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有句話常被提及:“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這句話的含義是家中積累超過千金的富人,坐和臥都不會靠近屋堂的屋簷,怕被屋瓦掉下來砸到。可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一段特殊歲月裡,卻有一群旁人眼中的“千金之子”,不畏犧牲,甘於身先士卒,最後為了國家和人民英勇犧牲。
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但所有人卻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困難也就不再是困難。可在國內萬眾一心的大好局勢下,境外反華勢力依舊賊心不死,我們的邊疆仍面臨挑釁和騷擾。
1979年,中越邊境戰爭爆發,為了保衛身後的百姓,中國軍人沒有半步退縮,爭先奔赴一線迎擊敵人。很多老一輩的首長後代,繼承了父輩的榮光,同樣加入了這場對越反擊戰,其中就有10名首長的兒子在反擊戰中犧牲。
拋開首長之子的身份,他們是人民解放軍,是光榮的軍人。
那麼,這十位甘坐於垂堂,奔赴前線最後英勇犧牲的英雄都是誰?
戰爭打響
上世紀七十年代,隨著美蘇冷戰帶來的世界波盪,國際形勢開始變得錯綜複雜,中蘇兩國之間的關係急劇惡化,大量援助專家被調回蘇聯,兩國的蜜月期成為過去。
當時的越南作為蘇聯忠實小弟,開始逐步走上反華道路,越南國內親華派武元甲、長征等人被政治邊緣化,國內反華派上臺,越南開始興起一陣對中國的敵視之風。
毛主席作為社會主義世界的領袖人物,被整個越南所崇拜,可在越南反華派當行的特殊時代,越南共產黨黨章內的毛澤東思想被刪除,國內毛澤東理論成了禁忌,而大量的在越華僑也是受到了當局的排擠和打壓。
這樣的反華氛圍下,再加上越南昔日在中蘇支援下打敗美國的榮光加持,越南領導人錯估中越軍隊實力,盲目的誇耀越南軍隊是世界第三大武裝勢力,抱著這樣的心態,越南軍隊囂張無比的侵佔中越邊境土壤,挑釁我國戍邊戰士。
1978年2月14日,中央下達準備開啟對越自衛反擊的通知,全軍正式進入一級戒備狀態,對越自衛反擊戰就此打響。
無數將士為了和平而先行兵刃,為了保衛國家,很多將士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這其中就有一些首長子嗣加入了戰場。
江魯平——走後門上前線,抱住腸子指揮作戰
江魯平,這位正值風華歲月的高幹子弟,他在最美好的年紀將青春和生命都留在了部隊,這位烈士的父親是原廣州軍區副司令員江燮元。
江燮元是新中國共和國開國少將之一,他曾親歷過土地革命,抗日戰爭等一系列影響新中國的歷史性戰爭,而對於江少將來說,最令他心痛的還是自己參與指揮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在這一場戰役後,他永遠失去了自己的三子。
和當時很多革命老將子女一般,從小受到父親薰陶的江魯平在成年後選擇投身沙場,而在對越反擊戰中,江魯平不惜用“走後門”獲取上前線的機會。
很多人都聽說過走後門辦事的惡劣行徑,可是,有人走後門為了好處,卻也有人走後門是為了上前線打仗,保衛國家,江魯平便是走了這個特殊的後門。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後,江魯平所在部隊被調往越南,但並沒有在最前線展開作戰的機會。迫切渴望迎敵作戰的江魯平主動找到父親,希望父親將自己調往前線,去最危險的地方。
江魯平父親知道兒子的想法後,也萬分支援,更是為兒子破了這個例。
到達前線後,江魯平擔任42軍125師步兵連長,他沒有辜負父親為自己走的後門,帶領整個隊伍深入敵後勘察敵軍座標,為後方大部隊創造了巨大機會。在率軍攻打複合地區時,由於越南軍隊採取火力壓制戰略,一批中國將士被越軍壓制在險惡地勢下。
眼見這群戰友的性命朝不保夕,江魯平火速做出了應對,他帶領整個連向越軍進攻,希望圍魏救趙,吸引敵軍火力。可敵人的火力被吸引來了,江魯平自己卻因為身先士卒被敵軍用高射機槍掃射到腹部。
在劇痛下,江魯平險些暈眩過去,再一低頭,自己的腸子竟已經快要從腹中掉出,換做常人早已在劇痛和恐怖場面中昏倒,可江魯平卻是抱著自己的腸子,繼續頂著生命的逐漸消逝指揮戰士進攻。
最終,被越南軍隊包圍的將士們被解救出來了,而42軍125師步兵,也永遠失去了他們最敬愛的連長。
曹輝—18歲的共和國烈士
18歲,這個法定剛滿成年的年齡,倘若在今天,18歲的少年少女恐怕都如明媚陽光,肆意綻放自己的青春,而曹輝戰士卻是在18歲這個最好的年齡,死於越軍的炮火之下。
曹輝的父親同樣是軍中軍官,他的父親曹從連曾經擔任149師446團團長,作為一名身經百戰的軍人,他不是不知道戰爭的殘酷,可見慣了戰友犧牲的曹從連卻從未有過讓曹輝居於安樂的念頭。
和當時很多活躍在軍界的老一輩軍人一般,曹從連的出生很苦,他的戰友評價曹從連從小生活在苦水裡。直到從十幾歲當兵起,曹從連找到了自己值得為之付出一生的事業和信仰後,便開始跟隨部隊東征西戰。
打了這麼多年仗,曹從連從沒有疲憊過,也沒有迷惘過,因為他知道,自己是為了正義,為了國家而戰。正是因此,從讓兒子披上戎裝,投身軍旅生涯的那一天,曹從連就沒有想過用權力庇護曹輝,在中越戰爭爆發後,曹從連和兒子曹輝雙雙應徵奔赴戰場,父子倆並肩作戰殺敵。
這本是一段佳話,但曹輝卻成了唯一一位犧牲在西線戰場上的軍團長之子。
根據曹從連戰友的回憶,在曹輝犧牲前一段時間,曹輝、曹從連還曾見過面,當時曹輝笑著向父親討要煙抽。聽到曹輝要煙,這位戰友當即掏煙給了曹輝,隨後曹輝就和父親告別再次奔赴前線。
可誰也沒有想到,這卻是曹輝抽的最後一根菸。
幾分鐘後,曹輝中彈身亡,這時候他的父親曹從連就在幾百米外,看著自己的兒子在越軍火力下倒地,心如刀割的曹團長卻是強忍心酸繼續指揮作戰。
多年之後的1984年,一部《高山下的花環》紅遍了中國大江南北,並在當年斬獲了大量的國內外獎項。而這部劇中有一個場景讓人記憶猶新,隔著電話,一位身著華麗的貴婦人向遠在前線指揮部的軍官雷軍長哭訴,要他將自己兒子撤回後方。
接到這個突兀電話的雷軍長卻勃然大怒,他將自己的軍帽摘了,大大發了通火,拒絕了貴婦人的要求,之後他更是直接將自己的兒子“小北京”調到了前線。
這部電影中的小北京和雷軍長的原型,便是越戰中的英雄父子曹從連和曹輝。
羅粵寧——遺體歸國方知為高幹之子
羅粵寧的父親是原廣州軍區副參謀長羅榮,同樣是因為家庭因素薰陶,羅粵寧自幼便心揣報國從軍之志,很快在長大成人後,他便圓夢軍旅生涯。
雖然父親在廣州軍中任高階統領,但同樣在廣州軍區當兵的羅粵寧從沒有想過借父親的權力走特殊化。一直到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他的戰友們仍沒有一個知道,自己並肩作戰的戰友羅粵寧的父親竟是廣州軍區副參謀長羅榮。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羅粵寧作為副連長率領將士進入敵後調查,為後方首長制定作戰計劃以及大部隊前進做偵察工作。
可在調查過程中,這支隊伍遭遇了敵人的包圍,經過一番激烈交戰,羅粵寧一方本處於優勢,但眼見著勝利近在眼前,敵軍的援軍卻包圍了這支隊伍。由於羅粵寧所率隊伍為最前排的偵察隊伍,再加上電臺被毀,無法求援,羅粵寧此時是四面皆兵,孤立無援。
在敵人的包圍下,羅粵寧決定帶領將士突圍,一次次突圍下,羅粵寧終於衝出了包圍圈,可他轉身看到包圍圈內依舊有將士被困住,羅粵寧讓旁人先行撤退,自己轉身繼續救人。
三進三出後他救下了大量戰友,可在第三次返回救人時,敵軍的子彈無情的擊倒了這位捨己為人的副連長。等到後方的大部隊察覺到不對,與撤離包圍圈的偵察隊伍回合後,他們這才知道羅粵寧的犧牲,含著淚水和悲痛,羅粵寧的戰友們將他的遺體送回了國內。
歸國後,羅粵寧的戰友們見到的卻是因為兒子犧牲而悲痛萬分的羅榮參謀長,這時候,他們才知道這麼多年與自己並肩作戰的,竟然是這位副參謀長的兒子。
倘若不是意外犧牲,恐怕這個秘密還要一直被隱瞞下去。
耿軍、耿小康——兄弟雙雙犧牲,母親一夜白頭
都說上陣親兄弟,而耿軍,耿小康和他們的父親耿副參謀長則是父子三人同投軍隊,為國效力。
長子耿軍犧牲時年僅十九歲,而次子耿小康犧牲時甚至不過十七歲,兩個還是孩子的將士,卻早早為了保衛國家、人民,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耿軍兄弟倆在父親的影響下早早投身了軍隊,他們加入了父親曾經呆過的150師,在父親的嚴格訓練和兄弟倆互相鼓勵下,他們的軍事素養飛速成長。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耿軍和耿小康一心想要投身戰場一線,他們向上級主動請纓,卻是沒有和父母提前交代。
臨行前兄弟倆給父母留下了一封遺書,倘若他們犧牲了,父母才會收到這封信,顯然他們早已預料到,此去必將危機四伏,甚至是馬革裹屍而歸,但他們義無反顧。
在戰場上,耿軍擔任三營八連班長,耿小康擔任副班長,兩個人齊心協力,帶領戰友們剿滅了許多敵人。可在高平地區的一次作戰中,耿軍他們被圍困在高地之上,四面皆是虎視眈眈的越南士兵。
儘管事不可為,可耿家兄弟依舊掩護著許多戰士撤離,而他們自己卻是永遠留在了這裡,耿小康先中彈身亡,耿軍和留下掩護的幾個共產黨員戰士在打空子彈後為避免被俘,隨著耿軍的高聲大喊:“共產黨員跟我跳”。
他們縱身躍下懸崖,結束了光榮的一生。
收到兩個兒子生前寫下的遺書,得知兒子們的死訊,遠在千里外的父母忍不住落淚,耿家兄弟的母親甚至一夜哭白了頭。
張力——參與戰爭第三天犧牲
張力的父親是160師的師長張志信,身為一師之長,他對於自己兒子的要求很高,他希望張力以後不是因為是自己的兒子而被尊敬,卻是因為自己的功績被人尊敬。
在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前,張力擔任160師478團9連的連長,任職期間,張力一直以訓練刻苦,管理得當而為上級讚揚。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後,張力更是主動請纓最危險的特務連。
張力認為,雖然特務連是最危險的一支隊伍,但同時,這支隊伍也是潛力無限,重要無比的隊伍。參加這一次戰爭前,張志信曾經特意和張力講過:“不要搞特殊化,不能給我丟臉,不立功不要回來見我”。
所以,得知兒子加入特務連後,張志信沒有擔心兒子的生命安全,反而是連連誇讚,稱不愧是自己的兒子。
可很快噩耗傳來,三天後,張力所在偵察連在高地搜尋越軍時,遭到敵軍槍支掃射,子彈造成了貫穿傷,再加上張力身處最前線,無法堅持到醫療團隊的到來,張力果斷選擇了留下來牽制敵人,為戰友爭取活下去撤離的希望。
在班長和戰友離開前,張力還不忘對班長們說:“請你和我的爸爸說,兒子沒有給他丟臉”,為了保護剩下的隊友,班長強忍悲痛,接受了張力的掩護,帶領隊友們撤離。
最終,貫穿傷加上失血不止,這個年輕的生命在21歲的年紀,燃燒出生命最後的高光,張力掩護隊友成功撤離,自己早早離開了人世。
遠在前線的張志信卻是最後一個知道兒子的死,所有人都想著儘量多瞞這個父親一會,直到張志信自己察覺到眾人神情不對勁,反覆逼問才從政委口中知曉了兒子的犧牲。
得知這個訊息,和兒子最後的遺言“告訴我的爸爸,兒子沒有給他丟臉”,張志信顫抖的原地呆立了三分鐘,最後強忍悲痛,繼續帶領將士們抗擊越軍。
趙幼林——率隊突擊被炸死
烈士趙幼林的父親是原廣州軍區的後勤部政委趙力寬,和當時很多高幹子弟一樣,趙幼林長大後選擇追隨父親腳步,當兵入伍。從1969年4月入伍後,趙幼林便一直憑藉自己的能力,從一個小兵做起,在軍中努力學習進步。
到了1979年對越自衛保衛戰,趙幼林所在的53046部隊同樣被派往一線作戰,而趙幼林則是作為指導員隨軍出征。
在對越作戰中,趙指導員身先士卒,不畏槍林彈雨,向敵人發起衝擊。趙幼林的戰友曾經在回憶錄裡寫道:“指導員出生軍區高幹家庭,全家包括未婚妻都是軍人,但從他身上一點看不出電影裡高幹紈絝子弟形象。”
雖然是高幹子弟,但顯然在部隊裡,趙幼林只把自己當作一個最普通的指導員,每一次戰役,趙指導員都是衝在最前線的那一個。
在一次執行穿插任務時,趙幼林所在隊伍接令攻打越南南山,此處的敵人裝備精良,更兼有地勢險要的地利,對於我軍來說,這無疑是一次攻堅戰。
戰爭打響,敵軍的高射機槍,三七高炮,火箭筒瘋狂向我軍宣洩子彈,面對佔據地利的越軍,趙幼林卻沒有絲毫畏懼情緒,他和整個連的弟兄們共同突破一段300米的稻田,向敵人發動進攻。
這段300米的稻田中間沒有任何掩護體,也就是說,想要衝到敵人所在的高地,就先要完全暴露在敵人火力下。
很快,戰士們被分成各個小隊,分批進行突圍,在跑位時則是採取Z字形跑法儘可能地減少戰士傷亡。可不幸的是,趙指導員最終倒在了敵人投擲的一顆手榴彈下。臨終前,他推開想要檢視傷情的戰友,高喊:“向前!”
隨後用生命的最後時間繼續開槍射擊,為戰友們爭取機會。
這場戰役最終獲取了勝利,而這位年僅26歲的鮮紅生命也就此離世,在他死後,這位烈士追授二等功。
劉光、劉明——大丈夫保家衛國,不怕犧牲
楊家將的故事大家都聽過,而劉光和劉明一家,也被世人稱為當代楊家將,他們一家在越戰中做出的犧牲,直到今天依舊令人嘆惋。
劉光和劉明的父親是原昆明軍區保山軍司令員劉斌,建國前,他曾經歷過無數槍林彈雨,而在越南戰爭中,劉斌同樣是響應號召,披甲上陣。
除了自己親赴戰場,劉斌的兩個兒子劉光前往偵察隊服役,劉明則是一名機槍手,至於劉斌的妻子也是在支前服務隊。在一次偵察任務時,劉光發現了越軍提前埋下的地雷,隨後他們開始了排雷行動,劉光讓所有人退後,自己獨立排雷。
所有人屏住呼吸,在劉光的小心操作下,第一顆雷排掉了。身後的戰士看到劉光已經是大汗淋漓,便想著上前幫忙,可一抬腳他卻踩在了一顆地雷上,正在專心排雷的劉光頓時被掀飛,落到另一顆地雷上,兩位戰士英勇犧牲。
得知兒子犧牲的訊息後,劉司令背向眾人不作一言,可眼眶已是紅了,劉斌妻子更是撲在劉光遺體上嚎啕大哭。領導看出劉司令心如刀割,於是讓劉明撤回前線,執行安全些的任務,給劉家留個後,劉司令得知後卻是果斷替兒子拒絕。
他不願搞特殊化,也不希望因為因此影響軍心。
虎父無犬子,二兒子劉明在得知領導希望自己撤回前線後,和父親一樣選擇了拒絕,這位從小經過父親薰陶的鋼鐵戰士,得知哥哥的犧牲,心中沒有畏懼,只有對敵人的無限恨意。
可沒幾天後,在一場突圍戰中,為了掩護隊友,劉明同樣倒在了敵人的槍林彈雨下。得知這一訊息,這次劉斌再也撐不住了,在悲痛下,他當場暈眩,躺了三天後,他繼續打起精神,指揮作戰。
而這之後不過半個月,他又把女婿調到了前線,所有人都不理解,可劉司令卻說:“大丈夫保家衛國,不怕犧牲”。萬幸,劉司令的女婿一直堅持到了戰爭的勝利。
劉司令一家在越戰中的犧牲,讓無數人感動,很多人更是稱他們為當代楊家將,而在戰後,劉斌一家更是收到了“滿門忠烈”的牌匾。
在晚年,劉斌想念兒子往往到深夜仍不能入睡,提及兩子更是老淚縱橫,但他卻反覆重提一句話:“我從沒有後悔,大丈夫保家衛國,不怕犧牲!”
曲寧江—不要告訴我媽,她會受不了
曲寧江是121師363團4連戰士,而他的父親則是41軍副參謀長曲奎。
從19歲從軍,曲寧江經過一年的訓練後便趕上對越反擊戰,不過20歲的年齡就將生命留在了越南戰場上。
在一次作戰任務中,曲寧江所在部隊遭到敵人埋伏,為了讓更多人撤退,曲寧江主動請求留下來,為戰友爭取生的希望。
在曲寧江幾人的火力壓制下,大部隊逐步後撤,可等到曲寧江等人自己撤離時,他們已經無人掩護,越軍的火力毫無忌憚的宣洩在這些共和國戰士身上。
曲寧江連中數彈後倒地身亡,臨終前,他對身邊的戰友說:“你們快撤,我活不了了,我再給你們打幾槍掩護”,隨後他又補了一句:“告訴我爸,不要告訴我媽,她會受不了的”。
頂著死亡的逼近,曲寧江強撐著繼續執槍射擊,在敵人的包圍下,這個20歲的戰士永遠離開了我們。
趙幼林,張力,曹輝...
一個個高幹子弟們,他們沒有甘於父輩的榮光,而是選擇了繼承父輩的驕傲,投身軍隊。還有一位位普通士兵,以及高階領導們,這些人堅守的榮耀,讓中國面對外來的威脅從不會有任何畏懼。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有“三個靠前”的說法很出名,即“指揮所靠前,軍官靠前,幹部子弟靠前”。三個靠前的背後,是高幹子弟和普通士兵平等,軍官幹部敢於犧牲,不搞特殊化思想的濃縮。
正是在這種思想的左右下,一位位首長之子不願做千金之子,反而是寧要坐於垂堂,而人民子弟兵,中國解放軍的榮耀也正是如同這些將士一般的軍隊長官和普通軍人們締造而成的。
他們的犧牲,是為了我們今天更好的活著,所以,請銘記住這些名字,銘記住一段段看似寥寥幾筆代過的歷史文字背後潛藏的犧牲,榮耀和血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