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歆
10月28日早盤,“同花順崩了”的訊息曝出,並一度衝上微博熱搜首位。此後,同花順表示,“因網路線路出現異常,同花順APP部分使用者出現登入異常,目前已經恢復。如有個別用戶仍存在問題,請隨時聯絡我們。由此對使用者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截至筆者發稿,該微博話題閱讀數超過了2.4億次。
在某種意義上,同花順系統宕機衝上熱搜,是對於A股市場的一場“壓力測試”。
其一,券商交易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是否充足?
截至9月底,我國投資者數量(A、B股合計)已經接近1.94億,其中,持股市值在50萬元以下的中小投資者佔比達97%。雖然活躍投資者數量必然遠小於開戶投資者,但是動輒萬億元的滬深市場單日成交額還是能充分說明交投的活躍。
如此大規模的資金交投和流動,自然需要安全性和穩定性強的交易系統做支撐。但是,近年來券商交易平臺“崩潰”卻屢屢發生。2015年5、6月份,滬深兩市數個交易日單日交易額超過兩萬億元,當時曾有數家券商交易系統出現宕機。此後,類似情況間或發生。據媒體報道,僅2020年7月6日一日內,就有4家券商因交易系統出現卡頓、交易頁面顯示錯誤、證券賬戶無法註冊等故障問題被投訴。筆者以“券商交易系統崩潰”為關鍵詞檢索發現,僅今年以來被網友爆料的頭部券商就超過10家。
由此可見,交易系統安全性、穩定性待提高是券商行業的共性問題。更何況,伴隨著投融資主體雙向增多、增量資金入場等市場發展的必然前景,A股市場的成交額將在中長期保持上升態勢,對於交易系統的壓力會進一步加大,券商、網路運營商等技術支援主體都有必要做好萬全準備。
其二,“免責條款”會否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
在“同花順崩潰”後,部分投資者提出“索賠”。但是,對於類似問題,券商和投資者的答案可能是不同的。
筆者注意到,絕大多數券商軟體都對“包括但不限於網路擁堵、計算機病毒感染、駭客攻擊、系統停機、裝置設施故障等問題”設定了免責條款。也就是說,投資者如果想參與市場交易,只能在接受哪一家券商的免責宣告之間做選擇,並不能選擇排除掉免責宣告。
但實際上,投資者在券商系統宕機期間,喪失了交易權,其承擔的市場風險是迅速增大的。因此,類似的免責宣告,對於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構成了侵害。更可況,就法理而言,能夠舉證(例如已經掛單但因系統原因未能成交)的投資或有收益同樣應該受到保護。
其三,“熱搜第一”折射出部分投資者對短線交易仍有較強的路徑依賴。
券商交易系統崩潰確實影響投資者交易,但一個個案能夠觸達2.4億閱讀受眾,一定程度折射出投資者對不能短線交易的焦慮情緒,中長線投資理念未能形成最佳覆蓋。
例如,有些投資者表示,當時大盤在下跌,交易系統崩潰影響自己“出逃”。但從時間軸來看,彼時滬指的震盪區間不到0.8%,而28日全天的震盪區間超過了1.5%;而且,滬指28日收盤點位是高於同花順宕機期間的指數最低值的。換句話說,當時的市場波動並不足以達到恐慌。尤其是對於大多數中長線投資者而言,其彼時斬倉出逃的必要性並不算高。當然這是市場的整體情況,個股個案方面可能有一定差異。
回放整個事件,“同花順崩了”其實更多的是一種偶然。筆者相信,透過最佳化金融基礎設施、規則、理念,A股市場有能力讓券商交易系統減少宕機、讓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讓市場投資理念更健康成為一種必然。
(編輯 白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