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上圖的小可愛是什麼屬科的動物?兔科?鼠科?鹿科?
答案都不是,這隻小可愛名為鼷鹿,屬於單獨的鼷鹿科,是世界上發現最小的偶蹄目哺乳類動物。
鼷鹿科包含水鼷鹿屬、斑鼷鹿屬和鼷鹿屬3個屬,共10種,均為熱帶的林棲動物,主要分佈於亞洲和非洲地區,但在我國,威氏小鼷鹿是目前僅有的鼷鹿科動物,僅分佈在雲南的西雙版納地區。
它們保留著許多原始特徵,在進化生物學研究中價值很高。
可愛的三不像
小鼷鹿的個頭只有兔子那麼大,面相又酷似鼠類,軀幹又像是鹿科動物,和封神榜裡姜子牙的坐騎四不像的暱稱出處如出一轍,喚它一句三不像也不為過。鼷鹿的英文名也根據其外貌特徵取名為Lesser mouse-deer(小鼠鹿)。
小鼷鹿雌雄頭上都不長角,前肢短,後肢長,尾短,適於跳躍,體長約42-63cm。
雄性有著發達的獠牙,主要生活在茂密的熱帶雨林和季雨林的底層,喜歡在早晨與傍晚活動,善於隱蔽,一般不遠離棲息地。
身材迷你,滴溜溜的大眼睛的小鼷鹿,活脫脫的就是雨林萌主。
獨來獨往的謹慎者
小鼷鹿喜歡獨來獨往,只有到了發情期才會看見它們雌雄成對活動,但是交配後又各自迴歸獨行俠的生活。
鼷鹿以嫩葉、莖杆和漿果為主食,像是炮仗花、木奶果、無花果、雲南石梓等植物都在它們餐單選擇範圍內。
小鼷鹿最傲人的特點是速度敏捷。
身材嬌小,又不像鹿科動物那樣有發達而堅硬的角可以防身,因而生性膽小機警,靠林間隱蔽和敏捷的行動躲避危險——可以像兔子一樣跳躍奔跑,受驚時也能游泳逃走。
岌岌可危的生存狀況
分佈在我國的小鼷鹿可以全年繁殖,孕期4~6個月,每胎一崽,偶爾會有雙崽,產崽後不久就可以繼續發情,甚至能一邊哺乳一邊懷孕。幼崽出生後很快就能站立活動,5個月左右就達到性成熟。
這樣的繁殖特點並不意味著其生存狀態很樂觀,在《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篇》中,它們被列為“極危”等級,屬於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由於雲南當地橡膠、茶葉等大熱的經濟作物適合種植的海拔區與小鼷鹿的生長環境產生了衝突,隨著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擴大,鄉間公路的建立都造成了小鼷鹿的生存環境的破碎化,產生了孤島效應,阻斷了基因或物種的交流。
加上小鼷鹿生性膽小,易受驚嚇,人類活動足跡只要稍近一些,就可能驚擾到它們,它們可能會遠離此地,這就造成種群活動範圍變相縮水。
另一方面,如若受驚嚇慌不擇路而選擇涉水逃生,它們入水就“僵直”,會大大增加不必要的個體生存風險。就算涉水成功,每次涉水後,威氏小鼷鹿需要晾曬皮毛,行動能力變得特別遲緩,這種狀態可能會持續半小時,這麼一來,它們很容易被眾多天敵捕食。
小鼷鹿種群現今的生存狀況不容樂觀,我們對於它們的瞭解也仍是知之甚少,為了能讓萌萌的它們繼續自由快樂地奔跑在這顆藍星上,我們也要加強對熱帶雨林的恢復與保護的力度,保衛我們共同的生存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