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英特爾正式釋出第12代酷睿系列處理器,首發非鎖頻CPU包括酷睿i9-12900K/KF、酷睿i7-12700K/KF、酷睿i5-12600K/KF。對於12代酷睿,英特爾做了數個總結,可以概括為:
第12代酷睿是第一個高效能混合架構x86處理器;
第12代酷睿是第一批基於Intel 7製程工藝技術的產品;
第12代酷睿第一次採用了Intel Thread Director技術,配合Windows 11實現混合架構的執行緒最佳化管理;
第12代酷睿主頻最高達到5.2GHz,支援DDR5和PCIe 5.0;
第12代酷睿優化了遊戲、超頻和內容創作效能,並且是目前最強的遊戲處理器。
是的,光是總結聽起來就很強,事實上也是如此。其中酷睿i9-12900K/KF在官方超頻技術加持下,頻率最高能達到5.2GHz,並使用融合晶片設計,由8個性能核心P-Core,8個效能核心E-Core組成,執行緒數達到24個。
同樣,酷睿i7-12700K/KF最高頻率可以達到5.0GHz,8個P-Core,4個E-Core,執行緒數達到20個。
酷睿i5-12600K/KF最高頻率4.9GHz,6個P-Core和4個E-Core,執行緒數16個。
這裡先上列表,然後讓我們進入開箱環節。
先來開個箱
由於英特爾在今天解禁了第12代酷睿系列以及配套產品外觀,因此我們也得以在第一時間放出酷睿i9-12900K和酷睿i5-12600K正式版,這兩款處理器分別代表第12代酷睿旗艦產品和主流級產品。
需要注意的是,媒體首測版的包裝並非12代酷睿零售版的實際包裝,質感相當高階。
開啟盒子之後,蓋子背面寫著Built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gaming字樣,表明了12代酷睿專為次世代遊戲而生的理念。
第一眼看到的盒子內容物是一個立牌,正面是Alder Lake的晶片掃描圖,背面則是真正的Alder Lake風景照。
豎起來後是這樣的。
然後是兩個簡裝版的CPU。
如果與LGA 1200的CPU(10代酷睿和11代酷睿)進行對比,會發現LGA 1700確實大了很多,一方面在於12代酷睿需要更多的引腳支援DDR5、PCIe 5.0,另一方面則是在Intel 7製程下,仍然堅持塞入更多的電晶體。
來個背面。
為了配合後續測試,準備的硬體還包括ROG MAXIMUS Z690 EXTREME,這也是MAXIMUS有史以來第一次不以羅馬數字區別版本,而是直接將晶片組標識在名字中,由於要素過多,這裡我們會專門寫一篇ROG MAXIMUS Z690 EXTREME的開箱細節。
記憶體則使用的是威剛ADATA DDR5-4800 16GBx2,單條記憶體16GB,型號AD5U480016G-B。可以看到記憶體表面相當簡潔,甚至無需散熱片,就已經能輕鬆達到4800MT/s。
12代酷睿提供16條PCIe 5.0、4條PCIe 4.0,600晶片的PCH升級到了PCIe 4.0,再配合原有的PCIe 3.0,能夠提供28條PCIe介面(12條PCIe 4.0、16條PCIe 3.0),x8 DMI也同時升級到了4.0,提供更大的頻寬。
接下來讓我們說說目前可以公佈的12代酷睿細節。
新標準,新戰力
如前面提到,第12代酷睿從架構上發生了重大的變化,CPU由P-Core和E-Core組成。根據SPEC CPU 2017、SYSmark、WebXPRT、PCMark和GeekBench等諸多評測顯示,在同等頻率下12代酷睿的P-Core比11代酷睿提升了19%。
同樣E-Core也不容小視,在一些測試中,E-Core的實際效能表現甚至好於10代酷睿Comet Lake。原因在於E-Core在英特爾的概念中並非出於節能考慮,而是希望透過新增高效能的E-Core,以此換來12代酷睿更好的多執行緒能力。
在官方公佈的資料中可以看到,從12代酷睿i9-12900K的表現對比11代酷睿i9-11900K有了十分明顯的提升,在使用RTX 3090,解析度在1080p下,遊戲效能平均提升了13%,而諸如《英雄聯盟》這樣MOBA遊戲效能可以提升超過40%,這是近幾年處理器升級中較為罕見的。
英特爾也不忘將12代酷睿i9-12900K與AMD Ryzen 9 5950X進行對比。《F1 2021》比5950X提升8%,《全面戰爭:特洛伊》則可以比5950X提升30%。
除了遊戲,英特爾還強調了12代酷睿的綜合使用場景。其中內容創作是使用者們的普遍創作,在PugetBench Premiere Pro測試中,12代酷睿能夠領先11代酷睿32%,而PugetBench Lightroom Classic測試則可以提升36%。有意思的是Adobe After Effects Pulse Benchmark中,效能則可以提升100%。
然而這僅僅是個開始,英特爾已經明確會與遊戲、軟體廠商加深合作,讓遊戲和專業軟體能夠更好的呼叫12代酷睿的多核效能,其中就包括老番茄熱愛的《殺手3》,《騎馬與砍殺》,以及能夠支援VNNI指令集的VEGAS Pro。而按照英特爾的設計理念,P-Core和E-Core均是為了提升效能服務,因此無論P-Core還是E-Core都支援最新的VNNI指令集。
甚至,對同期推出的Windows 11,還準備了一套Intel Thread Director,用於對P-Core與C-Core,以及P-Core超執行緒進行合理分配。這個過程對於應用或者遊戲而言是一個暗箱的過程,當執行緒數達到一定程度後,12代酷睿將按照如下的模式進行分配:
1、P-Core上的每核線程
2、E-Core上的每核線程
3、P-Core上的SMT(超執行緒)執行緒
不僅如此,英特爾還對12代酷睿的TDP(Thermal Design Power)進行了修改。在過往,TDP是用來系統整體功耗來設計的,假設限制了300W功耗,那麼CPU的處理效能實際上只能達到300W。但在過去幾年的發展中,CPU已經不一定是整套系統中發熱量最大的元件,因此在12代上被完全放開了手腳,並引入了三個名詞:
處理器基礎功率(Processor Base Power)
是最大睿頻功率(Maximum Turbo Power)
預設設定(Defaul power controls),即最佳頻率
在散熱一般的情況下,CPU可以在峰值達到PL2,並長期執行在PL1,這也是12代酷睿以前執行的策略。而一旦擁有良好的散熱系統,PL1和PL2則都可以直接奔上241W,並且以Turbo Power執行。這意味著未來裝機如果想效能最大釋放,強力的散熱裝置一定不能少。
最後再來說說超頻。英特爾同樣給12代酷睿增加了強力的超頻效能,以往用於提升頻率的ABT技術被去掉,取而代之的是更為針對性的超頻效能,包括部分核心開關控制,P-Core與E-Core頻率單獨調整,Ring、iGPU、CPU倍頻乃至DDR5頻率進行手動設定。
與此同時,提升記憶體頻率的XMP版本也來到了XMP 3.0,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配合DDR5新推出的功能,並追加了動態記憶體頻率調整。XMP 3.0最大的變化是原來僅有的2個Profile提升到了5個,其中廠商固定3個Profile,剩下兩個提供給使用者自定義。
同樣以前XMP的Profile裡只有1個電壓 VDD,現在可以有更多的電壓提供給XMP的記憶體廠商,也可以讓玩家自己選擇。目前CORSAIR已經提供了IQsoftware對另外2個Profile進行讀取和修改。
另外超頻軟體也更新到了XTU 7.5版本,追加Intel Speed Optimizer一鍵超頻和跑分功能,並且可以獨立對P-Core、E-Core進行獨立調整。
好戲在後頭
在釋出活動中,英特爾開始更為著重強調12代處理器的綜合體驗,這意味著12代酷睿不僅跑分高,實際表現也相當彪悍。如果說11代酷睿是PAO計劃下的無奈之舉,那麼12代酷睿則成為了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IDM 2.0戰略推行之後第一個見效的消費級產品,Intel 7工藝,混合架構設計,全新的DDR5、PCIe 5.0,在近些年的PC升級中,還能一次看到如此多的改變,確實讓人感動不已。
到目前為止,有來自30多個國家的140多個客戶已經採用了第12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同時還會有 60 多款主機板上市。明年,還將會有超過100款臺式電腦,包括主流桌上型電腦、一體機以及小尺寸電腦上市。
當然,這僅僅也是12代酷睿征程的開始,在11月初效能解禁的時候,愛極物也將同步放出12代酷睿的首測,瞭解實戰中的12代酷睿,特別是旗艦級酷睿i9-12900K的實際表現,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