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遂川的春天,看到最多的花,就是杜鵑花了。小路邊、山坡上、公園裡……隨處可見那一朵朵、一簇簇火紅火紅的杜鵑花。家裡的老人說,杜鵑紅是革命烈士用鮮血染紅的,看到杜鵑花,就如同看到革命烈士的足跡。
我從小就生活在這片開滿杜鵑花的土地上,後來離開家鄉外出求學闖蕩。在外生活愈久,家鄉的風物在我的腦海裡愈發清晰,尤其到了春天,總會想起家鄉那漫山遍野的杜鵑紅。2012年春天,我決定回到家鄉發展。當我看到那滿目紅豔豔的杜鵑花,內心湧起久違的感動。我想,這就是紅色熱土的召喚吧!
回到家鄉,我成為一名鄉村小學教師。在學校,除了教孩子們書本知識,我還會抽空給孩子們講遂川的紅色故事,希望他們知道自己家鄉的革命歷史和光榮傳統。1928年1月24日,毛澤東同志在這裡創立了遂川縣工農兵政府,他領導全縣工農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地方武裝,發展工農業生產等各項事業,這是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的政權。同時,毛澤東同志在這裡建立了井岡山斗爭時期的第一個紅色圩場——草林紅色圩場。它粉碎了國民黨的經濟封鎖,有力保障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吃、穿、用等方面的物資供應……
我將整理好的故事與同學們一起分享,給孩子們講“三大紀律”。我向同學們講解道:1927年秋,毛澤東同志站在茨坪荊竹山一塊名叫“雷打石”的巨石上,鄭重地向戰士們宣佈三條紀律:“第一,行動聽指揮;第二,不拿群眾一個紅薯;第三,打土豪要歸公。”緊接著,我和同學們分享“突圍西征”的故事,當大家瞭解到中央紅軍長征先遣隊的紅六軍團,是從遂川新江鄉橫石村邁出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時,他們個個臉上漾起驕傲的神情。
我將本地的紅色歷史與課程安排緊密銜接起來。語文課,我為同學們講授《狼牙山五壯士》時,也會對照講述發生在遂川的紅色故事,如王次楱英勇奪槍的故事。音樂課,我教同學們唱《十送紅軍》,告訴他們歌詞“七送紅軍五斗江,江上船兒穿梭忙,千軍萬馬江畔站……”所描繪的情景就發生在遂川的五斗江鄉。思想品德課,我為他們深入介紹我們身邊的全國先進工作者陳清華、省優秀共產黨員方世宏等前輩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事蹟。這些革命歷史故事、先進人物事蹟,讓孩子們對黨的歷史、黨的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全縣中小學“弘揚井岡山精神、講紅色經典故事”演講比賽中,我的一名學生獲得了優秀的名次。從他開心的笑容裡,我獲得一種由衷的成就感,因為我看到了孩子們對紅色精神發自肺腑的認同與追尋。
幾年來,我到遂川許多地方調研。行走在縱橫交錯的水泥路上,看到低矮的平房變成幢幢高樓,衛生室設施齊全,教室寬敞明亮,老百姓臉上寫滿了幸福的笑容,日子過得如杜鵑花那般紅紅火火。這些場景和畫面不正是為革命流血犧牲的前輩們夢想的嗎?
2019年4月28日,遂川縣正式宣佈實現脫貧摘帽。今天的遂川,經濟社會發展更上一層樓。狗牯腦茶享譽海內外,板鴨產業規模化發展,金燦燦的金橘碩果累累,外圍大交通穩步有序推進,將紅色熱土的甜蜜果實輸送至大江南北……與周邊井岡山紅色旅遊區聯動發展,來遂川參觀革命遺址的人也越來越多。紅色的遂川,變得更宜居,也更有人氣。
前段時間,我再一次走進草林紅色圩場,與草林茶館一名90後服務員小李聊了起來。我問她:“你怎麼沒有出去打工?”正忙著給客人端茶點的她,笑呵呵地告訴我,這茶館是她家開的,每天客源不斷,尤其是逢圩(客家話,趕集的意思)時爸媽根本忙不過來,就回來幫忙了。小李驕傲地說:“現在的生活,比在外打工強!”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