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有多慘
當前的實體店生意有多難做?或許只有自己開店鋪的老闆,才知道到底有多難了!
2021年,僅從武漢一座城市來看,在坐擁寸土寸金的優質地段,比鄰武大、華中科技大學,耗資6.5億打造的光谷國際倒閉後,1828武漢新天地購物商圈也緊跟著宣佈“涼涼”。
這是個別城市獨有的現象麼?
並不是,大中型購物商場倒閉、商業街繁華不再的境況,正在全國各個城市不斷上演。
店鋪倒閉通常是因為客流稀少、高昂的租金成本、經營入不敷出,而一家店鋪倒閉彷彿又會“傳染”給其它店鋪,導致整個購物中心或商業街全部被關停。
相比線下實體店的蕭條沒落,網上購物則成了消費主流,一度佔據全國總消費的半壁江山。
2020年,作為電商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江蘇居民的線上線下消費的比例分別為57%和43%。線上消費佔比已經超過了總消費的一半,並且預計未來幾年還會有所提升。
線下商家抱怨生意難做,並把原因歸結於電商的發展,似乎真有那麼幾分道理!
2021年,全國1-9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1.81萬億元,同比2019年僅增長8.0%。
全國的消費總額就這麼多,3年平均消費增長已經降為個位數;如果線上消費佔去一半多,線上線下消費又形成了競爭關係,那麼線下消費還能有多少購買力?
商鋪在等錢來,網購卻是在“搶錢”
時代已經變了,中國再也不是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不是生產出商品就能賺錢的年代。
以前是工廠生產什麼,顧客就得買什麼;而現在是顧客需要什麼,電商就得出售什麼,工廠就得為顧客生產什麼。供需關係已經徹底翻轉,但一些人的腦筋還沒有轉過彎來。
當傳統的商鋪、門店還在等著生意上門,等著顧客送錢來讓自己賺的時候;
網際網路電商已經開啟了“搶錢”模式,“雙11”、618、情人節、春節都變成了購物節,都在最大程度地收割顧客的購買力,線下商鋪拿什麼來與之競爭?
“酒香也怕巷子深”,質量再好的產品也需要流量的加持,電商吃盡了網際網路流量的紅利。
網際網路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致的便利性,一部手機就可以足不出戶享受美食、滿足剁手欲,這就成了“宅文化”滋生的土壤,人們變得更加的“巨嬰化”。
外賣送到樓下很不情願去拿;90分鐘的電影可以被概述成3個短影片,幾分鐘就能快速地“看完”一部快餐電影;晚上能睡多晚就睡多晚,早上能多睡一分鐘就多睡一分鐘。
在講求效率的快節奏生活中,每個人都在用最快最節省的成本,獲取生活最大的舒適度。
我們開啟手機APP,就能瀏覽全國所有的商品,花幾分鐘搜尋對比就能快速地找到我們想要購買的東西。購買大件物品還能送貨上門並安裝,購物變得便捷化和無腦化。
若不是閒得慌,誰還有心思花個把小時去逛商場,耗費大量的時間、金錢成本,腳都走軟了去搜尋開啟手機APP就能購買的商品?
這就是滿大街只剩下了藥店、足浴店、餐飲店、奶茶店的原因,能夠被線上業務覆蓋的線下商業,要麼已經被淘汰,要麼正在被淘汰!
線下實體店生意難做,那是因為你選擇的競爭對手實在太強!
馬雲也終將被時代拋棄?
線下商鋪的生意難做,本質上是因為網購已經讓消費者養成了“懶惰”的消費習慣。
這是購物方式的進化,也是提升社會執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商業模式。
與此同時,網購也對實體商業形成了“降維打擊”,不可避免地會形成競爭關係。
商業模式的進化,就像是機械化種田、收割,先進的生產技術提高了生產效率。我們能說機械化搶了農民的飯碗,必須要堅決抵制農業機械化,回到肩挑背扛的時代嗎?
顯然不能,生產效率只能不斷提高,並且新生產力必然會取代舊生產力。甚至工業4.0實現後,機械臂會替代人工完成很多重複性工作,從事這些工作的工人也會逐漸被淘汰。
照此看來,傳統電商也並不是購物模式的終點,T寶的業務資料也恰好證明了這一點。
沒有誰能夠永遠屹立不倒,哪怕是締造了萬億商業帝國的T寶,更遑論線下商鋪。
T寶巔峰時期,平臺有著超過800萬家商家,數百萬人在這裡掙到了第一桶金。即便是一個銷量不怎麼樣的小店鋪,也能價值20~60萬,並且是一鋪難求。
隨著平臺的紅利期結束、業務的規範化,特別是PDD的崛起使用者數量超越T寶,電商也就越發的“內卷”。許多T寶店鋪價值從幾十萬跌至0,甚至是免費轉讓也無人肯接盤。
曾經營業收入超過5萬億,淨利潤超過1000億的T寶、T貓。隨著大量的商家湧入,對流量的爭奪也趨於白熱化,想要有訂單就必須高價購買流量,沒有流量就沒有訂單。
經專業人員測算,當前電商店鋪的經營成本,部分已經超過實體店的經營成本。其中僅有約20%的店鋪還有盈利,80%的店鋪僅能維持盈虧平衡,甚至已經陷入虧損。
購物模式始終在進化
曾經的電商的“頭號玩家”,也逐漸露出了頹勢,馬老師的時代終究成了過去時。
如果說傳統電商是在“搶錢”,那麼依靠更龐大流量紅利期的直播帶貨,那就分明是在“印錢”。
直播帶貨有多瘋狂?看看李佳琦和薇婭的單日銷售資料,我們也能窺見一二。
10月21日,連續直播12小時的“雙11”首輪預售活動結束。兩位當紅主播李佳琦和薇婭的銷售金額再破記錄,分別為115.39億和85.33億元,期間T寶伺服器一度火爆到崩潰。
數千萬人累計線上;商品上架就被秒空;主播嘶啞著喊觀眾要理性消費,觀眾卻回應就是要“野性消費”;半小時銷售額直接破億;單品銷量破1.6億;
全國各個城市中,年營業額超過9億的大型購物中心,僅有850家左右。
這就意味著,頭部主播一天的直播營業額,相當於全國所有大型商場“吭哧吭哧”幹10天的營業額。線上線下的消費數額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選手,購物中心拿什麼來比?
當紅主播的佣金收入範圍一般為20%~45%,即便按照最低的20%計算,他們單日的佣金收入在16億以上。一些還不太瞭解這個行業的網友,估計已經被震驚掉了下巴!
直播間輕快的音樂讓人上頭,年輕帥氣/漂亮的主播激情澎湃,不斷地吆喝著掛上商品連結,商品質量如何消費者一目瞭然,鬨鬧不斷的搶購比菜市場還熱鬧。
專業團隊營造的直播消費場景,在最大程度地迎合消費者的口味,最大限度地挑起消費者的購物慾望。商品被營銷得天花亂墜,此時此景觀眾如何不產生消費的衝動?
傳統電商購物方式不是終點,消費者的購物喜好始終在變化,在直播帶貨風口正盛的時期,傳統電商尚且略處於下風,更不用說線下的實體商業了。
結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所以說線下實體商業輸得冤麼?商業街倒閉實體店蕭條,能夠將“鍋”甩給傳統電商麼?
被時代所拋棄,被新的購物模式所取代,實體店有點冤,也一點都不冤。
這個社會的財富總共就這麼多,你賺的每一分錢都要從別人口袋裡掏出來。現實社會同樣是個“魷魚遊戲”,只有玩不起的人才會不斷的甩鍋,才會選擇“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