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什麼意義?
胡適說生命本身不過是一件生物學的事實,有什麼意義可說?
一個人與一隻貓,一隻狗,有什麼區別?
生命本沒有意義
你給它什麼意義,它就是什麼意義。
人生那麼苦,總得找個吃苦的理由
孫悟空一直有一個困惑,西天取經何必那麼麻煩,一個跟斗就飛過去了
苦難是為玄奘準備的,既然他一心想普度眾生,接受佛祖的考驗自身應該
憑什麼連累我們兄弟幾個也深受其害?
一想到這個問題他就心煩意燥,抓耳撓腮的七上八下
想當年我老孫吃蟠桃飲御酒盜仙丹,多少天兵天將都奈何我不得
要不是如來那個老兒---
剛想到這,孫悟空忽然念頭一轉,回想起鬥法時如來說的那段話:
你廝乃是個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奪玉皇上帝尊位?
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
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
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
你那個初為世人的畜生,如何能出此言?
孫悟空似乎若有所思,怔在原地一動不動
正思量著,只見豬八戒煽動著他的長喙大耳,邊跑邊張著他的耙子嘴:大師兄,大師兄---
“呆子,喊什麼喊?”
“大師兄,師傅在前面等著我們呢!”
孫悟空也不接話,且顧自己問道:
“呆子,我問你,你有家有室,為何還要隨師傅西天取經?”
豬八戒一路跑來,有些氣喘,見孫悟空不動,索性衣袖一揮一屁股坐在石頭上,回到:
“為啥?俺老豬一失足成千古恨,如今得大士指點,將功折罪,還得正果”
孫悟空還是不解:
“沙師弟不過就是打碎了一個玻璃盞,何苦被貶下界,還受萬劍穿心之苦?”
“我的哥哥喲,那玻璃盞裡裝的可是蟠桃和太乙仙丹,王母娘娘本是想賜給眾仙的,被沙師弟這麼一鬧,有損天庭威嚴,可不是大事一樁?沙師弟還指望著取經之後重返天庭呢!”
這一問一答間,孫悟空似乎明白了點
唐僧取經,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報國
八戒取經,盼有朝一日一雪前恥重返天庭
沙師弟取經,求一個自我救贖
每個人對取經的理解不一樣,追求也有所不同,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
他們都找到了取經的意義,找到了迎接苦難的前提。
導演張紀中在做客《法制晚報》時他說: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部《西遊記》
任你似唐僧天降大任,又或者似孫悟空神通廣大
哪怕似豬八戒油頭滑腦似沙悟淨吃苦耐勞
不管哪種人生態度,都躲不過八十一難九十六個妖魔鬼怪,才能走到雷音寺。
人只要有了生存的意義,再大的苦難也可以承受
王陽明一生最重視的就是立志之說,他告誡弟子: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換一種說法:
人無志,你所承受的苦難將毫無意義!
給自己的人生布一個局
歷史上有這麼一個故事
在弘治十二年(1499),那年的科舉考場迎來了兩位青史留名的青年才俊
這兩位青年,一個創有“連中三元”之神話,一個從小便有“天人送子神童降世”之美譽。
不幸的是,“三元”因為說不清道不明的科舉舞弊案,原本“保送”狀元的他,被貶至某個縣衙當小吏。
“神童”雖然順利入仕,因不懂審時度勢仗義執言得罪了上級,被貶到邊境做驛臣,歸途遙遙無期。
兩個人吹著號角同時向人生出發,但命運的天平並沒有因為他們才華斐然而為之傾斜
被貶後,“三元”從此放浪形骸,煙花叢裡醉千場,寫詩譏諷人間不值得
“神童”也寫了一首詩,說管他順境逆境,都是空中浮雲,君子素其位而行(活在當下)
在人生的最低谷
“三元”玩世不恭,遊戲人生
“神童”迎難而上,躬耕自省
“三元”寫豔詞畫春圖以求謀生
“神童”悟大道開學堂但求無悔
臨終的時候,“三元”說“生在陽間有散場,死在地府又何妨”,在朋友的接濟下草草下葬
“神童”臨終的時候門生遍佈百姓送行,他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不錯,這兩位,就是家喻戶曉的風流才子唐伯虎,和今天受萬人朝拜的傳世聖賢王陽明。
寥寥數語我們發現。兩人的命運竟是如此雷同。
可同樣的一副牌,有人打出了王炸,有人被王炸了
不勝唏噓,令人忍不住想問,人如何掌控命運?
王陽明12歲便立下聖人之志
志向高遠的人總能比常人看得更長遠些
《道德經》說“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如果說王陽明的豐功偉績是“有”
那麼,偉績背後的“志向”、“格局”、“智慧”,這些看不到的力量就是“無”。
正是這個“無”,支撐一個人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其實沒有人知道道路的盡頭,但心會告訴我們方向。
志向,就是人生的指南針,不管身處何處,它總能為我們指引方向,一路向東。
不是不自律,是沒有自律的動力
知乎上看過一個問題:問最不求上進的人是什麼樣的?
點贊最多的那個回答是:既為現狀焦慮,又沒有決心改變自己
回頭想想我們好像也差不多
我們彷彿很熱衷於制定計劃,但每每執行的時候發現力不從心
然後給自己打一棒子:那些自律的人真的太厲害了!我就是做不到!
自律並非習慣養成,他其實是一種本能。
陽明先生曾這樣形容那些自律的人:
真正的立志,就像害了心痛病一樣,一個被病魔纏身的人,哪還有閒心聊八卦嗑瓜子?
在實現目標之前,心裡只有這件事,至於其他都是次要的。
毛澤東送羅章龍去日本留學的時候,送了一首臨別詩,裡面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無端散出一天愁,幸被東風吹萬里
意思是說有時候不知這麼地也會情緒低落愁緒萬千,幸好被東風吹散了
這裡的“東風”,指的就是心中的信仰,心中的志向
偉人和我們其實並無差別,唯一的差別來自於心之力
不是我們不能自律,我們只是找不到自律的動力
結束語
曾經我常常會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大家都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人與人的差距到底是如何產生的?
於是我熱衷於讀偉人的書,我既想找到別人成功的辦法,也想順便解開我的困惑
果然,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
人與人之間還真的有差距
這些差距不在世功上
卻在心力上
不得不承認
和偉人比起來,我們之所以普通
從一開始便已註定
有的人出道即巔峰
有的人不知出道為何物
點個贊吧,睡覺之前不妨也想一想
人生那麼苦,給自己找個吃苦的理由,一個再苦也甘之如飴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