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如絲、青山如黛,于都河水靜靜流淌。
一陣嗩吶聲突然響起,一聲聲清脆悠揚的歌聲隨之傳來:“一送(裡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秋風(裡格)細雨,(介支個)纏綿綿……”
在於都河畔,長征的第一渡口,嗩吶嗚咽,歌聲如泣如訴。
飄飛的細雨中,人們遙望遠處,肅立聆聽著。淚水,在許多人的眼眶裡打轉。
長征,在魏巍的筆下,是“地球上的紅飄帶”;在美國作家索爾茲伯裡的敘事裡,是“前所未聞的故事”;在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眼中,是“驚心動魄的史詩”。
而在我們共產黨人的內心,它是革命者永恆的信仰和經久不衰的源泉動力。
1933年9月,蔣介石調集百萬大軍,對紅色根據地發動了規模空前的第五次“圍剿”。
中央紅軍面對十倍於己的強敵被迫多面出擊,由於博古、李德執行王明的“左”傾軍事路線,經過數月的鏖戰,紅軍損失慘重,根據地的面積縮小了許多,紅軍和根據地陷入極其危險的境地。
1934年4月10日,蔣介石集結11個師的兵力,兵分兩路向中央根據地重鎮門戶廣昌進攻。
4月28日凌晨,廣昌失守,國民黨軍隊佔領了中央根據地的北大門。
另一邊,在南方戰線,國民黨投入重兵,向尋烏、安遠、重石、清溪、筠門嶺等地區進攻,企圖開啟中央根據地的南大門,奪取瑞金。
4月21日,中央根據地南大門筠門嶺失守,會昌成為紅都瑞金的最後屏障,處於戰略防線的關鍵節點。
面臨如此困境,中央紅軍只有兩種選擇:一是繼續死守,與中央根據地共存亡;二是戰略轉移,撤出中央根據地。
時為紅軍主要領導人之一的周恩來在總結這段歷史時說:“萬里長征,就因為在江西打敗了,硬拼消耗,拼到最後擋不住,不得不退出江西。”
面臨重重壓力,1934年5月,紅軍準備戰略轉移,撤離中央根據地,並開始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
1934年6月,周恩來安排程子華到鄂豫皖根據地工作,傳達中央指示。這是一個並不顯眼但很重要的事情,它給長征的勝利結束埋下了濃濃的伏筆。
這裡稍微展開說一下。1934年11月,位鄂豫皖根據地的紅25軍遭遇國民黨的重重圍困,他們在中央代表程子華、軍長徐海東、政委吳煥先的帶領下開始長征。
轉戰千里的紅25軍進入了陝西終南山區,後來與陝北紅軍會合,重組為紅十五軍團。徐海東任軍團長,程子華任軍團政委。
另一邊,經歷了猶如死亡行軍的爬雪山、過草地、穿森林、踏荒原的中央紅軍,剛剛離開幾乎與世隔絕的川西北藏族區,他們最迫切的願望是尋找一個能夠休養生息的地方。
在哈達鋪小鎮郵政代辦所的報紙上,中央紅軍獲悉了紅25軍和陝北紅軍會師的訊息。更令他們興奮的是,陝北還有塊不小的根據地。
那時的中央紅軍甚至做了最壞的打算:經陝甘到內蒙古邊界尋求蘇聯支援。在這關鍵時刻,令人振奮的訊息猶如一股春風,撲面而來。
1935年11月2日,這是徐海東終生難忘的日子。早上,他正在張村驛指揮戰鬥,突然幾匹快馬從後方疾馳而來,送來訊息:今天下午毛主席要到十五軍團來!
徐海東立刻下令暫停進攻,翻身上馬往回奔。一百三十里地,中間還隔著兩座山,他只用三個小時就趕到了。
在甘泉縣道佐輔的十五軍團司令部,徐海東剛洗去臉上的汗水,就聽說毛澤東到了。陪同毛澤東一起來的還有周恩來、彭德懷和楊尚昆。
徐海東激動地握住毛澤東的手,不知說什麼好。盼望了好久,終於得見!
中央紅軍與十五軍團的會師,標誌著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勝利結束。
……
接著回過頭來看長征前的準備。
1934年7月初,臨時中央提出抗日主張,派出尋淮州、樂少華率領紅七軍團組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向閩浙皖贛邊前進。
這一點,也是早有伏筆。1931年,日本發動悍然“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亡國危險。共產黨人高瞻遠矚,提出了停止內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因此,抗日先遣隊一方面貫徹中央主張,在北上抗日的同時為長征探路;另一方面將戰火引向國民黨老巢,減輕中央根據地壓力。
7月下旬,臨時中央派任弼時和蕭克、王震,率領紅六軍團離開中央根據地,打通與湘鄂贛根據地的聯絡通道,為戰略轉移做準備。
準備階段,周恩來做了大量的工作,作為“最高三人團”之一,他負責“大轉移”具體事宜。
組織上,為適應戰略轉移的需要,周恩來命令各軍團成立後方部,配備醫院、運輸等部門。
兵員上,展開大面積擴軍,徵召新兵近10萬人。
物資上,安排後方趕製彈藥、被服、草鞋,籌集糧草,準備了大量軍用品。
軍事上,此前的一系列行動計劃都是周恩來具體負責安排落實的。
這一切,都是長征的前奏曲。還有最關鍵的一點,革命之路,將要去向何方?崇山峻嶺、水鄉澤國、茫茫草原……,哪裡才是紅軍的落腳點?
“長征”兩字的背後,蘊含著無數革命者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身後,也深藏著無數樣式的成敗可能。
此時的毛澤東已經卸去軍事職務,只做政府工作,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
但極具戰略眼光和軍事指揮才能的他,仍然能夠對整個革命形勢作出準確的判斷:
紅軍突圍長征不是消極的逃跑,而應是積極的行動,其基本任務,一是為了儲存主力紅軍的有生力量;二是在運動中尋找戰機殲滅敵人,以擺脫敵軍的圍追堵截;三是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繼續逐步實現中國革命的勝利。
毛澤東早已認識到,在這種情況下,紅軍遲早是要戰略轉移的,面對國民黨的四面合圍,如何選擇突圍方向,就成為一個重要的戰略問題。
他向周恩來建議,先南下廣東,再向湘西進軍,與紅二、六軍團匯合。
當時,廣東的陳濟棠與蔣介石有矛盾,而與紅軍反倒有些默契,是最好的突破口。
因為第五次“圍剿”的部署,蔣介石在北邊安排了30多個師,南邊只有10多個師,明顯北重南輕。
蔣介石交給陳濟棠的任務,是阻止紅軍向南發展。但對陳濟棠來說,他需要阻止的,不僅僅是紅軍,還有蔣軍。
心事重重的陳濟棠曾派出一個代表前往中央蘇區,要求秘密談判。持續三天三夜的秘密談判達成了雙方共識和默契。
陳濟棠所要的核心,就是中央紅軍不要入粵;而中央紅軍的意圖,也不在粵境,只是過道而已。
兩方的默契,足以悄悄地在湘粵邊境,撕開一條通路。
敬佩和欣賞毛澤東戰略眼光和軍事才能的周恩來贊同他的建議,並請他前去探路。
就在這時,地處於中央根據地南方戰線的粵贛省黨、政、軍領導焦急萬分,前線紅軍接連失利,士氣低落;地方擴紅、徵糧任務難以完成,全盤工作一籌莫展,渴望得到中央的正確指導。
因此,毛澤東向周恩來要求前往粵贛省駐地的會昌調查研究,想辦法開啟困窘的工作局面。
會昌位於筠門嶺和瑞金之間,是紅都瑞金最後的屏障。
中央根據地南大門筠門嶺保衛戰,是江西蘇區紅22師打的。
在紅軍歷史上主力部隊存在過兩個紅22師,大家更為熟悉的是紅8軍22師,因為他們的師長譚家述和政委王震。
而這支方強任政委的江西蘇區紅22師,長期活動在贛東南地區。
筠門嶺保衛戰,紅22師表現艱苦卓絕,敵軍數量是紅22師幾倍,且有飛機大炮助陣。在“左”傾軍事路線的影響下,紅22師正面死守傷亡慘重。
方強十分焦慮,這樣硬拼下去,紅軍的力量很快就會傷亡殆盡,堅守陣地則是無從談起。
這本質上也是第五次反“圍剿”的問題所在,方強向毛澤東提出自己的疑慮,毛澤東為他規劃戰略部署:
“在你們師的左邊,有江西省軍區領導的大吉山游擊隊在信豐一帶活動;南邊也有游擊隊在全南、定南、龍南一帶活動。
依託他們來牽制敵人,你們嚴密偵察和研究敵情、地形之後,爭取在會昌與筠門嶺之間地區部署戰場,與敵人展開游擊戰和運動戰。
要在敵人側翼集中優勢兵力,造成有利條件,首先消滅敵人的一個營、一個團,繼而再打更大的勝仗。
每打一仗都要事先考慮幾個作戰方案。假如,敵人做一路來,我們不打他的頭,也不打他的身子,專打他的尾巴;敵人做幾路來呢?那就打他側面的一路。總之,要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打擊敵人弱點,消滅敵人之一部。”
歷史已經證明,這是行之有效的戰術,也是過去幾次反“圍剿”勝利的法寶。
方強茅塞頓開,官兵們的愁雲也一掃而光,方強據此作出戰鬥部署:
正面陣地放兩個營,加固防禦,頂住敵人;派出一定兵力協同地方游擊隊到敵人側後開展游擊戰,牽制敵人;抽出部分官兵幫助地方黨組織和政府做群眾工作;主力部隊則集中整訓,準備打仗。
在毛澤東的指導下,紅22師頂住“左”傾軍事路線,中央根據地南線出現相對穩定的局勢,同北線接連遭受嚴重挫敗的形勢形成鮮明的對比。毛澤東的心情也稍稍平復。
7月23日清晨,毛澤東帶領中共粵贛省委、省蘇維埃幹部以及警衛員七、 八人,從文武壩出發,過渡到五里排、黃坊,順著小路登上了會昌山。
登高望遠,極目天際。回望“左”傾冒險主義誤導革命造成的嚴重局面,沉思正確主張得不到採納的擔憂,展望南線區域性出現的轉機,毛澤東思緒萬千。
他曾說過:“人的心情是複雜的,有所偏袒仍是複雜的。所謂複雜就是對立統一,人的心情,經常有對立的成分,不是單一的,是可以分析的。”
在會昌時,曾有井岡山的老部下前來看望毛澤東,他們促膝長談。毛澤東喟然長嘆:“我自從參加革命以來,受過多次處分……。現在,可不是我們井岡山老同志的天下了!”說時,竟悽然淚下。
毛澤東的心情雖然苦悶,但並不消沉,滿懷著複雜的心情,一首傳世佳作降臨:
清平樂·會昌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
詞中首先表達了革命者敢為人先的堅定態度:莫道君行早。正是對映舊諺:“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接著展示了革命者久經嚴峻考驗,但從未衰退、益發昂揚和無比旺盛的鬥志:踏遍青山人未老。
繼而表達出樂觀、豁達之情,和對革命前途的堅定信心:風景這邊獨好。
還有關鍵一點,詩詞中悄悄地回覆了中央委派的任務: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
戰略突破口在哪裡,一目瞭然。
當時因為擔心洩密,毛澤東以填詞的方式向中央提建議,同時藉詞抒發自己的心情。
毛澤東寫罷這首詞之後,很快就離開了會昌。瑞金來了的急信,要他趕回去。
就在他登上會昌山那天,中共中央書記處和中革軍委已做了重要決定,釋出了《給六軍團及湘贛軍區的訓令》,派遣任弼時、蕭克、王震率紅六軍團向湖南西南方向突圍西征。
空前絕後、舉世矚目的長征就要開始了。滿懷理想與信念的共產黨人,將要用他們的熱血和意志,把一次悲壯的戰略轉移,譜寫成屬於人民的英雄史詩!