強,近年來在美國的裝車門檻一直較低,連A級車都能做到至少次低配就有。以國內的交通環境以及雅閣混動銳領版22萬的定價來看,沒它有點兒說不過去。
方向盤/座椅材質:這是國內車型多年來的一貫優勢,而在美國的裝備門檻卻很高,B級車基本都要中高配才有。就拿方向盤來說吧,塑膠不僅看著廉價,手感也差,但確實耐用,開個10萬公里也還這樣;皮革手感好,檔次高,但開個幾萬公里一準兒包漿。二者特性正相反,就看你在乎哪方面了。當然,皮革比塑膠/織物成本高是肯定的。
後視鏡電動摺疊、PM2.5過濾、副駕駛電動座椅:這些在美版上因為作用不大而全系欠奉的配置在國產版都加上了,屬於因地制宜的調整,好評。
備胎:由於這一代混動的電池不再佔用後備箱空間,混動版的備胎槽其實和汽油版是一樣大的。然而美版卻只給汽油版提供備胎,混動版則只有補胎膠和打氣泵,並且後備箱下層空間也沒有因為省了備胎而增加。想不到美版車竟然也這麼明目張膽地減配,幸虧國產版沒學。
發動機遠端啟動:這在美國屬於常見配置,出門前可以提前啟動發動機確保車內冬暖夏涼。但中美國情不同,國內大多數人停車的地方都超出了視線或遙控鑰匙的覆蓋範圍,這個功能很難派上用場,中低配沒有也無妨。
前排座椅加熱:這個配置在A級車上都不算高階配置了,成本也不高。然而國產雅閣的8款細分車型居然有5款都沒有座椅加熱。美版11款細分車型也才3款沒有座椅加熱。難道廣本因為自己在廣州且廣東是日系車的大本營就覺得大部分消費者都不需要這玩意兒嗎?
膝部氣囊:美版全系標配,國產全系缺席,必須差評。只不過鑑於10代思域、皓影、凌派的安全性表現,國產雅閣這個減配我一點兒不意外。
後排座椅放倒:如果你需要運不是很寬的超長物品,4:6放倒只要能保證你的車還能坐3-4個人,整體放倒就得100%變成兩座車了,空間靈活性差一大截。關鍵是比例放倒能貴多少錢?讓你一個B級車全系都捨不得給。
CarPlay:美版中期改款後全系標配CarPlay和Andriod Auto,國產版改款前就很奇葩,混動只有次高配銳智獨享,頂配反而沒了。這次改款換了螢幕更大的新車機,卻乾脆全系拿掉了CarPlay,廣本你是跟蘋果有仇嗎?
整車用料——美版更硬
說完了配置,我們再看看全系的整體差異。
發動機蓋:國產版係為氣壓撐杆,這個級別應該的。美版為手動撐杆,既low又不方便。
前排閱讀燈:國產版從次低配起就是LED,美版全系鹵素,比較廉價。
後門板覆蓋件:國產版軟塑膠,美版硬塑膠。絕大多數全球款B級車都這樣。
後備箱蓋撐杆:國產版用塑膠罩包著,看著體面利落。美版為裸露的金屬桿,略顯粗糙。
車身強度:美版雅閣在A柱、B柱、側邊梁、車頂橫樑、車尾縱梁都使用了強度1500MPa級的熱成型鋼。國產版雅閣的車身鋼材則整體降了一級,最高只用到了980MPa級的超高強度鋼。
得益於強度更高的車身和氣囊全系滿配,美版雅閣碰撞測試優秀,IIHS獲“頂級安全+”評級。考慮到安全性重要得多,可以說美版光靠這一項就足以扭轉LED閱讀燈、發動機蓋氣壓撐杆之類表面功夫的不足。
做個總結吧。和美版相比,如今國產本田在看得見的地方是越來越捨得下本了,沒有把那些廉價元素照搬到國內。唯獨在安全方面卻還是摳摳縮縮,遲遲不和海外版接軌。這放在10年前可能還不算啥,畢竟那時候連25%偏置碰撞測試都沒有,各車企半斤八兩。現在人們安全意識越來越高,車企競爭越發激烈,並且已經有個別大廠已經安全性與美版接軌,本田再不跟進,縱然短時銷量已經風騷,但輿論口碑也挺不了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