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9日,德國法西斯宣告無條件投降,二戰歐洲戰場以同盟國的勝利而告終。為了這個來之不易的勝利,蘇聯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
蘇聯能以巨大的代價打贏衛國戰爭,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蘇聯工業積極生產武器,蘇聯軍民的戰鬥精神,同盟國的支援,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值得注意——以少數民族為主體的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積極配合。在支援蘇聯打贏衛國戰爭的所有加盟共和國中,為何哈薩克成為貢獻最大的加盟共和國?
上圖_ 蘇聯衛國戰爭中的蘇聯士兵
第一,除了蘇聯的主體——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哈薩克是蘇聯所有加盟共和國中參軍人數最多的加盟共和國。
1941年6月22日,德軍兵分三路閃擊蘇聯,偉大的衛國戰爭全面爆發,位於中亞的哈薩克加盟共和國迅速進入戰爭狀態。僅有1000萬人口的哈薩克就有150萬人參戰,其中有百萬人直接參加蘇聯紅軍,60萬人在戰鬥中壯烈犧牲。
根據戰後公開的資料,哈薩克人民先後組建了14個步兵師和騎兵師,7個獨立旅,1個高炮團,12個工兵營,2個汽車營奔赴前線參戰。其中有316步兵師、第238步兵師、第38步兵師等部隊做出重大貢獻。這些部隊後來都被改編為近衛軍部隊。
上圖_ 蘇聯316步兵師首任師長潘菲洛夫少將 (左一)
在這些戰功卓著的英雄部隊中,以保衛莫斯科的第316步兵師最為有名。直至今天,我們還能在哈薩克境內看到紀念“潘菲洛夫28勇士”的公園。
第316師於1941年7月組建於哈薩克,全師官兵大都為哈薩克族,其編制下3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和一個工兵團,全師官兵15000多人。這個師在莫斯科保衛戰中表現突出。
1941年11月,316師在距離莫斯科不到40公里的地方抵抗德軍進攻。當時,上級給316師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堅守陣地。316師在陣地上足足堅守了4個多小時,讓德軍付出了慘重代價。到了11月16日,在莫斯科西郊的一個村子,316師步兵第1075團4連在指導員克羅奇科夫的帶領下阻擊敵軍坦克部隊。剛開始,戰士們用反坦克炮向敵人坦克開火,反坦克炮彈打光後,戰士們就用燃燒瓶和手榴彈炸燬敵人的坦克,還有的戰士拿起炸藥包,和敵人同歸於盡。
上圖_ 莫斯科保衛戰,蘇聯士兵正在作戰
戰鬥持續進行,4連反坦克分隊的官兵大部分壯烈犧牲。克羅奇科夫指導員高喊“蘇聯雖大,我們已經無路可退,後面就是斯大林,就是莫斯科”的口號衝向了敵人。
克羅奇科夫連隊的戰鬥是第316師保衛莫斯科的縮影,在整個莫斯科保衛戰中,第316師有3600多名官兵壯烈犧牲。11月18日,師長潘菲洛夫也被德軍炮彈擊中,壯烈犧牲。
由於第316師在前線的誓死抵抗,蘇聯統帥部授予第316步兵師“近衛師”的稱號,其改名為近衛第8步兵師。在偉大的衛國戰爭中,近衛第8步兵師(第316步兵師)有14000名軍人榮立戰功,33人成為蘇聯英雄。
上圖_ 哈薩克狙擊手阿麗亞•摩爾達古洛娃
女兵阿麗亞·摩爾達古洛娃是哈薩克二戰女兵的傑出代表。阿麗亞於1925年出生於哈薩克的阿克託別州,1942年,阿麗亞參軍,成為一名狙擊手。剛上前線兩個月,阿麗亞就擊斃了32個德軍,她還發明瞭很多新穎的狙擊戰術。
1944年1月初,阿麗亞跟隨蘇軍進攻列寧格勒附近的納斯瓦火車站,駐守在火車站的德軍用重機槍等武器堵住了阿麗亞前進的道路。危急關頭,阿麗亞冒著生命危險躍出戰壕,選好狙擊陣地向敵人開火,連續擊斃10個德軍,而她本人也不幸負傷。當天晚上,德軍炮彈襲擊了野戰醫院,阿麗亞獻出了年僅19歲的生命。直至犧牲,她擊斃的德軍有78人。
從上述的英雄故事就能看出,哈薩克軍民是英勇善戰的軍民。每年5月9日,哈薩克都會舉辦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一直持續到今天。
上圖_ 蘇聯民眾在後方的工廠生產
第二,哈薩克是蘇聯二戰時期重要的軍火生產基地。
蘇德戰爭爆發後,由於前線蘇軍指揮失誤,蘇聯西部的大片國土淪陷,很多蘇聯工業只能東遷。而哈薩克恰好成為蘇聯戰時軍工生產的重要基地。1941年冬季,蘇聯將19家軍工企業按照搬遷到哈薩克,並按照戰爭需求改造升級,提高了生產效率。1942年,搬遷到哈薩克境內的工廠開始生產。
根據戰後統計,哈薩克向蘇聯紅軍提供了總價值100億盧布的武器彈藥,其生產的199萬發小口徑炮彈能供應蘇軍200多個師,生產的185萬發76毫米中等口徑炮彈能供應蘇軍400多個師,生產的2萬多發203毫米大口徑炮彈能供應蘇軍20個炮兵團。在海軍武器方面,哈薩克生產的魚雷和水雷能滿足蘇聯海軍25個作戰大隊的需求。
除此之外,哈薩克還向蘇軍提供了13000多輛載重汽車,1500多輛牽引汽車,1萬多輛輜重車和10萬多匹戰馬。
蘇軍作戰最大的亮點就是“大炮兵主義”,戰前以數以千計的重炮把德軍陣地炸成一片火海。沒有哈薩克全力以赴的生產,蘇軍“大炮兵主義”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上圖_ 蘇軍炮兵組
第三,想盡一切辦法安置難民。
隨著德軍佔領蘇聯西部的大片領土,很多老百姓被迫逃出家園成為難民。為了緩解蘇聯中央政府管理難民的壓力,哈薩克政府在自身非常困難的前提下,以寬廣的胸懷盡一切可能安置同胞。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進入哈薩克的40萬難民,哈薩克政府採取了有針對性的安置措施。哈政府將17萬能參加勞動的難民分配到工廠和國營農場上班,5萬多名有專業技術的難民被分到廠礦企業和科研場所上班。這種安置做法既解決了戰時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又讓難民有了相對穩定的工作和生活,真可謂一舉兩得。
上圖_ 蘇聯地圖
第四,儘管哈薩克人民戰時的生活相對貧困,但哈薩克人民仍然節衣縮食,儘可能支援前線。
根據戰後蘇聯公開的檔案,哈薩克人民向前線捐贈的物資足以裝入1200多個火車皮,僅1942年上半年,哈薩克人民向前線捐贈了衣服130多萬件。
正因為哈薩克人民透過直接參軍、生產武器、捐款捐物、安置難民等多種方式支援蘇聯衛國戰爭,讓哈薩克成為蘇聯打敗法西斯的可靠大後方,也讓哈薩克成為支援衛國戰爭做出貢獻最大的加盟共和國。
作者:軍事帥哥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哈薩克及其與中國新疆的關係》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第10章 《衛國戰爭時期的哈薩克》
[2]《畫說二戰之蘇德戰爭》 徐焰 機械工業出版社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