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將187:吳光浩
作者:相忘於江湖
槍桿子理論,是主席長期實踐才總結出來的真理。
從失去“槍桿子”到拿回“槍桿子”,我軍用了四年時間,策動了八次大規模武裝暴動,建立了紅一、二、四方面軍和十幾塊根據地。為了奪取“槍桿子”,無數先烈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八大起義的第一個,是1927年由周公等領導的八一南昌起義,可謂石破天驚,開啟了拿起“槍桿子”打響反抗舊軍閥的第一槍。這次起義走出了朱、林、劉、賀、陳、聶6位元帥,許光達、陳賡、粟裕3位大將,還有蕭克等4位上將、聶鶴亭等6位中將,以及袁也烈等6位少將。
南昌起義爆發後,武裝起義風起雲湧: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11月14日黃麻起義,12月11日廣州起義;1928年1月12日湘南起義,7月22日平江起義;還有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義,1931年12月14日寧都起義。
在這八次武裝起義中,有七次都是策動舊軍隊的暴動(湘南起義是以南昌起義餘部800餘人為核心),只有一次是真正的“農民起義”,這就是緊隨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之後的黃麻起義。
黃麻起義的爆發時間,是大革命失敗後的1927年11月14日。
這一個時間節點非常關鍵,因為南昌起義剛剛失利,餘部在朱老總和陳毅指揮下到了湘南,蓄力待發。而秋收起義隊伍也是剛剛上了井岡山,革命形勢還處於低潮,黃麻起義的爆發,給工農一個極大的振奮,也讓廣州起義變得順理成章。
黃麻起義發生在黃安、麻城和黃陂三地,其中以潘忠汝的黃安農軍和吳光浩的麻城農軍為主力,所以總指揮潘忠汝兼任一路軍司令。副總指揮吳光浩、劉光烈,吳光浩兼二路軍司令。
黃麻起義領導人,主要有潘忠汝、吳光浩、劉光烈、戴克敏和參謀長汪奠川。21歲的潘忠汝、23歲的汪奠川和21歲的戴克敏是湖北黃安人,21歲的吳光浩、26歲的劉光烈是湖北黃陂人。
黃麻起義的5位軍事指揮員有3位是來自黃埔軍校,劉光烈是二期,吳光浩是三期,與吳光浩同歲的潘忠汝是五期。戴克敏和汪奠川則是農民運動先驅,參加過武昌農運講習所,都聽過主席的課。
參加黃麻起義的,還有二路軍的劉文蔚,黃麻特委書記符向一,黃安縣書記鄭位三、黃安組織部長吳煥先等人。後來的開國大將王樹聲、徐海東,都是分隊長。
與其餘七次武裝暴動相比,黃麻起義沒有產生開國元帥,但是產生的開國將軍數量最多。這些開國將軍進入了紅四方面軍、紅25軍和紅28軍,後來進入八路軍3個主力師和新四軍。
黃麻起義只有300多人,其餘多是農協會員,但是打了黃安的民團一個措手不及,一夜之間黃安變了天。但潘忠汝、吳光浩等人都對革命形勢過於樂觀,沒有及時轉移。
1927年12月5日,黃麻起義第21天,駐守潢川的敵軍1個師發起了突然襲擊,黃麻起義軍準備不足,加之眾寡懸殊,黃安很快被攻破。突圍中,潘忠汝、劉光烈和黃安的書記王志仁等先後犧牲。
麻城的書記蔡濟璜、二路軍的代表劉文蔚等多人,也在突圍時被捕就義。形勢進入低潮,很多人為了自保,丟下槍跑回老家。關鍵時刻,吳光浩動員大家:槍絕對不能丟,只有握緊“槍桿子”游擊隊才能打勝仗,工農才能有出路;一旦丟了槍,生存都是大問題。
混戰中吳光浩和戴克敏、汪奠川等72人聚攏到一起,在黃安縣城北部“木城寨”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把隊伍拉到黃陂縣境內的木蘭山一帶,開展游擊戰,吳光浩是主心骨和“領頭雁”。
吳光浩,1906年出生於湖北,是家中八個孩子的老四。
吳光浩家中貧困,戴氏父母還是讓他讀了一些書,成了家裡和村裡的“秀才”,在中學讀書時吳光浩接觸到了革命思想。1925年,19歲的吳光浩考入黃埔三期。三期特別著名的人物不多,但也出了王耀武、方先覺、戴安瀾、曾澤生、朱雲卿、黃公略、郭化若等人。
1926年,吳光浩畢業後分配到第4軍葉挺獨立團任排長,北伐開始不久吳光浩升任連長,由於在北伐中表現出色,北伐結束後因功升任獨立團營長。大革命失敗後,吳光浩回到了家鄉。
1927年“八七會議”,再次把“槍桿子”提到重要地位。
不久,吳光浩被派到鄂南咸寧、蒲圻地區發動武裝起義。由於時機不成熟,起義失敗了。吳光浩率隊突圍,儲存了一些火種。此時父母給他張羅了一門親事,吳光浩悄悄離家跑到黃安籌備起義。這一走,再也沒有回過家。
1928年1月1日,“木蘭山72英雄”改編為第7軍,吳光浩、戴克敏和汪奠川分別擔任軍長、黨代表和參謀長。大年初一這天,第7軍突襲羅家崗據點開倉放賑,大大提振了士氣。隨後為打破敵軍“圍剿”,吳光浩率主力轉移到了回龍山。
1928年3月,吳光浩等人重返木蘭山,為避敵鋒芒分成4個遊擊小隊。
4月的一天,參謀長汪奠川和他的小隊在黃陂汪家西灣村籌集款項時,被當地民團包圍,汪奠川等9人犧牲。5月,吳光浩、戴克敏率隊轉移到鄂豫交界的柴山堡,繼續堅持游擊戰。
7月,已不足200人的第7軍改編為紅11軍31師,吳光浩任軍長兼師長,戴克敏任黨代表。他們先後取得天台山、柴山堡、高橋河等勝利,根據地不斷壯大,部隊增加到400餘人。
1929年4月,隨著蔣桂戰爭爆發,敵第18軍2個團結束了對柴山堡地區的“圍剿”,吳光浩一鼓作氣消滅了黃安、麻城的民團,擴大了根據地。5月,吳光浩奉命前往商城參與領導暴動。
途經湖北省羅田縣滕家堡時,隨行的一位戰士不慎暴露了身上的短槍,招來地方民團50餘人的突然襲擊。吳光浩和同行10多人被包圍在斗笠巖,突圍中全部犧牲,吳光浩年僅23歲。
1929年底,上級給鄂豫邊根據地的紅31師派來了新的師長。
這個人就是吳光浩黃埔一期的師兄徐向前,時年28歲,1927年12月參加了廣州起義,任工人糾察隊總隊長,起義失敗後任紅4師師長,和澎湃等人在海陸豐堅持游擊戰,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徐向前臨行前,書記楊殷特地叮囑:“到了根據地先從副師長幹起,等條件成熟再任師長。”徐向前明白:吳光浩影響太大了,軍事指揮員只有多打勝仗才能在根據地樹立權威。
而徐向前也不負眾望,很快在鄂豫邊打出了一片天:
1930年春,任紅1軍副軍長兼1師師長;1931年7月,任紅4軍軍長;1931年11月,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在徐總指揮的帶領下,吳光浩開闢的鄂豫皖根據地,終於迎來了大發展。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