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49年,在土木堡一戰中,明朝犧牲了20萬的精銳部隊,折損了幾乎全部將領和一個皇帝。帝都一片空虛……
誰知,短短一個月後,蒙古大軍就包圍了北京城。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座城和一群老弱病殘的守城人,竟然打退了來勢兇猛的蒙古騎兵。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蒙古的統帥也先,即使在帶兵逃亡的路上,也沒想明白這個道理。
他拿到了準確的訊息,整個大明朝的精銳都已經被自己消滅了,那眼前這座城裡還有什麼能阻擋自己前進的步伐?
彼時的北京城,確實無比的空虛,無兵無將無皇帝。好在,它有一個人,于謙。
而正是于謙給這座城市,給這座城中的人,注入了必勝的信念。
一
當群臣紛紛議論,要捨棄北京,逃往南京時,于謙力排眾議,直接吼出一句“說出這樣話的人,該斬!”
誰還敢說,但一堆沒有主心骨的也就袖手旁觀,看你于謙怎麼折騰。
于謙充分發揮了他的智慧,沒有一線主力士兵,那就調集預備役,預備役不夠,還可以發動民兵,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
沒有將領,他不計前嫌,把曾經的敗軍之將石亨(與蒙古一戰中,全軍覆沒,孤身一人逃回來的將領)重新啟用,並委以重任。
沒有糧食,那就從全國徵集;無法保證糧食安全運送北京,也缺少運糧隊,那就讓各地方來支援京城的預備部隊充當運糧隊。
短短的一個月時間,于謙將北京城整飭一新。
二
雖然準備好了,但怎麼說一群預備役對上剛剛滅了自己精銳的敵軍,還是會發怵的。可是,已經沒有時間去操練了。
那就領命吧!
于謙點將開始:京城九門,他一口氣點了八名將領出來,只剩下最關鍵的德勝門。誰來守?于謙在停頓了幾秒後,緩緩吐出一個名字——于謙!
是的,最難守的門,我來!
更令人震驚的命令來了:
——全體在城門外列隊迎戰!
——城內錦衣衛盤查,凡發現有士兵將領沒有出城的,格殺勿論!
——九門為京城門戶所在!必須守住,有丟失者,斬!
——開戰之日,即是死戰之時!
——戰場上,將領不顧士兵,而自己退縮的,斬!
——戰場上,士兵不顧將領,私自退縮的,後隊斬前隊!
——違背軍令者,格殺勿論!
——開戰之日,大軍出城後,九門關閉,擅自放入城者,斬!
連串的命令,別說是一眾文官,哪怕武將都是聞所未聞。
這些命令傳達出來的只有一個意思:
勝,或者死!
沒有第三個選擇!當人類拋下一切負擔,抱著必死的決心,衝向戰場時,還有什麼能夠阻擋他們勝利的步伐?
歷史證明,沒有!
三
北京城保住了,大明朝保住了!
原來,曾經的敗軍之將,也可以奮勇殺敵,然後追得敵人屁滾尿流;
原來,戰爭中被敵軍打蒙了的人,曾試圖退回城裡,發現城門真的不開時,絕望中的他也能硬撐到援軍到來之刻,享受勝利的果實;
原來,即使非常慫的人,逼到絕境也是會紅眼的。
只因為他們的心中,被人種下了無比堅定的信念,哪怕是用逼的。
求生的慾望,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迸發出了無窮的力量。
歷史永遠地記住了于謙的名字,記錄了強大的信念可以拯救一座城池,一個朝代!
信念之強,無堅不摧。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挫折,其實大多時候,是我們的可選項太多,退路太多。
如果真的身臨絕境,一腔信念,也能為我們闖出一條路。
所以,自己認準的事,別輕言放棄!人生能有幾回搏,再搏一次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