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江淮蔚來先進製造基地生產線,工人們正在組裝新能源汽車。江淮新能源汽車1月至9月累計銷售9.0萬輛,同比大幅增長190.5%。 本報記者 李博 攝
9月下旬在合肥舉行的2021量子產業大會上,國盾量子公司展出最新研發的量子安全服務平臺,可以載入部署在使用者終端,提供多樣化量子金鑰服務,讓人們可以安全地就近接入量子網路。
從2016年“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上天”,到2021年觸手可及的量子科技應用場景“落地”,5年只是歷史長河的滄海一粟,但在前沿科技的創新時空裡,卻足以用來書寫“天地一體”的嶄新變局。
安徽作為當今全球量子科技研究的重要策源地,始終把創新作為發展基點和戰略支撐,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機遇,塑造創新驅動的引領性發展,譜寫了以經濟實力大跨越帶動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這是牢記重託、昂首進發的五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和推動把安徽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為安徽發展築勢賦能,賦予安徽發展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省第十次黨代會以來,全省上下不負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以感恩之心、奮進姿態、奮發狀態,把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安徽的關心關懷,轉化為奮力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實現更大作為、在加快建設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進展的前行動力,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實現全面發展,取得歷史性進步。
這是創新策源、闊步進階的五年。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域性中的核心地位,依託科教優勢,傳承創新基因,奮力推進高水平自立自強,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生產總值在全國排名爭先進位、躋身第一方陣,發展格局實現從“總量居中、人均靠後”向“總量靠前、人均居中”的歷史性跨越。
這是產業聚集、鏗鏘進擊的五年。堅持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持續鍛造更具韌性、更加現代化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7.3%,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1%,對工業增長貢獻率均已超過70%。在積體電路、新能源汽車、光伏太陽能等新興產業熱門賽道上善用市場邏輯、資本力量搶先突圍佈局,實現“現象級”突破。
這是改革攻堅、銳意進取的五年。堅持改革開放關鍵一招,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破字當頭、迎難而上,爭當擊楫中流的改革先鋒,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放管服”改革創出安徽特色,對標一流持續創優營商環境,權責清單安徽模式全國複製推廣、省級行政權力事項保持全國最少,安徽自貿試驗區揚帆啟航。全省市場主體一舉突破600萬戶,民營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元,廣泛匯聚了各類市場主體和廣大人民群眾在改革中建功立業的不竭動力。
從“跟跑並跑”到“並跑領跑”
9月底,總投資60億元的航空三院海鷹航空無人機產業基地在蕪湖市灣沚區開工建設。海鷹航空的高空高速、中程高速、臨近空間超長航時等先進無人機系統居國內外領先水平,將在蕪湖建設7條智慧化生產線,年產500架各類中高階無人機,發展成為支撐安徽智慧高階裝備產業創新突破的產業高地。
半年前,這裡還是一片靜待開發的空地。從3月促成合作到9月下旬開工建設,產業創新的潛能釋放,短時間內即可將一片區域“焐熱”,填補產業發展空白。
安徽要實現跨越發展,關鍵靠創新。省委書記鄭柵潔強調,堅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聯動,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產業鏈,切實把科技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只爭朝夕、埋頭苦幹、爭先創優,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
省第十次黨代會以來,全省上下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性發展,奮力實現從跟跑並跑向並跑領跑的躍升。
高水平自立自強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本質特徵。原創性、引領性的硬核前沿科研力量和研究成果,正在成為吸引產業資本佈局、引領新興產業突破、重構產業發展生態的牽動性力量。
IDG資本是全球領先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也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投資基金。IDG資本投資顧問(北京)有限公司創始董事長熊曉鴿今年4月底到安徽考察時談到,現在投資專案以“硬核科技”為主,這與過去投資商業模式創新專案有很大不同。IDG已經在我省投資過三隻松鼠、蔚來汽車、生鮮傳奇等企業。這一次,熊曉鴿一行專門安排考察中國科大,在他看來,現在直接從高校科研院所孵化的硬科技專案越來越多,考察的目的就是在前沿科技領域進行更多投資和專案合作。
科技創新領先一步,產業創新領跑一路。
省第十次黨代會以來,安徽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部署重地,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落地,國家實驗室建設取得決定性進展, 以託卡馬克、同步輻射、穩態強磁場等為代表的大科學裝置叢集初步形成。
大科學裝置是突破前沿科技至關重要的科研基礎設施支撐。以穩態強磁場裝置為例,其磁場強度可以是地球磁場強度的80多萬倍,只有在這樣的磁場強度下,才可以前所未有地探索物質微觀執行的規律和“密碼”,進行凝聚態物理、化學、材料科學、地學、生物學、生命科學和微重力等各學科以及跨學科的前沿研究。正是這樣的前沿科研平臺,吸引了“哈佛八劍客”迴歸,也支撐了他們在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推進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孕育了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長壯大的盎然生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推進合肥濱湖科學城、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加快能源、人工智慧、大健康研究院建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量子中心、科大矽谷。科技創新重大戰略平臺持續完善和升級,催生著原創性重大科技成果和關鍵核心技術快速湧現,驅動著安徽以更大的先機搶佔產業創新制高點。
圍繞創新鏈佈局產業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務實有效路徑。
鋁材加工曾是淮北市立足資源優勢發展的傳統制造業。如今,透過與上海交大王浩偉教授團隊合作,已經在陶鋁新材料研發及產業化這一“創新無人區”拓展出廣闊空間、夯實了領跑優勢。如今,陶鋁新材料在柴油機活塞上的使用,打破了國外對高密度功率柴油機活塞的技術壟斷,在淮北市實現高階國六柴油機活塞完全自主化批次生產。C919大飛機透過使用陶鋁材料製造的地板支撐梁,比原先材料減重達12%。
企業是創新主體。2020年底,安徽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8559家,僅2020年一年內就增加了3156家。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超過40%,成為支撐經濟平穩增長的關鍵新動能。
省長王清憲強調,創新是大系統,需要一個完整而友好的生態。
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人才鏈等多鏈協同,持續最佳化創新生態。建設以安徽創新館為龍頭、連結16個市的科技大市場,全省吸納和轉化科技成果能力持續增強。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堅定推行頂尖科學家負責制,賦予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以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和技術成果收益權。
人才是第一資源。一個頂尖科學家,就意味著一支優秀的團隊、一套核心的技術、一個前景可期的產業。如今,在安徽工作的院士已達332人,全省人才總量已超900萬,創新要素正呈現加速匯聚之勢。
貫通第一要務、第一資源、第一動力。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跨越發展戰略支撐,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安徽勇立全國創新發展潮頭。
從“銅牆鐵壁”到“芯屏器合”
走進位於馬鞍山市幸福路旁的花園式工廠“馬鋼智園”,運營管控中心96塊螢幕組成的巨型顯示屏上,眾多跳動的資料映入眼簾,反映著實時生產資訊。作為馬鋼“最強大腦”,“馬鋼智園”內設運營管控中心、鍊鐵智控中心、生產服務中心等多個智慧化生產管控部門,實現線上、遠端、無人操作。
從“經驗生產”到“數字工廠”,這是馬鋼邁出的一大步。以鍊鐵智控中心的投用為例,鐵區原有數十個現場中控室,現在僅設定120多個工位,就完成了鍊鐵全工序的遠端生產控制。透過智慧化改造,馬鋼生產效率顯著提升。
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基石所在、命脈所繫。實體經濟水平越高,經濟實力就越強,抵禦風險的能力也越強。
省第十次黨代會以來,安徽主動順應發展的階段性新特徵新要求,堅持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
過去5年,我省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工程,每年滾動實施億元以上重大技術改造專案1000項以上。今年上半年,全省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9.4%,製造業技改投資增長20.1%。
技術改造步伐加快,智慧製造工程和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深入實施,提升了產業基礎高階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使傳統產業煥發出更大生機和活力。8月初,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出爐,海螺集團和銅陵有色金屬集團再次入圍,分列315位、407位,分別較前一年上升52位、49位。
新興產業在現代化經濟體系中最具活力和增長潛力。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更須以“鼎新”帶動“革故”,奮力打造新興產業聚集地,搶佔高質量發展制高點。
今年4月,蔚來第10萬輛量產車在江淮蔚來合肥先進製造基地下線。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時刻。2年前,蔚來曾陷入發展困境,關鍵時刻合肥市雪中送炭,由地方國資平臺聯合戰略投資者,透過股權投資的形式向蔚來注入資金,助力蔚來擺脫困境。蔚來銷量一路上漲,2020年新車交付量4.37萬輛,今年前8個月銷量已超過5.5萬輛。
合肥市引進蔚來的成功,為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這一重要新興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也吸引了眾多產業鏈上下游優勢企業來皖佈局。2020年,安徽新能源汽車產量10.5萬輛,居中部第一、全國第四。今年前8個月,全省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雙招雙引”專案71個,總投資1925億元。
從新能源汽車到新型顯示,從積體電路到智慧家電,從新材料到高階裝備製造……省第十次黨代會以來,以“芯屏器合”為獨特標識的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創新型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已成為安徽的嶄新名片。
合肥積體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人工智慧和銅陵先進結構材料入選首批國家級戰新產業叢集,合肥智慧語音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叢集,新型顯示實現“從砂子到整機”的整體佈局,積體電路集聚產業鏈企業300餘家,長鑫19奈米動態儲存晶片實現量產,華米可穿戴裝置銷量全球第一。
工業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迅猛,江淮大資料中心、超算中心、5G網路等“新基建”加快建設,“皖企登雲”提質擴面,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明晰作戰思路,理清實踐邏輯,精準謀劃手法步法打法。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對十大新興產業“雙招雙引”作出科學部署,更多龍頭企業、重大專案、高階團隊加速集聚。
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新興產業強筋壯骨。安徽在產業鏈價值鏈上邁向中高階,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抗風險能力持續增強,持續夯實新階段跨越發展的穩固支撐。
從“情懷投資”到“理性選擇”
直到今年4月份,面對390畝專案建設用地需求卻只能拿到120畝用地指標的“僵局”,蕪湖東方雨虹建築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佳倍感焦慮。
4月中旬,李佳受邀參加一場“暢聊早餐會”,向蕪湖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說出了自己的煩心事。第二天上午,蕪湖市政府召開會議出臺方案,解決了用地問題。
政府不“越位”,更不能“缺位”。今年3月以來,蕪湖市創新政企溝通機制,開啟每週一次的“暢聊早餐會”,每週以特定主題或產業分類邀請企業家參加,開門問策、暢通渠道、以商招商。
早餐會的背後,是安徽正推進的“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的“頂格戰法”,努力讓幹事更高效,企業家更舒心,“雙招雙引”成果更顯著。今年上半年,全省實際到位省外資金7660.6億元,增長22.3%。
列改革題目,定改革舉措,緊密對接群眾需求,悉心聽取群眾意見,讓人民群眾在改革中建功立業、在改革中多得實惠。
省第十次黨代會以來,安徽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銳意攻堅,聚焦長期困擾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的堵點痛點,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闖關,創出安徽特色品牌。企業開辦時間、行政審批、工程專案建設審批、不動產登記等20個方面對接國內外先進標準持續提升,全面推行“皖事通辦”,率先推出7×24小時政務服務地圖,企業開辦實現“一網通辦、全程網辦、一日辦結”。證照分離和告知承諾制等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加快在全省實現全覆蓋。
政府善用市場邏輯謀事、資本力量幹事、平臺思維成事。政府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在市場發育不充分的環節著力培育市場而不是取代市場,安徽著力探索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的務實操作路徑。
今年6月24日,安徽省萬家企業資本市場業務培訓專項行動啟動儀式暨首期培訓班舉行,將集中用1年左右時間培訓1萬家企業,並逐步覆蓋到全部符合條件的企業。
為發展插上“市場羽翼”“資本翅膀”,受到國內企業界、創投界人士高度關注。“這場大規模培訓,是安徽全面提升政府和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的意識和能力的切實舉措,提振在安徽佈局和深耕的信心。”國內知名創業投資機構“基石資本”創始人、董事長張維說。
民營經濟是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創業創新的主陣地、就業富民的主載體。
省第十次黨代會以來,安徽不斷最佳化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環境,持續實施民營經濟上臺階行動計劃,對標國內先進標準出臺民營經濟專項支援政策,用“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成就企業家的創新創意創造。今年上半年,規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增長18%,民營經濟實現稅收1872.6億元、增長21.3%,全省民營企業達165.7萬戶,比5年前增長了近兩倍。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是安徽發展最大的勢。
安徽全域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拓展了長三角的產業空間、市場空間和要素配置空間,是長三角打造強勁活躍增長極、在全國發揮引領帶動作用的重要支點。
“長三角省份”的定位,拉高了發展標杆。今年三四月份,安徽省派出各個部門組成小分隊去滬蘇浙考察,廣泛“取經”,要求把全面對標滬蘇浙作為常態化、日常性工作標準。
善弈者謀勢。企業家和專業投資機構積極主動順應安徽是“長三角省份”這個大勢。今年以來,超過3000家行業領軍企業、投資機構和商協會組團來我省考察。上半年,全省1億元以上的投資專案中,實際到位的省外投資資金同比增長22.3%,其中滬蘇浙企業投入的資金佔比接近60%。
“以前來安徽投資,更多是出於家鄉情懷,現在,更多是從企業發展、要素配置等角度考慮作出的理性市場化選擇。安徽對各類企業的吸引力都越來越大、影響力越來越強,已成為一片投資熱土。”正威國際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王文銀深有感觸地說。
從“要素開放”到“制度開放”
8月底,伴隨著一陣鳴笛聲,搭載著安徽綠茶的合肥中歐班列從合肥北站緩緩駛出,標誌著安徽首趟茶葉專列成功開行。
開行中歐班列,是安徽融入“一帶一路”的重要載體。2020年合肥中歐班列開行量突破500列,自開行以來年均增速超170%,成為重要開放大通道。
省第十次黨代會以來,全省上下持續推進大通道大平臺大通關建設,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奮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積極參與長三角區域“單一視窗”互聯互通協作,提升中國(安徽)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功能。2020年安徽實現進出口總額5406.4億元人民幣,較5年前實現成倍增長。跨境電商、採購貿易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加速發展,讓更多安徽企業進軍全球市場,以日益健全的製造能力和產業體系,厚植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新優勢。
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自貿試驗區是重要先導和高能級平臺。
安徽自貿試驗區啟動建設以來,合肥、蕪湖、蚌埠三個片區內新設企業8059家,簽約入駐658個專案、協議引資額4176.4億元,改革紅利和集聚效應正加快持續釋放。
制度創新是安徽自貿試驗區的核心功能。7月28日,省政府印發決定,建立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特別清單,賦予自貿試驗區省級管理許可權,逐步建立完善適應自貿試驗區發展需要、符合自貿試驗區特點的行政體制和執行機制。
合肥蜀山經開區位於安徽自貿試驗區合肥片區。在承接省級賦權過程中,大力落實專案用地區域評估、告知承諾制、低風險工程免施工圖等10多項改革措施,其中僅消防設計審查一項就把審批時限從15個工作日壓縮至10個工作日。“這項改革極大順應了市場主體需求,有力調動了企業的積極性。”該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韓東說。
以開放倒逼改革,促進創新。充分發揮安徽自貿試驗區先導作用,構建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框架,推動重點改革向更加完善的制度靠攏、要素開放向制度開放全面拓展,安徽正奮力在打造國內大迴圈重要節點、國內國際雙迴圈戰略連結上展現更大作為。
“現在決不能錯過安徽。”7月29日,香港著名高新科技企業衡寬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吳蘇考察安徽時發出了由衷感嘆。
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在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改革開放新高地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的奮進征程上,安徽正在迸發出更加強烈的“磁場效應”,加快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匯聚發展要素資源,集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奮力繪就現代化美好安徽的壯美畫卷。
執筆:本報記者 胡旭 汪國樑 王弘毅 鄭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