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路亞運動的發展,國內本土路亞物件魚逐步被開發,其中翹嘴、鱖魚、馬口、黑魚為主要路亞物件魚。在本文中,我與廣大路亞愛好者分享一下關於路鱖魚的操作辦法和找魚方法。
在國內,鱖魚的種種類有很多,如我們常見的翹嘴鱖、斑鱖,也有我們不常見的,比如大眼鱖、柳州鱖、長體鱖等。
儘管種類很多,但鱖魚有一個共同點,它們同為底棲伏擊型魚類(各不同種類的鱖魚存在些許區別)。
說起鱖魚,很多路亞釣手自然會聯想到亂石、大壩、橋墩等常見的鱖魚標點。
然而,很多時候即便水底沒有什麼結構,我們依然可以釣到翹嘴鱖,原因何在?這還要透過它的體型進行分析。
翹嘴鱖體型較大,身體很寬且肥胖,這造成它們對食物的需求量也較大,只有多吃,才能保證其身體正常運轉,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在淺灘、陡坎、碎石區依然能夠找到它們的原因。
本文要說的重點不是翹嘴鱖,而是另外一種常見的鱖魚——斑鱖。
斑鱖作為國內經濟價值較高的淡水魚,深受廣大“吃貨”的喜愛,故此國內斑鱖的資源偏少,特別是個體較大的斑鱖更是少之又少。
鱖魚是底棲伏擊型魚類,即它們需要找到掩體再行伏擊,因此結構尤為重要
斑鱖的身體較細,呈紡錘形,並不像翹嘴鱖那樣有一個強健的體魄。
不過,我們不能因其外形偏細就判斷它性情柔弱。
斑鱖其實很兇猛,它捕食餌魚往往一擊致命。
不過,我們透過其外形特徵可以大致判斷出它的生活習性——偏細的體形說明斑鱖的食量並不是特別大,由此可以判斷,它捕食以伏擊為主。
鱖魚是底棲伏擊型魚類,即它們需要找到掩體再行伏擊,總不能隨隨便便找個沙灘或者平坦的水底來伏擊。
因此,結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到亂石、大壩、水閘、橋墩等區域路斑鱖的原因,這種地方既可以為斑鱖提供隱蔽的伏擊場所,又是小魚躲避天敵的好地方。
知道了鱖魚經常出沒的地方,就相當於定位了標點,剩下的就看我們如何作釣了。
既然斑鱖是底棲伏擊型魚類,那麼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底”,也就是我們的擬餌要觸及底部結構區域。
根據水深,我們可以考慮深潛米諾、深潛胖子、vib、鉛頭鉤釣組或德州釣組,這些都是路鱖魚的常見擬餌。假如結構區域不大且不是很複雜,我們可以考慮用米諾、胖子,或者vib來快速搜尋鱖魚,這種方式比較高效,但也有弊端。
首先,我們要考慮作釣成本,掛丟一個米諾、胖子或vib,相當於損失好幾副鉛頭鉤或德州釣組。
其次,反應餌往往會把鱖魚帶離標點,即由於你的操作問題,鱖魚並沒有咬中擬餌,或者壓根沒給它們開口的機會。
在這種情況下,鱖魚就會偏離之前的標點,這對後面的作釣是有害無益的。
那麼,我們該如何解決用餌問題呢?我的個人習慣是用鉛頭鉤釣組。
這樣做有三方面考慮,第一個,作釣成本較低;第二,用鉛頭鉤釣組可以釣得稍慢一點,給斑鱖足夠的時間判斷、追逐、就餌;第三,鉛頭鉤釣組可以更好地靠近水底結構,即靠近斑鱖的伏擊圈。
有人會問:“鉛頭鉤不掛底嗎?”鉛頭鉤在失控的情況下很容易掛底。
那麼,如果碰到比較複雜的結構,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用德州釣組呢?德州釣組有很好的防刮效果,能進入結構的更深處,即結構的核心區域,讓那些警惕性更高的斑鱖開口。
那麼,德州有沒有弊端?當然有。
凡事都有兩面性,德州釣組的優勢不必多說,我單說它的弊端。
第一,德州釣組的操作頻率比較慢,對於急性子的釣手來說,這是件折磨人的事情。
其次,德州釣組採用曲柄鉤,出現咬口後鉤尖要外露後才能打穿魚嘴,因此見咬口就立即刺魚的人往往打不中。
不知大家在使用德州釣組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情況。
有了上面的分析,我相信大家在水庫裡找到斑鱖並釣到它將不是難事,剩下的就是去實踐了。
另外,我們還要結合天氣、水溫、光照、水深等因素考慮如何路斑鱖,還有一個比較關鍵的因素就是氣壓,氣壓對於釣魚來說是很關鍵的。
很多人會說,視窗期是最關鍵的,對此我不做爭論。
我要說的是,想玩好路亞,需要考慮的因素是非常多的。
還是那句話:實踐出真知。
多出去走走看看,實地感受一下,比任何紙上談兵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