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26年,趙肅侯(即趙語)去世,他的兒子趙武靈王(即趙雍)即位。
趙語的葬禮很是熱鬧,周邊的秦、楚、燕、齊、魏各國紛紛前來悼念。不過,除了使臣之外,還各有精兵萬人相隨。一來,是要藉著這個群雄聚會之際,炫耀自己的武力;二來,也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什麼好心。
當時,新即位的趙雍還是一名懵懂少年,多虧有老臣肥義、公子成等人提前做好了準備,對於前來弔唁的各國,明示感謝,暗中戒備。見此情形,各國也就訕訕而退了。
年少的趙雍還沒有處理政事的經驗,因此設立博聞師三人、左右司過三人。每當臨朝,首先徵詢趙肅侯的舊臣肥義的意見,為了表達寵信,又給他增加了品級和俸祿。此外,為了表達尊老敬賢之意,對於國內八十歲以上的德高老人,每月都有禮物相贈。
趙雍生性果敢多謀,又得到朝廷重臣肥義等人的盡心輔佐,經過鐵血亂世的千錘百煉,逐漸長大併成熟起來。
公元前310年,武靈王遊覽大陵。某天,他夢見一位少女彈琴吟唱:“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意思是:“美人光彩豔麗,容貌好像苕花。命運啊,命運啊,竟然無人知我娃嬴!”
過了幾天,武靈王在宴席上多喝了幾杯,趁著酒興湧起,講起了他的夢境。當然,酒過三巡之後,難免講過一遍,還會再來一遍。吳廣聽聞,覺得武靈王所說的少女頗像自己的女兒娃嬴。於是,透過夫人把女兒送入宮中。當俏麗婀娜的娃嬴出現在武靈王的面前之時,這位見過許多世面的君王,也不禁心襟動盪起來。
吳廣的這個女兒,叫作吳娃,小名娃嬴,號孟姚。據說,古代之“娃”,為“美”的意思。可見,從小起一個好名字,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
武靈王很是寵愛吳娃,封她為王后,史稱“惠後”。
公元前308年,力能扛鼎的秦國武王去世,卻沒有子嗣繼承王位。後宮之內,秦武王的生母惠文後想立公子壯,而秦武王的庶母宣太后想立公子芾,兩派互不相讓,爭得雞犬不寧。
正當此時,武靈王趙雍巧妙利用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插手秦國內政,與宣太后聯手,扶立公子稷為新的秦王,史稱“秦昭王”,又稱“秦昭襄王”。
戰國趙北長城遺蹟,高近4米,夯層清晰(石柺區邊牆壕附近) 戰國趙北長城遺蹟,高近4米,夯層清晰
在政治舞臺之上,武靈王已經嶄露頭角。然而,複雜的國內形勢,還是讓他感到頭痛。
這一時期,趙國南部以邯鄲為核心,農耕文明佔據主導地位;趙國北部則以代為核心,遊牧文明佔據主導地位。這樣的局勢,對於武靈王的控制能力與協調手段是一種巨大的考驗。偏偏,趙國都城邯鄲與北疆重鎮代之間的直達通道,又被中山國所截斷,邯鄲的政令往往難以順暢地傳達到代,而代的地方勢力偏離中央政權的離心力也日漸增強。如果放任下去,趙國必將分裂!
中山國,是嵌在趙國與燕國中間的一個蠻夷小國,因城中有山而得國名。中山國由狄族建立,經歷了戎狄、鮮虞和中山三個發展階段,雖然多次遭到中原大國的攻擊,卻屢衰屢興,屹立不倒。其疆域大致包括今天的保定南部、石家莊大部、邢臺北部及衡水西部,正好楔在趙國的腹心地帶,綻裂著其領土與政治。
對於靈武王來講,中山國就是眼中釘、肉中刺、卡在咽喉的硬骨頭。
公元前307年正月,武靈王在信宮舉行規模盛大的朝會,召見肥義等重臣,共同探討國際與國內的重大事項。這次振奮人心的、高屋建瓴的、意義深遠的大會,隆重地召開了整整五天,宣告勝利結束。
《太平寰宇記》雲:趙成侯造檀臺,有信宮,為趙別都,以朝諸侯,故曰信都。也就是說:武靈王的爺爺趙成侯築造檀臺,建有信宮,作為趙國的別都,以與各國諸侯舉行會盟,因此稱為信都。
當時,趙國的都城在如今的河北省邯鄲市,而信宮則在如今的河北省邢臺市,距離並不很近。這麼重要的會議,為何不在都城召開,而要跑到信宮呢?主要原因,就是為了避開住在都城裡的權貴利益集團,以便重新確定國家發展的方針政策。
此後,武靈王率兵北征,奪取了趙國與中山國交界之處的房子縣(今石家莊市高邑縣西南)。隨即,繞過中山國,抵達代,又北至無窮(今張家口市西北部的張北縣境內),西至黃河,登上黃華山頂。
這次北巡,從邯鄲至無窮,南北相距900餘里,從無窮至黃河,東西相距600餘里。一路之上,既偵探了趙國與中山國接壤的邊境,又窺測了林胡、樓煩所遊牧的草原地帶。
北巡歸來,武靈王召見大臣樓緩,闡述了趙國所處的不利位置:東臨燕國與齊國、南接魏國與韓國、西鄰如同虎狼的秦國,西北則有來無影去無蹤的林胡與樓煩,而中山國又居於腹心,如果沒有強大的兵力作為震懾,國家轉眼就會陷入危亡。接著,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遺俗之累。吾欲胡服。”(《史記•趙世家》)
也就是說:要想取得功高蓋世的威名,必然承受背離習俗的罵名,我決定改穿胡人的服裝!
樓緩當即表示贊成。不過,絕大多數官員表示反對,尤其是宗室貴族幾乎要泣血勸諫了。
(未完待續)
作者:徐麥涵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