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機槍是步兵的戰鬥支柱,在二十世紀的幾十年戰爭中,機槍是中國步兵唯一的建制內支援火力,步兵連裝備的是輕機槍,步兵營裝備是重機槍,1950年以前以捷克ZB26式792mm輕機槍和德制MG08馬克沁水冷重機槍為主,蘇制DP1928式7.62mm輕機槍和MI910式7.62mm水冷重機槍,美製MI9I8輕機槍、MI917水冷重機槍、M1919氣冷重機槍,日製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和92式氣冷重機槍是這一時期中國軍隊的標配,當時幾乎所有世界輕重機槍都可以在中國軍隊中找到,
一:步兵機槍戰術和美俄編制
自從機槍裝備軍隊後,大大提高了步兵火力密度,步兵戰鬥隊形由密集隊形刺刀衝鋒改為小叢集散兵戰術,步兵衝擊通常在距敵方前沿5000米外集結,然後徒步行軍到500-1000米處,由密集隊形展開為疏開進攻隊形,在火力和煙霧的掩護下隱蔽進入到敵前沿200-400米時的衝擊出發陣地開始配置伴隨的機槍和迫擊炮,建立彈藥堆積點、指揮部,炮兵航空兵前觀站和傷員收容所,這個距離是非常科學的,這是步兵武器的有效射程之外,可以規避敵方火力殺傷,也是大口徑炮彈的200m危險距離,也是全副武裝士兵體力消耗極限之內,距離過遠體力消耗過大,衝擊時間長,暴露在火力下的時間也長,步兵衝擊時,通常在徐進彈幕之後跟進,距離過近易遭己方壓制火炮誤傷,解放軍一些技術過硬、作風優良的部隊甚至敢在彈幕之後100m跟進。
步兵開始衝鋒時,炮兵就會向防禦縱深後延伸,殘存的火力點就要靠步兵自己的機槍迫擊炮來消滅,一個步兵連衝擊隊形是個寬度為200m左右的梯形,短底邊向敵,分為兩線,一線3-4個班排成橫隊,二線4-5個班排成縱隊,連長直接掌握1個排用於發展突破,每個步兵班通常分為三組,兩個組擔任突擊,一個組擔任火力支援,每個步兵之間間隔在6-7m,防止一枚手榴彈同時殺傷2人,主攻連通常配屬4-6挺重機槍,幾門82迫擊炮和無後坐力炮,機槍射擊陣地通常佈置在梯形的長底邊兩側,以斜邊為界限側射,不會有機槍子彈從梯形中穿過,射擊要隨時檢查機槍火力是否越過界限,如果機槍被梯形擋住,機槍班班長就在彈著點觀測員指導下裝定超越射擊標尺,讓子彈從己方步兵頭上2.5m以上越過,
當機槍壓制住敵方後,步兵就衝到距敵50m處投擲手榴彈,班用機槍手掩護步兵手佔領一線塹壕,之後步兵連收攏、整隊,繼續發起衝或反衝擊,這種戰術強調一個快字,和美軍在阿富汗和塔利班對射一天也結束不了戰鬥不同,解放軍攻下一個陣地只要幾分鐘,透過快節奏讓敵人在還沒反應過來就被圍殲,這種優秀的單兵素質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美軍無法做到的,美軍追求強大的遠端火力殺傷,但只要對方還剩一個人,美軍就攻不下陣地,美國軍隊一直用M60式7.62mm通用機槍充當班用輕機槍,但M60式通用機槍重量太大,美軍用M249式5.56mm輕機槍取代了M60式通用機槍,可M249輕機槍在600米以外壓制力不足,最終美軍把比利時FN公司的MAG58x7.62mm通用機槍變成M240排用機槍,每個步兵排編制兩挺,備份槍管和彈藥由全排人員分擔。
蘇俄軍隊在966年後一直裝備效能優良的PK式762mm通用機槍,由於蘇軍全部機械化,裝甲輸送車和步兵戰車均有14.5mm機槍和7.62mm並列機槍,所以營屬機槍連和連屬機槍班被撤銷,摩步班只擁有一挺RPK-74式5.45mm班用輕機槍,但摩托化步兵師在阿富汗無用武之地,蘇軍只能以步兵和反抗戰士硬碰硬,RPK/RPK74班用輕機槍的威力和射程都不足,PKM式通用機槍就受到了所有步兵的歡迎,除了步兵班用PKM式通用機槍代替RPK/RPK74班用輕機槍之外,步兵連增編裝備6挺PKM式通用機槍的機槍排,一個22人的特種部隊排甚至裝備3挺PKM式通用機槍,現在的俄羅斯陸軍每個摩步排配備一挺PKM式7.62mm通用機槍。
二:1950-1979年的中國機槍
50年代中期開始,1956年後,中國仿製了RPD式7.62mm班用輕機槍,SGM7.62mm重機槍,RP46連用機槍,分別命名為56式、57式和58式,53式就是步兵營的主要裝備,這種機槍採用拖曳輪式槍架,重量達55千克,護板重8千克,但在中國南方山地和丘陵以及水網地區無法拖曳,想轉移陣地只能分解肩扛,短距離運動時需要射手提槍、副射手搬運槍架,彈藥手搬運護板或攜帶二箱各8.5千克250發彈藥箱,這三人只要缺一人這就有可能變成燒火棍,應部隊要求,軍工部門將53式重機槍的輪式槍架改進為沒有精瞄機的三腳架,總重量從55千克降到32千克,後來又降到29千克,但重量的降低也導致散佈偏高,支援步兵戰鬥時無法保證超越射擊時可能的誤傷和攔阻射擊的效果,而且戰鬥中需要輕裝時往往放棄14.5千克的槍架,射擊效果更加大打折扣,所以只生產了一千餘挺就停產,
二戰時,美蘇軍人對於MG.34/42式762mm通用機槍通用機槍令人驚歎的威力印象相當深刻,受此刺激,美蘇都用通用機槍全面取代班至連級機槍,1967,受潮流影響,軍工部門設計了67年式7.62mm輕重兩用機,全槍質量24千克,其中槍身重11千克,槍身上配有二腳架,沒有三腳架可穩定據槍,射擊效果要比沒有槍架的53/57式重機槍好得多,只是有效射程會下降到800米,但是67式通用機槍可靠性非常差,故障有卡殼、卡彈、卡末節、卡鏈、掉彈、空膛,擊針、活塞、拉殼鉤、槍機斷裂,脫彈齒磨損、槍管嚴重磨損、後坐能力不足等,這些故障是設計不合理所致,後經過修改零部件尺寸和加工精度,故障有所減少,第一批204挺1970年下發部隊試用時,正常環境停射故障達到了千分之一,惡劣環境射彈數百發就出現卡殼,膛內槍彈排除不及時就會自燃膛外炸,儘管如此,還是生產生產了約3萬挺應急,並在1974年停產。
1979年,重新生產的的67-1式重機槍開始裝備部隊,保留了原結構和大多數零部件,主要改進是加長機匣,將720-750發/分的射速降至600-650發/分,減少了振動提高精度,鋼性槍架改為跳動量很小的彈性槍架,修改槍機框拋殼口消除了卡殼故障,加大槍管外徑,增加鍍鉻層,槍管壽命從5000發提高到8000發,出廠時不再考核輕機槍狀態,只作為重機槍來使用,這時正好遇上對越自衛反擊戰,部隊對67式通用機槍可靠性缺乏信心,但67-1式重機槍又才剛生產,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解放軍不得不重新列裝53式重機槍,但越軍步兵營裝備蘇制12.7mm高射機槍,平射距離在1500米,53式重機槍僅1000米,越軍步兵連裝備的2挺7.62X54mm連用機槍威力比解放軍步兵連裝備的7.62x39mm班用輕機槍好,
越軍步兵連裝備的蘇制PKM/PKMS式通用機槍以輕機槍狀態為主,中國重機槍都是以三腳架狀態用於提供火力支援,解放軍繳獲了PKM/PKMS式通用機槍後十分感興趣,PK/PKM式通用機槍由卡拉什尼科夫設計,1966年量產,解放軍第一次見到時已經裝備蘇軍十年,軍工部門在1979年就決定仿製,只用一年就仿製完成,命名為:80式通用機槍送到部隊與現役的重機槍進行比對,結果是無論是精度、壽命,還是戰術效能明顯佔優;,三腳架狀態只有12.6千克,67-1式重機槍則達25千克,80式通用機槍提把位於全槍重心上,移動時,躍進時一名射手便能可以輕易連同三腳架一起提起來前進,並可以隨時架槍開火,而且構造簡單,惡劣環境下可靠性不輸56式衝鋒槍,更換槍管速度也快得多,所用的閉式彈鏈很容易裝彈到位。大多數部隊認為80式通用機槍更適合在戰場上使用,裝甲兵也認為優於55式坦克機槍,最終選定為86式並列機槍,空降兵、海軍陸戰隊和特種部隊也有少量裝備。
三:1980-2010年的中國機槍
但上級堅持用步兵部隊應用自家產品,67-1式重機槍不得不被迫改進,主要是減重達9.5千克,其仲槍架輕了8幹克,1982年設計定型為67-2式重機槍,效能基本上接近了80式通用機槍,但已經不適合當時的環境,80年代的中國陸軍面對著龐大的蘇軍裝甲叢集,蘇軍一個摩托化步兵師,裝備有步兵戰車,輪式裝甲車近500輛,作為壓制步坦協同的重機槍在蘇軍乘車衝擊戰術中無用武之地,不過蘇軍裝甲車都是薄皮大餡,此時的解放軍迫切需要-一型可以對抗輕裝甲目標的大口徑重機槍,裝備於步兵團高射機槍連的14.5mm高射機槍重量太大,58式雙聯裝14.5mm高射機槍重560千克,80式單管14.5mm高射機槍重214千克,94發56式14.5mm機槍彈重24千克,這樣的重量當時的步兵營無法負擔,可供選擇的武器就只有77式和85式12.7mm高射機槍,配用的84式鎢芯脫殼穿甲彈可在800米距離擊穿BMP-1式步兵戰車,
但部隊對重41.5千克的85式並不是十分滿意,步兵營機槍連只裝有一個機槍排裝備12.7mm高射機槍,另2個機槍排仍然裝備7.62mm重機槍,當時軍工部門收到一個錯誤的情報,蘇制NSV式12.7mm重機槍全槍質量僅25千克,受到這一資料的刺激,情報部門認為該槍是新式的連用機槍,這樣中蘇步兵火力差距會拉大到一個無法接受的程度,深受震撼的軍工部門,決定研製25千克的12.7mm重機槍,歷時數年攻關,最終研製出了26.5千克的89式127mm重機槍,89式重機槍在減重上下了極大的力氣,大量採用鋁合金材料及一次性精鍛成型,槍架僅8.5千克,但也帶來一個問題,由於過於強調減輕重量,全槍質量輕,射擊時震動較大,產生明顯的抖動,精度時好時壞,90%的89式12.7mm重機槍使用多年後鬆動精度下降,
最大的問題是槍彈,90年代之前步兵營機械化程度不高,一發12.7mm重機槍彈重116-126克,一個170發12.7mm彈箱重26~28千克,相當880發53式7.62mm機槍彈,一個人以揹負一箱槍彈為準,十個人可以揹負8800~10000發53式7.62mm機槍彈,但12.7mm重機槍彈只能揹負1700發。一個7.62mm機槍班彈藥基數5000發,班內三名彈藥手加上副班長只能攜帶1500發,剩下的必須由上負責運輸,12.7mm重機槍只能攜帶500發,89式重機槍射速60發/分,以5-10發/分短點射射擊只能打十多分鐘,以20發1分進行長點射射擊,只能打八分鐘,連續射擊只能打2分鐘,這點彈藥並不能支撐一場戰鬥,因此無法取代7.62mm重機槍,各國紛紛裝備輕機槍狀態的7.62mm通用機槍,美陸軍裝備了M240式7.62mm通用機槍,海軍陸戰隊裝備了MK48式762mm輕機槍,俄羅斯裝備了Pecheneg式762mm通用機槍,德國陸軍裝備了新型的MG5型7.62mm通用機槍。
中國軍為了給步兵營營屬機槍連的12.7mm重機槍提供補充,要求軍工部門研製一型適應全面小口徑化的小口徑通用機槍,軍工部門在1998年設計定型了QJY88式5.8mm通用機槍,與67-2式7.62mm重機槍相比輕了13千克,與裝三腳架PKM式通用機槍相比輕了10千克,使用專用的DVP88式5.8mm機槍彈有效射程1000米,這是世界上最輕的通用機槍,按照計劃,步兵連裝備88式通用機槍,壓制敵方的127mm機槍,步兵營用12.7mm重機槍淘汰7.62mm重機槍,.
DVP88式通用機槍最大的設計要求是5.8mm機槍彈威力要達到7.62x54mm機槍彈的水平,實際使用中DVP88式5.8mm機槍彈1000米落點動能只有200焦耳,而53式普通彈是450焦耳,53式機槍重彈是800焦耳,89式12.7mm穿燃彈是8016焦耳,如果用QJY88式通用機槍換裝67-2式7.62mm重機槍,解放軍步兵部隊600-1000米壓制火力就會大幅下降,而且DVP88式機槍彈與95式槍族使用的DBP87式步槍普通彈的通用性並不好,步兵連需要兩種同口徑不同尺寸的槍彈,所以QJY88式5.8mm通用機槍生了上千挺就停產了。
四:2010-2020年的中國機槍
88式通用機槍問世到今天已超過20年,雖然67-2式通用機槍早已全面退役,但作為換代產品的88式通用機槍卻沒有全面換裝,同時小口徑槍彈在近年區域性戰爭中遠距離上的殺傷能力飽受質疑與批評,而中口徑和大口徑槍彈卻在實戰中充分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因此,國產新一代中口徑通用機槍面世,又迴歸中口徑7.62毫米,不過解放軍已經裝備60多年的53式762毫米x54步槍彈,過於老舊,效能已經相當落後,效能非常均衡的北約7.62x51毫米步機槍彈是使用最為廣泛的中口徑步機槍彈,在國內791廠等廠有著幾十年的生產歷史,相關廠家幾十年來測繪仿製了大量的PKM通用機槍與MAG通用機槍,用於出口。對這兩種通用機槍的結構特點也相當熟悉,新型通用機槍不再使用762毫米x54彈而改用北約7.62x51毫米步機槍彈。
新型7.62mm通用機槍輕機槍狀態重8千克左右,伴隨著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彈藥攜行由機械化載具來解決,20世紀80年代,中國軍隊的摩托化水平不高,步兵連汽車班由團負責管理,戰時才下放,步兵連內裝備通用機槍很難,但以目前機械化水平,步兵連內裝備6挺7.62mm通用機槍沒有任何問題,使步兵連有獨立作戰能力,而不再需要步兵營配屬機槍,每挺機槍配備六條彈鏈,每個機槍班攜行3000發槍彈,應付一場戰鬥不是什麼問題,加上配屬的35mm輕型榴彈發射器,可以保證1000米內可靠的壓制火力,每個機槍班2挺7.62mm不配三腳架的通用機槍,正副射手各一名,重機槍狀態不僅反應速度慢,而且射手在架設機槍時也容易被殺傷,現代戰爭中的通用機槍很少裝三腳架,而是作為直射火力支柱隨時伴隨步兵機動,而步兵營不再裝備7.62mm重機槍,只裝備12.7mm重機槍,
中國陸軍已經列裝新型12.7毫米大口徑機槍,這種機槍包括槍身、支架、觀瞄裝置和彈鏈、槍彈、供彈具等全系統重量比89式機槍減輕了約9.5千克。整體結構與89式大同小異,但改為純導氣式工作原理,發射12.7x108毫米的新材料槍彈,使用了塑膠彈鏈和塑膠彈箱重量大為減輕,同等條件下可以攜帶更多的彈藥,並安裝了兩腳架,可進行輕便射擊,同時也可以安裝三角架,三腳架為碳纖維材質,全重僅為數千克,這種新型12.7毫米大口徑機槍將陸續列裝中國軍隊和武警部隊,89式機槍是受到戰場環境和運載能力的嚴格限制,不得不在效能上作出一定的妥協,但中國軍隊的機械化程度程度越來越高,裝步營和合成營全部的火力支援都給了機動載具,按說對輕武器重量的限制應該逐漸放寬才對,可這挺機槍還是是追求極致減重,肯定也要在效能上作出沒用的妥協,
在班用輕機槍領域,現役的95式(/95-1式班用輕機槍可能被彈鏈供彈班用輕機槍取代,該槍採用了雙路式供彈機構,可以同時相容彈匣和彈鏈。還安裝了皮卡汀尼導軌,可在機匣上方選擇不同的機械瞄準具或光電瞄準鏡,透過提把還可以在射擊過程中快速更換槍管,基本和美國M249班用輕機槍差不多,可問題是美國正用M27自動步槍取代M249班用輕機槍,會不會出現錯誤還不好說,用一挺彈鏈供彈班用輕機槍代QBB95式班用輕機槍表面上來看是提高了步兵班火力,QBB95式班用輕機槍在重新裝彈只要裝彈鼓裝在彈鼓結合口,拉槍機上膛就可以射擊,而彈鏈供彈的機槍要左手將彈盒護蓋翻開,將彈帶裝入受彈機內,使第一發子彈滑過撥彈齒,蓋上受彈機蓋,然後拉槍機上膛後才可以射擊,75發快裝彈鼓緊急時可裝在QBZ95式自動步槍上客串火力壓制,如果是彈鏈,當自動步槍子彈打光時只能從彈鏈上一發發拆下子彈壓入彈匣,與其這麼折騰,還不如裝備兩挺QBB95式班用輕機槍,
五:結語
從1953年-2021年的中國機槍的發展史可以看出,中國的機槍發展之路一直是坎坷的,作為步兵的生命支柱,中國的機槍火力一直比不過蘇聯陸軍和美國陸軍,甚至曾經連越南陸軍也比不過,很多時候設計時過於強調某種用途,有時形同雞肋,從發展趨勢來看,中國機槍總是慢人一步,期望中國的機槍設計人員也像其他軍工企業那樣展開思路,才會從天塹走向通途,迎來全新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