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很好玩的”汪老豁達的人生態度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
今天,輕讀就想給大家推薦汪老的《慢煮生活》,一起在汪老的世界裡尋找生活的樂趣。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我們很多人,似乎都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
為了吃飯、房子、車子不停的奔跑,生命的意義彷彿也只剩下升職加薪,是不是也曾問過自己:
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呢?
如果你正處在這樣的生活狀態下,汪曾祺先生的這本《慢煮生活》,或許就是解救你的一劑良藥。
《慢煮生活》共分為五個章節,分別是一花一葉皆有情,一茶一飯過一生,生活是很好玩的,萬水千山走遍和花枝一束故人香。
其涉及了各種花鳥蟲魚、鄉情民俗、凡人小事和旅途見聞,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代“生活家”汪曾祺是如何感受生活中那些被我們忽略的樂趣的。
做一個吃貨,到底有多幸福?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個標籤,那就是“吃貨”,用來形容那些對美食有著執著追求的人。
汪曾祺先生在文中說,“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嚐嚐,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
汪先生本人就是這樣一個好吃之人,在西南聯大求學時,他第一次見到未經加工的葛根,同學們極少有人去嘗試,但是汪先生卻是什麼奇奇怪怪的東西都要買一點嚐嚐的。
這份趣味不僅僅是對於美食的興致,更是對生活的好奇心,只有擁有這種好奇心,才會讓人更熱愛生活,更願意嘗試生活中那些有趣而溫暖的事,比如做菜。
在高節奏生活的今天,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沒時間做飯,簡單定個外賣,敷衍了事,口口聲聲說什麼自己不想:“做飯半小時,吃飯十分鐘”。
可在汪先生看來,做菜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
汪曾祺喜歡逛菜市場,他認為做菜如同是寫文章一樣。
需得自己買菜,買菜的過程就是構思的過程,比如你原想做冬筍,菜市場的冬筍賣完了,卻有新到的荷蘭豆,就會臨時“改戲”。
汪先生最得意的兩道菜就是拌菠菜和塞餡回鍋油條了,塞餡回鍋油條是汪先生的自創菜,他還因此自嘲說,很多菜都是饞人摸索出來的。
對於做菜汪曾祺先生總結說,做菜是個極重視實踐的事,要多吃、多問、多看、多做。
其實萬事都是相通的,這個實踐的過程,在我們想做好任何一件事上,都很實用。
所以面對人生的壓力,我們不妨理直氣壯的做個“吃貨”,從吃中細細體味生活之美。
壓力、逆境對我們來說到底是什麼?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沒有誰能夠永遠的一帆風順。
這些話,常常用來安慰處在壓力之下的我們,看起來有點負能量,但卻是真正的人生。
年輕時拼命工作,結了婚要維繫婚姻生活,之後還要面臨中年危機,似乎有無盡的挫折在前方等著我們。
對此,汪曾祺先生又是怎麼看的呢?
其實汪先生這一生,比我們很多人都要坎坷。
他年幼喪母,青年時在戰火紛飛中遠赴西南聯大求學,在異鄉還差點因瘧疾而喪命,熬過了三年自然災害,中年時,又被下放勞動受盡苦楚。
可是在他的眼裡,似乎所有的苦難都有值得回味之處,都能拿出來調侃一下。
就比如說他的大學生活。那時候的大學生活,可沒有現在大學生那樣瀟灑自在。
那個年代的學生生活極為艱苦,褲子破了只能用麻繩結一個疙瘩。
生活的拮据也讓學生少有娛樂活動,唯一的愛好就是泡茶館,在茶館裡點一壺茶,一坐就是一天。
但汪先生並不覺得單調乏味,反而認為正是因為這種樸實的生活培養了他們。
汪先生後來回想起來覺得:
泡茶館能讓這些窮學生保持幽默感去對抗惡濁和窮困,而不至於頹喪灰心;學生們在茶館裡大都是讀書寫作,對學業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而茶館裡形形色色的人物眾多,這也鍛鍊了他們接觸社會的能力,汪先生說,自己寫小說的本事就是在昆明的茶館練出來的。
生活拮据還是其次,更主要的是,當時的學生,還要時時受到戰火的威脅。
常常在上課時,就突然聽到警報,然後大家一起跑到荒郊野外去躲避,但在這樣的危險環境下,汪先生也能發現其中的趣味。
他說,跑警報的時候,正是青年男女的戀愛機會,警報一響,男的就提著一袋點心吃食在校舍路邊等著女生。
因為跑警報與看電影、逛街不同,多少點同生死、共患難的意味,所以往往能拉近男女之間的感情,成了戀愛生活中頗有趣味的小插曲。
是呀,生活從不會一帆風順。但是對待生活的態度卻是可以選擇的,在逆境和挫折面前,不要讓過多的慾望將自己壓垮,而要保持一顆樂觀而豁達的心,平靜的走下去。
等某一天驀然回首,也許你也會像汪先生一般,調侃那些自己曾經覺得痛苦煎熬的時光。
正如汪先生本人評價自己的散文說: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於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潤,讓人覺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好的,是詩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麼坐下來歇一會兒,喝一杯不涼不燙的清茶——讀一點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