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中央公佈了
2021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名單
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學院
某系副主任李清江
獲此榮譽
★ ★ ★
★
10月15日,北京,與會專家正在認真聽取一個重要專案答辯彙報。李清江自信而專業的陳述,吸引了專家的目光。專案意義、未來實際軍事需求……面對專家的提問,他應對自如,最終以高票獲得了軍委科技委某重點專案的全額資助。
初出茅廬 勇摘全國競賽桂冠
2007年,大三的李清江參加第八屆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創新性提出程控濾波器電路設計架構,在全國2000餘組參賽隊中脫穎而出,斬獲本科生組唯一最高獎-索尼杯,榮立個人二等功一次。
參賽期間,李清江白天要上課,下午下課就趕緊跑到實驗室,有時晚飯都沒時間吃,熬夜到凌晨是常態。暑假培訓期間,更是吃住在實驗室。
“作息不規律不算什麼,痛苦的是要經常面對失敗的結果。”李清江說,有時熬幾個通宵做出來的東西,很有可能因為一個引數不對就要推翻重來。也是從那時起,他練就了“勇於面對挫折,不斷挑戰自我”的強大內心,這也為日後的相關研究奠定了基礎。
工作後,李清江發揮電路設計特長積極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先後獲得全國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
潛心研究 解決國際學術爭議
2013年,德國學者在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論文,展示了某型憶阻器的非零交叉特性,發現其與憶阻器經典理論存在不一致,由此提出憶阻器理論存在錯誤,引發國際學術爭議。
這也給李清江帶來巨大思想衝擊。他反覆思忖:如果德國學者的質疑為真,則無異於給原始理論判了死刑,但真的是這樣嗎?
在一次常規測試中,因加班而十分疲憊的他忘記關閉直流電訊號,這時,憶阻器上的曲線來回移動,細看,還呈現一定規律。他敏銳的意識到該現象可能預示著器件中存在共生特性,便提出了一種測試方案,成功揭示了憶阻器非零交叉特性的物理機理,並首次實測證實了憶阻、憶容和憶感三種記憶特性的共存,成功解決了憶阻器理論的學術爭議。
相關研究成果被憶阻器之父蔡少棠教授評價為“憶阻器研究中的又一個里程碑工作”,認為其對憶阻器的設計、製備與電路應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聚焦備戰 突破智慧晶片瓶頸
2018年,李清江瞭解到我國某重大航天工程的星上處理機存在架構複雜、能耗高、智慧化程度低等問題,將極大制約工程的效能發揮。
他帶領團隊成員與某航天工程團隊深入探討可能的解決方案與技術細節。李清江大膽提出利用新型憶阻器開發下一代智慧計算晶片和智慧星上處理機的設想,並論證方案的可行性與預期效益。但憶阻器是世界前沿領域研究,還沒有真正邁入應用型晶片領域。能否成功,誰也無法預料。
為了不耽誤系統建設進度,李清江與同事僅用2年時間突破了多項核心技術,成功設計出多核可配置憶阻器類腦晶片,首輪流片即成功。以此晶片為基礎,他們開發出國內首套紅外影象智慧處理機樣機,並在某系統星載預處理中得到應用驗證,處理能效相比現有系統提升了1個數量級,為該戰略工程的“發現即感知”智慧化處理能力形成提供了重要硬體支撐。
“我們始終按照能打仗打勝仗要求,精準對接技術‘供給側’與戰場‘需求側’,為服務強軍備戰提供最優解決方案。”李清江介紹道,下一步,他們將佈局研究感測器與類腦智慧處理一體化整合的感存算一體晶片,為我軍裝備裝上更高能效的“智慧芯”。
作者 | 宋兵
編輯 | 許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